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建築
早期設計主要上演粵劇。最上層的超等票價最昂貴,可容納200名觀眾,左右兩邊共有4個包廂。其後來加設銀幕,放映中、西電影,1960年代中期上層停止使用。
從德輔道西進入太平戲院的範圍,是一條微斜的長廊,走到露天處,向右走,會到達前、中座的售票處,這是一個簡單的售票視窗。再向前走,便有幾級石級,從這裡可以走進太平戲院的正門大廳,后座和樓上超等售票處便設在這裡。大堂里沿著牆壁懸掛著玻璃廚窗,貼著電影的海報和劇照。大堂面向皇后大道西,地勢比德輔道西高出不少,因此從大堂要進入后座,便要拾級而下,大概要走石階二十級左右,才可以到達掛了兩層黑絨布門帘的入口。
太平戲院有兩個特色,其一是有“位仔”之設,那是鐵做的小椅子,連線在整排座位的旁邊,讓買了最旁邊座位的觀眾,有一個免費的小位子去安罝他的孩子。其二是有三樓之設,不過三樓安裝的座位是鐵條做的,坐的很不適服,主要的原因是避免1950年代猖獗的木蚤。
從德輔道西經過太平戲院的長廊,向左走,經過長長的斜坡,再上三十級以上的石級,便登上太平戲院的後門,這裡便是三樓的售票處,也是三樓的入口。這裡有一片空地,可以從高俯覽德輔道西一列店鋪的後門陋巷,由於陋巷也種植了不少樹木,為這片小空地營造了小公園的氣氛。
從太平戲院的大堂向右走幾級石級,可以登上二樓超等座位的入口處,在這裡撕了戲票聯根,又要再走幾級石階,才正式到達二樓。若在入口處抬頭一看,便可以看到一幅巨大而又色調柔和優美的壁畫,畫中是希臘神話為題的裸女和天鵝,相信它是當年西區小朋友性啟蒙的符號。
太平戲院本為粵劇演出而建,舞台裝飾和利舞台相媲毫不遜色。兩旁有一對聯:“太古衣冠做出戲假情真藉此堪作人懲勸 平台歌舞動謂曲高和寡無非欲駭俗見聞”; 在太平戲院辦公室另有對聯一副: “太古衣冠猶慕漢 平台歌舞足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