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認證
壺瓶棗先後榮獲:1996年11月榮獲專家評優銀獎;2000年1月榮獲最受歡迎產品獎;2002年11月在廈門榮獲中國名優果品;1997年10月在太原榮獲十大名棗稱號;2002年9月在晉中榮獲金獎產品;壺瓶棗原產太谷,2001年8月國家林業局授予太谷縣“中國棗鄉”稱號;2004年進行了壺瓶棗產地無公害認定和壺瓶棗無公害產品認證,並於2007年通過了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相關傳說
關於壺瓶棗的產生、定名和具體栽培史難以考究,但壺瓶棗的原產地太谷縣里美莊村村南的二佛山上遺存的戰國時期的點將台和孫臏借棗伏兵的傳說故事流傳於民間,生動感人。相傳當時陽邑(時為縣治所在地)一帶是古戰場,孫臏、龐涓的馬陵之戰就發生在這裡,當時正值秋天,里美莊一帶紅棗滿坡,孫臏看中了棗兒可頂戰士糧,採取減灶計迷惑龐涓,最終將龐部誘進包圍圈,置於死地。20世紀50年代初,中央政府從中國各地選送名特優農副產品為前蘇聯的史達林祝壽,里美莊村“老滿紅”棗園裡的壺瓶棗被選定為禮品,據說史達林吃了讚不絕口,從此,太谷里美莊的壺瓶棗的名聲就傳開了。品質特點
太谷縣位於黃土高原,獨特的日照、水肥、溫差條件適合壺瓶棗和其它棗樹的生長、結實。成熟的壺瓶棗,顏色深紅,單果平均重20g,大果50g以上,有“八個一尺,十個一斤”之美稱。壺瓶棗營養豐富,每百克鮮果肉中含糖30-50g,蛋白質3.3g,鈣41mg,磷23mg,鐵0.5mg,含有各種有機酸和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的含量達380-600mg,居百果之首。壺瓶棗制乾後,肉質細膩,久貯不乾,制乾率57.2%,乾棗含糖量71.4%。壺瓶棗還是一種滋補佳品,中醫認為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生津液,潤心肺,補五臟,治虛損及解毒等功效,在產區有“每日三顆壺瓶棗,身體強健不服老”的說法。生產情況
主要品種太谷縣位於晉中盆地東緣,人工種棗起始久遠,品種繁多,相傳戰國時期就有人種棗。太谷縣境內的棗樹經過多年的更新、嫁接,逐漸改種為“壺瓶棗”。壺瓶棗樹的優點是樹冠大、產量高、壽命長,平均每株單產50公斤以上。“原生棗”可在荒坡地塄找到它的蹤跡,這種棗生長呈灌叢狀,果實較小,形狀多有千秋。栽培棗樹常見於房前屋後,地邊地塄,其品種有鄉土品種和引進品種兩類:鄉土品種主要有壺瓶棗、郎棗、牙棗、壺瓶酸、黑葉子棗、團棗、葫蘆棗、蜜棗、雞心蜜棗等,以壺瓶棗品質最好。
種植情況
壺瓶棗雖是歷史名產,但長期以來受村外的棗樹不見棗(實際是疏於管理)的小經驗主義的影響,結棗樹多集中於村內房前屋後和有錢人家的園兒中,多品種混栽,雜收混曬,棗好卻圖有虛名,不出大價錢就想收購純正的壺瓶棗很難。建國初期,全縣壺瓶棗樹並不多,除里美莊村有成片的棗園外,其它地方都比較零散,因管理粗放,大小年嚴重,平均株產只有十幾斤。合作化時期,為追求果樹的高效益,蘋果樹當家,很少有人栽棗樹。三中全會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太谷縣委、政府把發展壺瓶棗當作農民致富奔小康的突破口,鼓勵農民栽棗樹,規模開發建棗園,出台了建設紅棗大縣的長期規劃,2006年已發展到30萬畝,2300萬株。壺瓶棗產量達6000多萬斤,產值達到1.2億元。壺瓶棗銷售價突顯於其它棗品之上,鮮棗2-4元/公斤,乾棗8-16元/公斤,受經濟效益的軀使,許多棗農將個頭小的棗、酸棗高接換成壺瓶棗。為增加產量,棗農們注意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花期噴布“920”保果。為減少採前裂果爛棗,不少棗農在棗熟期搭蓋了防雨棚,產區專業戶建起了烘房、薰房,收穫的棗兒,烘、薰、曬、陰並舉,縮短制乾周期,這是前所未有的。歸圃苗和嫁接苗的推廣,降低了建園成本,促進了以壺瓶棗為主的密、優、豐棗園的建立,這也是一個新走勢。產品開發
隨著壺瓶棗產業的發展,縣裡成立了紅棗中心,專門負責紅棗產前、產中、產後服務,集中建設高產示範園區,實行標準化生產;有關鄉鎮建立了棗業合作社,“興谷”、“萬士達”等合作社突出品牌效應,注重外包裝,已成為棗農聯繫外地客商的橋樑和紐帶。太谷縣天山斗棗業有限公司打破了單純賣鮮棗、乾棗、醉棗的單調的商品模式,開發出“無核營養保健棗”、“真空香酥棗”、“真空怪味棗”、“真空乾脆棗”,“棗泥”,“棗醬”,棗飲料等包裝精美可以遠走高飛的商品,還在各地建立了銷售網路。到2008年,太谷壺瓶棗的產品銷售已拓展到北京、重慶、南京、長沙、廣州等地,而且遠銷到韓國、日本等國。2001年以來,太谷縣委、政府牽頭在壺瓶棗兒紅了的九月下旬每年舉辦一屆紅棗節,“舊城、老宅藏旅遊棗文化展民間風采,一顆棗一美元商機之玄妙任你把握”。真是“壺瓶棗兒甜又香,農商工學聚一堂,政府造勢民得益,千家萬戶奔小康”。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組織了對太谷壺瓶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9月3日起對太谷壺瓶棗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保護範圍
太谷壺瓶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山西省太谷縣人民政府《關於劃定太谷壺瓶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報告》(太政發〔2006〕29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山西省太谷縣明星鎮、侯城鄉、北汪鄉、水秀鄉、胡村鎮、陽邑鄉、小白鄉、任村鄉、范村鎮等9個鄉鎮所轄行政區域。質量技術要求
(一)立地條件。
海拔1000m左右,土壤pH值7.0至8.3,有機質含量1.5%以上,坡度20°以下建園。
(二)栽培管理。
1、育苗:採用根櫱歸圃法或以酸棗為砧木選用優良健壯的母株接穗嫁接進行無性繁殖。
2、栽植時間:春季或秋季栽植。
3、栽植密度:≤1650株/公頃。
4、土、肥、水管理:土壤解凍後,封凍前進行棗園土壤深翻,耕翻後耙平。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施肥量為≥30噸/公頃;適量加入速效肥,施肥量為≥1噸/公頃。灌水一般採用畦灌、溝灌。
5、整形修剪:冬剪與夏剪相結合,使枝條分布均勻,結果母枝健壯,樹體採光良好。
6、果實採收:鮮棗採收期為9月中下旬,乾棗採收期為10月上中旬。
(三)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實大、果核小,棗皮薄、棗肉厚,果汁多、果味甜,果形上小下大,中間稍帶細腰,形狀似壺像瓶。
(1)鮮棗:果皮呈深紅色,鮮果果面光滑;果肉綠白色或白色,汁多、肉質細而酥脆。
(2)乾棗:果皮深紅色,表面呈自然皺褶,果味甘甜。
2、理化指標:
(1)鮮棗:含糖(乾基)≥30%,Vc≥300mg/100g。
(2)乾棗:含糖(乾基)≥70%,Vc≥15mg/100g。
專用標誌使用
太谷壺瓶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山西省太谷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