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紅軍粉壁墨書文獻

分布在太平鄉的墨書文獻就是駐軍紅三十軍八十八師委託該鄉蘇維埃政府秘書謝安國同志用時一月書寫而成。 紅軍撤離後,地主還鄉團回來,一方面抓捕蘇維埃幹部和積極分子,另一方面大肆破壞留下的革命遺蹟。 這樣大面積,多達6000餘字的大型紅軍墨書文獻就全國各個蘇區來說,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或絕無僅有。

在通江縣西40公里的太平鄉政府右側街道兩旁的民房上,毛筆楷體立書了三個法律文獻,分別是《中國共產黨十大政綱》和《中華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土地法令》及《中華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勞動法令》。文獻共6389餘字,字幅面積50餘 m2 ,每個字有10厘米大小,占據了街道兩旁民居上額枋上26棟蔑制粉壁牆。
該文獻是經中共中央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制定並頒布。1932年紅軍入川,建立蘇維埃政權,為使這些檔案在蘇區更好地貫徹執行,紅軍及蘇區黨政運用辦報紙、鏨標語、書文獻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教育。分布在太平鄉的墨書文獻就是駐軍紅三十軍八十八師委託該鄉蘇維埃政府秘書謝安國同志用時一月書寫而成。
紅軍撤離後,地主還鄉團回來,一方面抓捕蘇維埃幹部和積極分子,另一方面大肆破壞留下的革命遺蹟。當地大地主周實君、周裔寬要謝安國出錢把他書寫的這三個紅軍粉壁墨書文獻打掉重新編泥。謝安國堅信紅軍一定會回來,一方面托人做媒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周實君的莽兒子為妻以保性命,另一方面請當地最好的鮮泥匠把粉壁上的紅軍文獻用泥巴糊了,這樣,三個重要文獻才保存下來。解放後,當地政府,組織人力,先用水噴上牆壁把上面糊的這層泥泡爛,然後再慢慢地把稀泥用水清洗掉,使之重放光彩。
太平墨書文獻的內容,對於宣傳鼓舞蘇區人民進行蘇維埃革命以及幫助蘇區人民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的綱領》、《勞動法令》、《土地法令》的內容,進一步堅定革命信念,建設和保衛蘇區起到了巨大的宣傳鼓動作用。這樣大面積,多達6000餘字的大型紅軍墨書文獻就全國各個蘇區來說,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或絕無僅有。這不僅是珍貴的革命文物,也是難得的大型優秀書法佳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