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太陽活動峰年簡稱太陽峰年(solarmaximumyear,縮寫“SMY”),又稱峰年,是指太陽黑子數量達到極大的那一年。
天文學家研究表明,太陽活動是有規律可循的,大概每隔11年就會進入一次高峰期,此時太陽會向外拋出很多物質。
根據國際天文學界的預測,第24周的太陽活動周高峰大概將在2013至2014年之間出現。
編號
科學界對太陽活動周的編號是從18世紀開始的。
國際上規定,自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為第一周,然後順序排列。1999年開始為第23周。
目前(2013年)已經進入第24周。
太陽活動周
太陽活動是太陽大氣中局部區域各種不同活動現象的總稱,其主要標誌是太陽黑子和耀斑,其活動強弱變化以11年為一個周期。
太陽活動周與光斑、日珥、太陽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等太陽活動出現的強度和頻度緊密相關,而這些太陽活動可以對地球空間環境產生影響。
預測
2012年,太陽活動整體處於相對活躍階段。目前(2013年)太陽活動處於第24周高年的階段性波谷,據此判斷2013年下半年可能會再次達到一個階段性高點。
太陽黑子活動周期
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因溫度相對較低而顯得“黑”的局部區域。黑子一般成群出現在太陽表面,天文學家又將其稱為“黑子群”。
黑子的形成周期短,形成後幾天到幾個月就會消失,新的黑子又會產生。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的重要標誌,其活動存在著明顯的周期性,周期平均約為11年。黑子群對地球的磁場和電離層會造成干擾,並在地球的兩極地區引發極光。
黑子是由本影和半影構成的,本影就是特別黑的部分,半影不太黑,是由許多纖維狀紋理組成的。當大黑子群數量增多時,就預示著太陽上將有劇烈的變化。屆時會對地球的磁場和各類電子產品和電器產生損害。
在一個活動周期開始的4年左右時間裡,黑子不斷產生,越來越多,活動逐漸加劇。在黑子數達到極大的那一年,就是太陽活動峰年。在隨後的7年左右時間裡,黑子活動逐漸減弱,黑子也越來越少,黑子數極小的那一年,稱為太陽活動谷年。
國際上規定,從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為第一周,然後順序排列。1999年開始為第23周。
影響力
太陽活動主要通過電磁輻射、高能粒子和日冕物質拋射的影響,傷害地球上各種電子系統,干擾電器運行,進而影響通信系統、定位系統,也會對人類各種空間活動產生影響。
學術界將太陽活動對人類的影響稱之為“高科技時代的富貴病”,就是說這些活動最大的影響其實還是在高科技方面。對於這些方面的影響,人類依靠科技的發展是完全可以防護的。
“我們研究太陽活動,就是研究太陽怎么影響我們人類的。太陽物理研究已經列入了我國家中長期科學發展綱要。”國家天文台太陽射電研究首席研究員顏毅華說,“我國的太陽物理研究在國際上是處於前沿地位的,已經建成重要的設備,而且正在建設國際上有影響的重要設備,我國的太陽重點實驗室同樣屬於國際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