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六傳

太陽六傳是對《傷寒論》太陽病變證的總結,包括傳本、巡經傳、越經傳、表里傳、誤下傳、巡經得度傳。

概念

太陽病的六種傳經情況,包括傳本、巡經傳、越經傳、表里傳、誤下傳、巡經得度傳。

解讀

五臟六腑之氣皆與太陽營衛之氣有著一定的內在聯繫,故太陽之邪傳入於內,或因里夙有疾,或因臟腑夙有失調,復因辨證不確,或因立治不當,以此而成表里兼證,太陽之邪即有內傳之機。《此事難知》中介紹了太陽六傳的概念,並說明了太陽六傳的原因,具體如下:

太陽者,乃巨陽也,為諸陽之首,膀胱經病,若渴者,自入於本也,名曰傳本。

太陰傳陽明胃土者,名曰巡經傳,為發汗不徹,小便,余邪不盡,透入於里也。

太陽傳少陽膽木者,名曰越經傳,為元受病,脈浮,無汗,當用麻黃而不用之故也。

太陽傳少陰腎水者,名曰表傳里,為得病急,當發汗,而反下,汗不發,所以傳也。

太陽傳太陰脾土者,名曰誤下傳,為元受病,脈緩,有汗,當用桂枝而反下之所致也。當時腹痛,四肢沉重。

太陽傳厥陰肝木者,為三陰不至於首,唯厥陰與督脈上行,與太陽相接,名曰巡經得度傳。

中醫套用

太陽六傳相關條文及機理、證治。

1、傳入少陰

(1)傳入心者。102條“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177條:“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夙有心之失調,外邪侵犯太陽而又乘機傳入於心並加重心疾,病以里證為主。(2)傳入腎者。82條:“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此論表里兼證,論治未能顧及於里,以此引邪內傳而加重里疾。

2、傳入太陰

(1)傳入肺者。18條:“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佳”;40條:“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此論表里兼證,治當兼顧表里,方可取得治療效果。(2)傳入脾者。66條:“發汗後,腹脹滿者,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此論表里兼證,治表而失里,以此致生變證。

3、傳入厥陰

傳入肝者。第6條:“太陽病……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108條:“傷寒、腹滿、譫語,寸口脈浮而緊,此肝乘脾也,名曰縱,刺期門”;109條“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飲水,其腹必滿,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橫,刺期門。”此論表里兼證,論治未能及時,因此病情發生變化,其治之當因證而變。

4、傳入少陽

傳入膽者。146條:“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者,外證未去也,柴胡桂枝湯主之”;172條:“太陽與陽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146條論病為兼證,治當同行,172條論病為兼證且以里證為重,當先治里。

5、傳入陽明

(1)傳入胃者。89條:“病人有寒,復發汗,胃中冷,必吐蛔”;110條:“太陽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熱入胃,胃中水竭,躁煩,必發譫語”;157條:“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此論表里兼證,治表失里,邪傳並加重里疾,病以里為重點,治當從里。(2)傳入大腸者。32條:“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105條:“傷寒十三日,過經,譫語者,以有熱也,當以湯下之,……調胃承氣湯主之。”此論病為表里兼證,若論治失當,即會引起內傳。

6、傳入膀胱

71條:“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此為邪傳膀胱而成表里兼證,病以里證為主者。84條:“淋家,不可發汗,汗出必便血。”此論表里兼證,病以里證為主,治當先里者。以及106條論病為表里,治當先表后里者,否則,動手便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