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脾足太陰經病證
脾足太陰經病證,病證名。指脾經經氣異常所產生的病證。《靈樞·經脈》:“脾足太陰之脈,……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
病證名 病證證狀 -
太陰經
太陰經包括足太陰脾經與手太陰肺經,為陰經之最表層。
解讀 中醫套用 -
太陰經病
太陰經病,病名。六經病之一。多因三陽病傳經入里
概述 詳細 -
太陰經證
太陰經證,太陰以濕土主令,手太陰以辛金而化氣於濕土,陽明盛則太陰化氣而為燥,太陰盛則陽明化氣而為濕,故太陰之經,最易病濕。然外感風寒,以及內傷百病,其在...
-
足太陰腎經
《足太陰腎經》是出自《靈樞·經脈》的一篇文章,解釋了人體的足、太、陰、脾、經、脾這幾個部位的作用、併發症等情況。
-
脾足太陰之脈
脾足太陰之脈,即足太陰脾經,本經共有21個穴位。11個穴位分布在下肢內側面,10個穴位分布在側胸腹部。首穴隱白,末穴大包。本經腧穴可治療脾、胃等消化系統病症。例如胃脘痛、噁心嘔吐、噯氣、腹脹、便溏、黃疸、身重無力...
經脈概述 詞語出處 -
太陰寒濕
太陰寒濕為病機名稱,因太陰脾土受損,太陰主濕,寒濕內停,而導致的一系列病證。《傷寒論》中提及此事是在太陰病中,《溫病條辨》提及太陰寒濕是在中焦篇中。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 -
脾經
①足太陰脾經之簡稱。 ②指推拿穴位名。
概念 中醫解讀 中醫套用 -
太陰病
病名。太陰病為《傷寒論》六經病之一,主要由脾陽素虛,或內有寒濕,復感外邪,致脾虛不運,寒濕內停。或是三陽病誤治,傷及脾陽,致脾虛不運,寒濕內停;或邪陷脾...
解讀 中醫套用 -
太陰陽明論
《太陰陽明論》是創作於戰國時期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詳。本篇從經脈聯繫、生理功能、受邪及發病特點等方面,廣泛地討論了脾與胃的關係,故篇名“太陰陽明論”。
出處 本篇要點 原文與譯文 作者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