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戰機[太空武器]

太空戰機[太空武器]
太空戰機[太空武器]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2007年底,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代號為“獵鷹”(Falcon)的預算項目,這項太空武器研究項目致力於開發能從近地軌道飛速襲擊地面目標的新型 “太空戰機”,它可以在兩小時內向全球任何地點投放精確制導的常規彈頭。2011年3月5日被外界視為美軍“太空戰機”雛形、美軍開發的第2架“X-37B”無人駕駛太空飛機,從佛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

研發歷史

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空軍將領就對空天飛機的性能做出一些要求,有關機構開始對空天飛機作探索性試驗,當時它被稱為“跨大氣層飛行器”。20世紀60年代發展的X-15、X-23和X-24等方案,為後來的空天飛機研製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由於當時的技術、經濟條件相差太遠,且套用需求不明確,因而中途夭折。

X-37B空天戰鬥機 X-37B空天戰鬥機

80年代中期,在美國的“阿爾法”號永久性空間站計畫的刺激下,一些國家對發展載人航天事業的熱情普遍高漲,積極參加“阿爾法”號空間站的建造。當時估計,空間站建成後,為了開發和利用太空資源,向空間站運送人員、物資和器材等任務每年將達到數千次之多。這些任務如果用一次性運載火箭、載人飛船或太空梭來完成,一年的運輸費就將達到上百億美元。為了尋求一種經濟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美、英、德、法、日等國紛紛推出了可重複使用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方案。 1986年,美國提出研製代號為X-30的完全重複使用的單級水平起陣的“國家航空太空梭”,重點是對高超音速噴氣式發動機技術進行研究,後來又將研究重點轉移到了火箭動力太空梭方面,為研製空天飛機打下基礎。

1996年,美國提出了Future-X計畫。這個計畫被拆成兩個子計畫,其中規模較小的“探險者”,就是X-37計畫,就此X-37B太空戰機的實機研製正式展開。

但因為另一個X-33計畫在1994年一度被凍結,影響到好幾個關鍵技術的研究進度。為了讓幾個致力於太空運輸方面的研究機構可以繼續把他們的實驗結果送上太空做高超音速的飛行驗證,從1998年底直到1999年7月,波音與NASA簽署了4年合作協定,建造一系列驗證機中的第一架。 但計畫在2004年因經費問題而暫時擱置,改由美國空軍接手,自此變成絕密軍事項目,期間X-37B太空戰機的製造一直在秘密進行中。

X-37B長約8.8米,翼展約4.6米,起飛重量超過5噸。飛機減速離開太空,可以使用范登堡空軍基地長4600米、寬61米的跑道著陸。在軌道上,它可以從事情報收集、發射小衛星、測試太空設備,還擁有強大的偵察、攻擊和攔截在太空中飛行的飛彈的潛力,被軍事觀察家稱為“空天戰機的雛形”。 飛行速度最高可達25倍音速“如果說太空梭是一輛大貨車,那么X-37B無疑就是一輛動力十足的跑車。”與常規戰鬥機相比,X-37B雖然塊頭小,卻裝有強大的動力裝置。藉助火箭發射升空時,它的速度可達到25倍音速。在這一速度下,地面雷達很難發現並跟蹤X-37B的軌跡。X-37B可憑藉自帶的太陽能電池和鋰電池提供動力,其飛行時間高達270天。

戰機雛形

發射

(美國東部時間2010年4月22日19點52分),美國研製的人類首架太空戰鬥機X-37B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SLC-41發射台成功發射升空,“阿特拉斯5號”火箭執行了此次發射任務。X-37B在戰時,有能力對敵國衛星和其他太空飛行器進行軍事行動,包括控制,捕獲和摧毀敵國太空飛行器,對敵國進行軍事偵察等等。 2011年3月5日,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成功發射第二架X—37B軌道試驗飛行器,計畫飛行時間9個月。

太空戰機 太空戰機

美國東部時間當天下午5時46分,一枚“宇宙神—5”運載火箭搭載這架X—37B升空。飛行試驗具體內容保密。

X—37B長8.8米,實際上是一種“迷你太空梭”,往返太空和地面,可重複使用。不過,這種“迷你太空梭”並不搭載太空人。 美國2010年發射第一架X—37B,運行224天於去年12月3日返回地面。按照美國空軍的說法,一旦投入使用,這種飛行器可以執行太空偵察、修復衛星等任務。

X-37B由波音公司研製,首架曾在軌道運行225日。據悉,X-37B所有運作在升空後“自動進行”,無需地面人員遙控。

業內觀點

太空戰機 太空戰機

 不過,一些軍事分析師認為,這種飛行器實際上是一種“太空戰機”,具備摧毀敵方衛星的能力。

有分析認為,美軍正在藉“天基武器系統”逐步建立可用於實戰的常規打擊能力,減少對核威懾的依賴。此舉或激起其它國家展開“制天權”爭奪戰,造成“和平利用太空”淪為空洞口號。

X—37B項目持續多年,耗資數億美元,美國軍方對這一項目具體內容保密。

美國媒體先前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1999年起與波音公司聯手研發X-37,以代替現有太空梭。不過,航天局不久對這一項目失去興趣,將它移交給國防部下屬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

又一場暗戰

美國人再次占了上風,至少他們在構築太空優勢上,“狠狠地踢了俄羅斯一腳”。

作為優勢的一個標誌,3月5日,美國空軍第二架X-37B軌道試驗飛行器再次發射升空,繼續執行美國空軍又一系列秘密任務。

X-37B飛行器:9米長,4.3米寬,這架僅為目前太空梭1/4大小的“迷你型”飛行器,被一些媒體稱之為無人“太空戰鬥機”,更被視為正在完成從支援角色向主戰力量過渡的天基武器系統。它能夠用試驗艙把物體帶入近地軌道,也能夠繼續沿近地軌道運行數月之久,在軍事領域擁有極為光明的套用前景。

對於公眾來說,X-37B “太空飛機”計畫一直籠罩著神秘色彩,美國對此一直諱莫如深。在去年圍繞地球飛行7個多月(234天)時間裡,外界只知道它在太空期間進行了5次機動變軌,X-37B飛行期間,不斷有國際天文愛好者對其蹤跡熱烈討論,並發上twitter微博與人分享,一如國內軍迷熱議殲20。

此前,美國“奮進”號太空梭在今年2月進行“絕唱”發射後,最終宣布太空梭退役,太空梭是1970年代的技術,故障率高安全率低,且每次返回都要大修,而X-37B無疑是美國航天事業的一個新里程碑。

X-37B到底有何能耐,讓近年來軍費捉襟見肘的美國空軍不惜重金,它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大國博弈?“這是一次歷史性的成功。”美國空軍第30空間聯隊指揮官理察·博爾茨對X-37B的喜形於色,或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事實上,X-37B發展,有諸多難以估量的軍事潛力:高機動性,能夠迅速改變軌道躲避攻擊,有利於釋放、維修或回收其他在軌太空飛行器,強化攻擊能力,有選擇性地“俘虜”或破壞對手的衛星……

沒有人願意被對手比下去。2011年3月18日,俄羅斯國防部長阿納托利·謝爾久科夫在莫斯科宣布,俄羅斯計畫在今年組建空天防禦部隊。軍事觀察家認為,這是應對美空天飛機威脅的應激反應。

在俄羅斯戰略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魯斯蘭·普霍夫眼裡,X-37B於俄羅斯如同芒刺在背。“俄正在研製具備航空航天防禦的S-500系統,它將具備太空目標‘快速打擊能力’。”換句話說,俄國人為了應對X-37B,正在研究可以打擊太空的武器系統。

俄國人的擔心顯然並非危言聳聽——從前不久空襲利比亞到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太空力量的有效支援,是美軍以較小代價取得先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X-37B無疑將讓美國的這種優勢得以繼續和增強。

“X-37B去年4月首次升空,緊接著第二架就開始升空,這幾年可能有四架左右的空天飛機不斷進行試飛,技術指標全部達到以後,應該說未來空天飛機真正裝備美軍的日子並不遙遠。”國防大學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教授李莉解讀說。

“俄羅斯會進一步研發能夠徹底突破美國反導系統的戰略飛彈,包括新型隱形的戰略轟炸機。”李莉說,“他們會調整航天計畫,特別是要制定一系列的太空軍事復興計畫,包括恢復它太空在軌的衛星和反衛星武器。”

這又是一場矛與盾的較量,而其戰場,在太空。

驚鴻一瞥的中國“神龍”

美俄之間的較量看起來頗為激烈,而中國顯然沿襲了一貫的低調傳統。只是,在這習慣性的不事張揚中,偶爾也會驚鴻一現。

在今年1月初,在國內外高度猜測殲20之際,另一則報導如重磅炸彈般“轟炸”了國內“軍迷界”。

2011年1月8日,“我國跨大氣層飛行器試驗成功”的訊號出現在陝西電視台電視節目中。報導聽起來充滿晦澀的術語,但內容卻足夠驚人:陝西省委副書記、代省長趙正永在西安調研陝西航空、航天產業發展情況,一個展板中展示了外形類似X-37B的某型號空間飛行器,展板下方還表明,該飛行器的頭錐和機翼前沿,是西工大陶瓷基複合材料工程中心研製成果。

細心的軍迷捕捉到的細節剛出現,偶然打開的蓋子又瞬間被蓋上,網路上的訊息也很快銷聲匿跡。而迄今為止,中國政府、解放軍或與之相關的中國公司、太空項目組沒有公開披露這一項目。

事實上,此前一張偶然刊登的圖片,早就讓西方媒體和防務學者盯緊了中國跨大氣層飛行器研究。

2007年12月,中國某網站出現的一幅照片顯示,一架標有“神龍”字樣的小型無人太空測試飛行器,被懸掛在中國轟-6轟炸機機身下面。

美國國際戰略與評估中心專家理察·費舍爾據此分析:“測試技術能力的‘神龍’組成了第二個中國空射太空運載工具項目,它可能是未來可重複使用的無人或有人太空梭或其他穿行於大氣層的工具。”他認為,2007年1月11日成功截擊和破壞一枚衛星的試驗,表明解放軍已經擁有了初級太空戰鬥能力。

美國航天領軍人物的美宇航局局長米切爾·格里芬透露,幾年前中國啟動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該報告明確表示,中國要在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報告暗示,解放軍力求去支配外層空間。

現有的證據表明,中國至少在某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初顯端倪,比如畢生追求“研製世界一流的飛機,一流的航空材料和製造技術”的中國工程院張立同院士,成功研製出比鋁還輕、比鋼還強、比普通陶瓷更耐高溫的複合陶瓷新材料。據稱其整體技術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而上述陶瓷基複合材料(CMC),正是X-37B的六大核心技術之一,目前能夠研製並批量套用的國家不超過三個。除美國和中國外,法國盛產紅酒的波爾多地區也是世界上三個陶瓷基複合材料的研究基地之一。《航空世界》主編袁新立分析,中國未來的跨大氣層飛行器應該相當於可回收式的火箭。現實的情況是,在上述技術研發中,美國是屬於第一檔次,中國在總體上處於第二檔次。儘管“美國已經長成大樹了,中國相當於小樹苗”。但在國外的技術封鎖下,中國多年來埋頭苦幹,取得的尖端技術成果來之不易。“中國不發展太空技術,就會在未來戰爭中失去主動權,這個邏輯已經非常明了,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行動,中國不可能無動於衷。”空軍指揮學院專家王明志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核訛詐”的太空版?

嚴格說,上述美國X-37B計畫,只是過去50年大國間太空軍備競賽的延續,區別只是不同時間,有不同的新寵。

一個事實是,近50年來,美國探索與利用太空方面一直領先於其他國家,它擁有全球811顆衛星中的413顆,建有較大規模的太空部隊,擁有多種太空武器,而且是世界上唯一可重複使用太空梭的國家。

與發展核武器有些類似,美軍的太空行動,自然激起了其他國家對“制天權”的爭奪,並在“太空軍備競賽”中傾盡人力物力。“六七十年代開始,前蘇聯已經開始著手研究,當時的型號叫螺旋,後來遭遇失敗,隨後又有一個‘快船’計畫,因為與歐洲的合作中因經費和其它諸多原因而停止。”袁新立介紹,日本2006- 2007年在瑞典做過太空小模型試驗,試驗遭到失敗;歐洲人也有自己的太空計畫,不過現在看來,歐洲一個國家是不能完成的。以色列和印度也是後起之秀,他們的航空航天發展十分迅速。

近幾年來,美國為推進太空軍事化進行了一系列的努力,其中首要的是制定新的國家太空政策,提出太空政策目標。

在美國2008財年防務預算中,用於太空項目的經費高達60億美元,比2007年增加了12億美元,增幅高達25%。美軍還在2002年將戰略司令部和航天司令部合併成新的戰略司令部,主要負責太空戰、信息戰、計算機網路戰等。美空軍先後組建了14個航天聯隊和“試驗型太空攻防部隊”,無疑,美軍太空作戰能力是超群的,甚至是獨一無二的。

從目前相關數據和資料來看,X-37B應該屬於美軍空間機動飛行器(SMV)研究計畫的一部分,而美國空軍表示,這是美軍的技術演示驗證機,並不具備實際作戰能力。但國際航天愛好者不以為然,難道美國人神神秘秘花巨資,就為了發射一架技術驗證飛機?“根據國際外層空間法,在軌道上的太空飛行器享有超越國界的權利,利用天基系統可以最有效地對全球備戰情況進行不間斷的監視,能及時發現敵方發動的飛彈和空間襲擊,並能確保及時發出警報和對部隊實施指揮。”對於太空的軍事價值,軍事專家李大光用“望天興嘆”總結。“一旦需要,美軍隨時可以讓它放大其潛在的軍事用途。”袁新立說,雖然X-37B的貨艙要遠小於太空梭,可能放一個小衛星,光學成像設備,或者新型武器。

但如果進入實戰狀態將非常可怕:X-37B在太空能快速進入一個國家的上空,然後進入大氣層再進行作戰,對手國家根本沒有反應時間,比利比亞遭空襲只能被動挨打還要殘酷。

而軍事專家戴旭認為,美國的太空軍事戰略更像是一種“核訛詐”的太空版本,目前在太空中發生的事情非常類似於核武器最初問世時美國“核壟斷”的情形。不同的是,當時蘇聯的核武器很快問世,世界達成了恐怖的平衡;但現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整個世界都將在美國太空軍事力量的“照耀”之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