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龍洞

太行龍洞

太行龍洞地處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東部山區的石泉村,國家AAAA級景區,距縣城50千米。該洞形成於5.7億年前的造山運動時期,是具備典型的南方溶洞特徵的多層溶洞之一。龍洞上下共分4層,總長2000多米,共有400多處景點,對外開放的有3層,300多處景點。

基本信息

傳說

龍洞龍洞
太行龍洞具有悠久的神奇傳說,傳說當時此地為茫茫大海,太行龍洞是東海龍王的宮殿,殿內熱鬧非凡,後來大海中升起一座高山一即現在的太行山,太行龍洞浮出了水面,東海龍王從此另選宮殿。有人曾見過彩色巨龍從洞中出入,傳說是東海龍王思念過去的寢宮,從此百姓把此洞叫做太行龍洞,龍洞的傳奇故事也一直流傳至今。同時據當地老百姓講,在抗日戰爭時期,曾有一支八路軍小分隊在此洞內躲避過日寇的搜捕。

景觀

太行龍洞太行龍洞
該洞形成於5.7億年前的造山運動時期。這裡峰巒疊嶂,林草茂盛。雖然地處北方,但卻具備典型的南方溶洞特徵的多層溶洞之一。就單層溶洞景色齊全,觀賞價值和考察價值當屬華北之首。太行龍洞四層,已考察過三層,總長314米。一層、二層有三個大廳,洞長約90米,高約30米;三層洞長224米,分兩廳兩洞,廳高25——30米,洞高3——4.5米。溶洞內大廳宏廣,氣溫宜人,空氣清新,各種造型奇特的鈣華景觀攀沿四壁,流光溢彩。一層洞粗大的碳酸鈣晶體石柱直徑約2.5米,全國罕見。綠色的石花坡景色奇特,2號廳的“公主觀瀑”造型絕倫;二層洞尤如水晶宮,令遊人流連忘返。洞頂處處是由石鐘乳鑲成的吸頂銀燈,洞中間“菇叢塔林”造型壯觀,形態各異。“群英薈萃”是由石柱、石鐘乳、石筍等組成的壁中仙境;三層洞中的“護洞金獅”神態威風凜凜,造型逼真。“迎賓花塔”對稱豎立在2號洞口,恭迎遊客。“石筍蠟燭”象正在燃燒的黃色蠟燭,照亮了整個龍洞,塔身布滿了燃燒流下的蠟痕。“百花爭艷”是由密集的鐘乳石群構成的景觀,氣勢蔚為壯觀。“鈣華花叢”是2號大廳地面的壯觀景象,大片黃色石花叢中湧現出黃白色鈣華沉積,其顏色協調,景色獨特。還有眾多石塔、石簾、石雕、石幔、鵝管、鍾乳大瀑布等景觀。

成因

太行龍洞太行龍洞
太行龍洞在大地構造上位於沁水凹陷的東部邊緣地帶。區域上出露地層主要有元古界長城系、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二迭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等。

太行龍洞就發育在上寒武系白雲岩地層中。其洞體形成於喜山運動時期,洞內的岩溶景觀形成於5.7億年前,由於溶洞氣候乾冷,岩溶作用強度和規模較小,龍洞洞口狹小,滲入洞內的降水不易蒸發,構成了相對濕潤的氣候。

龍洞沉積了大量的鈣華,形成現在獨特的景觀。龍洞上下共分4層,總長2000多米,共有400多處景點,對外開放的有3層,300多處景點,太行龍洞既有南方溶洞的特徵,又具有典型的北方溶洞特點。

特色

太行龍洞太行龍洞
洞內溶石錯落有序,洞中套洞,晶瑩透明,千姿百態,景觀奇特。石花、石柱、石鐘乳、石瀑布、石筍叢、石蘑菇群、石簾、石塔、石鐘、石葡萄、石慢、石獅、鵝管等各種造型奇特的鈣化景觀攀沿四壁,流光溢彩,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洞外群山環繞,森林茂密,鳥語花香,景色優美。

1、各種造型奇特的岩溶景觀可和南方溶洞媲美。

2、洞內有岩溶下滴形成的鵝管,不論大小,從橫斷面可以看到大部分是空心,輕輕一擊好像有音樂聲發出。

3、洞內有華北最大的岩溶擎天柱。

4、三層大廳中央有全國罕見的面積最大的月奶石。

5、三層二號廳有清晰可見的年輪,根據條紋可分析出當時的氣候特徵。

6、三層二號洞的岩溶水下滴,形成的年輪層次清晰可見,屬全國罕見,造型奇特的鈣華景觀攀沿四壁,栩栩如生,經地質學專家考察為華北溶洞之首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