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太平鑼鼓是流傳於溧陽市戴埠一帶的傳統音樂。經考證,太平鑼鼓是1860年太平軍駐紮在戴埠地區時流傳在當地百姓中的太平軍樂。據史料記載,太平鑼鼓是太平軍出征的戰鼓,也是逢年過節、喜慶節日的鼓樂。長期以來,當地百姓把它延續了下來,代代相傳,發展、傳承迄今已有140多年歷史。每逢喜慶節日,當地百姓便組隊演奏太平鑼鼓,可謂:鑼鼓一響,萬人空巷。
歷史
由來
1860年,太平天國時期,侍王李世賢率兵駐紮於戴埠,屯養兵馬,抗擊清兵,組建的吹打樂隊。它以節奏明快、高亢激昂的鑼鼓聲激勵士兵持槍躍馬殺向疆場,每逢將士應徵出戰,身著整齊服裝的太平軍樂隊高舉旗幟,排開八字形,鼓手首先敲響大鼓,鼓聲陣陣展示出英勇將上整裝待發、決勝千里的戰鬥豪情,當“嘟嘟嘟”召軍聲起,將士們像離弦的弓箭衝出兵營,奮勇殺向敵群。在激烈的戰鬥中,太平鑼鼓隊將戰鼓擂得更加激昂,催人奮進的旋律,鼓舞了將士的鬥志。當將士得勝歸朝時,小鑼小鼓敲響歡樂的節奏,夾道歡迎浴血奮戰歸來的將士.慶賀來之不易的勝利。這套太平軍傳授下來的太平鑼鼓,生動形象而又熱烈地再現了當年太平軍的戰鬥風貌。太平鑼鼓氣勢磅礴、動人心弦,至今仍深受民眾的喜愛和歡迎。每逢重大節日總要演奏一番,讓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奮。
館藏
上海音樂學院、江蘇電視台、常州電視台和南京太平天國歷史陳列館先後到戴埠為這套鑼鼓演奏錄相 太平鑼鼓這一難能可貴的古文化,不僅在戴埠民間得到完整的流傳,它還以雄渾、高亢的節奏,奏響了戴埠大發展的主旋律。它給戴埠人民帶來了“古鎮煥發青春,各鎮再創輝煌”的堅定信心,它為戴埠大發展搖旗吶喊,為取得的每一點成績擊鼓助威、為兩個文明建設推波助瀾,錦上添花。
繼承發展
此後,戴埠百姓將此鑼鼓曲譜加以整理並演出,曾引起國內音樂界及文史界的重視。戴埠中心國小於1996年7月根據口耳相傳的節奏加上自主創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太平鑼鼓隊。根據孩子們歡悅、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演奏陣容上附之隊形變化,在演奏動作上貫以舞台藝術和舞蹈藝術,使太平鑼鼓這一藝術瑰寶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2010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戴埠國小校長沈海華告訴記者,太平鑼鼓的傳承,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擴大了學校的知名度。成立16年來,在各地慶典會上共演出280多場,並在各級各類比賽中捷報頻傳,被溧陽市、常州市、江蘇省電視台拍攝成專題片,在央視七套播出。
作為校本課程,戴埠國小注重在傳承的基礎上加以創新,並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邀請藝術專家來校進行指導,豐富了太平鑼鼓的內涵,增加了舞台觀賞性。這已經成為該校的特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