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寨鎮

太平寨鎮

太平寨鎮(TaipingzhaiZhen)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21千米。北界長城。面積112平方公里(耕地23544畝,林地134280畝 ),人口3.1萬(2000年),轄2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太平寨村。東、西清河分別自長城城子嶺口、大嶺寨口流入,於太平寨城南匯合過境。鐵、金、鎂、石灰石等礦產豐富。鄉鎮企業有選鐵、煉鋼、金屬鎂、建材等業。農業主產玉米、小麥、穀子、大豆。飼養牛、羊、豬、禽,林果多為油松、板栗、安梨、蘋果。太平寨為遷西、遷安、青龍、寬城四縣邊界地區集市貿易中心。有岩齡為36.7億年的太古代紫蘇斜長麻粒岩出露於鎮南側清河西岸,經聯合國有關組織鑑定為地球古老岩系之一。境內有長城15公里。有保存完好的明代城磚窯群遺址。蘭氏剪紙2013年入選唐山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太平寨 太平寨

1953年建太平寨鄉;

1958年屬東方紅公社;

1961年建太平寨公社;

1984年改鄉;1989年改鎮;

1995年 龍辛莊鄉、南劉古莊鄉併入。

據載:古時南太平山有馬西雨為山寨王,北太平山有楊從巨為山寨王,該村在山澗,故取名太平寨。明代,曾有參將游擊在此駐守,並築有城堡。明隆慶二年改名為太平營,後又改名為太平寨。另有說法曰:漢代華佗、唐代孫思邈等名醫都曾在此地治病救人,減少了疾病流行,因此,這裡病死的人少於其他任何地方,故取名太平寨。

行政區劃

轄太平寨一村、太平寨二村、太平寨三村、太平寨四村、西溝、北王莊、東趙莊、城子嶺、王家峪、東牌樓溝、擦崖子、東辛莊、龍辛莊、樓房峪、南劉古莊、北劉古莊、蘭城溝、大嶺寨、水峪、好悖欏峪、周家峪、馬莊子、韓家河、高古莊、鴿子庵、黃土嶺、馬家峪、馮莊、北張莊29個村委會。

自然資源

礦產

太平寨長城 太平寨長城

礦產資源以鐵礦、石灰石為主,已探明的鐵礦儲量2000萬噸,石灰石儲量1200萬噸,形成了鐵礦採礦、鐵選、燒結、煉鐵一條龍生產,目前全鎮共有在冊礦點288個,選廠87家,年產鐵礦石200萬噸,鐵精粉100萬噸。

旅遊

太平寨長城 太平寨長城

太平寨鎮旅遊業前景廣闊,資源豐富,有蜿蜒起伏的古長城遺址,有明代的古磚窯、古灰窯遺址,有傳說中韓湘子讀書成仙的攻書台,更有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36.7億年前的麻礫岩。

人口數據

(截止於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0947
16153
14794
家庭戶戶數 9014
家庭戶總人口(總) 30839
家庭戶男 16077
家庭戶女 14762
0-14歲(總) 7278
0-14歲男 3849
0-14歲女 3429
15-64歲(總) 21260
15-64歲男 11049
15-64歲女 10211
65歲及以上(總) 2409
65歲及以上男 1255
65歲及以上女 115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0670

農業經濟

投資近400萬元實施了南大門萬畝荒山開發工程,完成圍山轉整地7000畝,修路29公里,栽植各種果樹50萬株,修建集雨水窖300個,形成了以板栗、金太陽杏、愛宕梨為主的特色果品產區。截止於2010年該鎮有板栗樹140餘萬株,常年板栗產量100萬公斤;在該鎮大嶺寨、城自嶺、擦岩子一線長城腳下石灰岩帶上,特產安梨歷史悠久,品質優良。其中大嶺寨安梨以其皮薄、肉厚、核小、酸甜可口聞名於京、津、唐地區。該村原有安梨樹3萬株,常年果品產量20萬公斤。秋季安梨未下樹,採購者已至。目前該村已建成600畝安梨基地,栽植安梨苗6萬株;以南劉古莊、黃土嶺為中心,輻射南片10村形成了3000畝的玉米種植基地;以樓房峪為龍頭,帶動東辛莊、太四村等村形成了800畝的藥材生產基地。

社會事業

截止於2010年鎮內有5處集貿市場,大型超市一處,商場、商店近百家,有中國小20所,高標準四層太陽能式教學樓一座。省政府確定的長城旅遊路太平寨至金廠峪段13.3公里水泥路貫穿全鎮,鎮敬老院翻建工程順利通過了省甲級驗收。重新對小城鎮進行了規劃,並請市規劃設計院設計的占地4080平方米,商業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的中心廣場正在籌建中,該鎮還成立了個體私營經濟辦公室。

風景名勝

岩齡為36.7億年的太古代紫蘇斜長麻粒岩出露於鎮南側清河西岸,經聯合國有關組織鑑定為地球古老岩系之一。

明代的古磚窯、古灰窯遺址,韓湘子讀書成仙的攻書台

境內有長城15公里

著名人物

蘭清喜,系中國剪紙協會會員,河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蘭清好,他的剪紙取材於生活,形象生動,刀法細膩,深受專家好評。近年來,他們在各書刊發表和獲獎的作品有《松鼠板栗》、《中日友好人物》、《秋聲》、戲劇人物、窗花(花、鳥、蟲、魚)、等,經典作品《揚州八怪》、《清明上河圖》、三國人物等深受大家喜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