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

《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是孔子的一首作品,大意是指孩子生下來以後,要經過三年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也應該為父母守三年喪。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批評宰我“不仁”。

作品原文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①。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②,期可已矣③。”子曰:“食夫稻④,衣夫錦,於女安乎⑤?”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⑥,聞樂不樂⑦,居處不安⑧,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⑨?”

作品注釋

① 期:時間,期限。
② 鑽燧改火:“燧(suì歲)”,木燧,古代鑽木取火的工具。古人鑽木取火,所用的木料四季不同。春天用榆柳,孟夏與仲夏用棗杏,季夏用桑柘,秋天用柞楢,冬天用槐檀。各種木料一年輪用一遍,第二年按上年的次序依次取用,叫“改火”。鑽燧改火,即指過了一年。
③ 期:指一周年。
④ 食夫稻:“夫”,指示代詞。這,那。古代水稻的種植面積很小,大米是很珍貴的糧食,居喪者更不宜食。因按禮,“父母之喪,既殯,食粥,粗衰。既葬,疏食,水飲,受以成布。期而小祥,始食菜果. . 。”(朱熹《四書集注》)
⑤ 女:同“汝”。你。
⑥ 旨:美味,好吃的食物。
⑦ 樂:第一個“樂”,指音樂。第二個“樂”,指快樂。
⑧ 居處:指住在平時所住的好房子裡。古代守孝,應在父母墳墓附近搭一個臨時性的草棚子或住茅草房,睡在地下草苫子上,以表示不忍心住在安適的屋子裡。
⑨ “予也”句:“於”,給,與。一說,“於”,自,從。則此句意為:難道宰予沒從父母那裡得到過三年的愛護撫育嗎?

作品譯文

宰我問:“父母去世,子女守孝三年,期限太久了。君子三年不講習禮儀,禮儀必然荒廢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必然生疏忘記。舊穀子已吃完,新穀子已成熟,取火用的木料也都輪了一遍,守孝一周年就可以了。”孔子說:“〔父母去世還不滿三年〕你便吃大米飯,穿錦綢緞,你心安嗎?”〔宰我〕說:“〔我〕心安。”〔孔子說:〕“你心安,就這樣做吧!君子居喪守孝,吃美味不覺香甜,聽音樂不覺快樂,住好房子不覺安適,所以不那樣做。如今你心安,就去做吧!”宰我出去後,孔子說:“宰我不仁啊!孩子生下三年之後,才能脫離父母的懷抱。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通行的喪禮。難道宰予沒從父母那裡得到過三年的愛護撫育嗎?”

作品評語

孔子的意見是孩子生下來以後,要經過三年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也應該為父母守三年喪。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批評宰我“不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