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起源
太平節是白族的傳統節日,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於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九舉行,是白族人民歌頌太平盛世,國泰民安,慶祝豐衣足食,欣欣向榮,天下太平,藉助“神”至高無上的力量,降“妖”除“魔”,避難消災,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福壽安康的節日慶典。
各地習俗
每年正月初九,是馬者龍村白族舉行“太平節”的重要日子。清晨,太陽還未露出山頂,村里人就按照各自不同的分工忙碌開了,村寨中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中午時分,全村男女老少身著節日盛裝,準時集中到太平廟前,參加神像祭拜儀式。神像高達9米,手持金剛寶劍,神像前擺放著香案和各種供品。當主持人宣布開始後,經師們開始誦經,所有參拜人員齊向神像叩頭祈求幸福安康。誦經結束,開路先鋒鳴鑼開道,村里年輕人頭戴各種面具,手持刀槍劍棍在前面開路,隨後由近20個少男少女手捧供品跟隨而行,接著是16個年輕媳婦手捧香爐為大神開道。大神來了,街道兩旁站滿了圍觀的民眾,村中的後生們擁著神像游神掃寨。
此時,多數人家門口都擺上香案、供品、淨水,迎接大神。當神像游到自家門口時,他們都要點然一封鞭炮,並進行扣拜。白族“太平節”的祭大神、游大神活動,充滿著神秘色彩,但其目的,和其他很多節日一樣,都是為了祈福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