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天妃宮

太倉天妃宮

太倉天妃宮,道教宮觀。在江蘇省蘇州太倉市瀏河鎮。始建於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至正二年(1342)重建;明宣德六年(1431)大修;清乾隆五年(1740)復修。道光十四年(1834),江蘇巡撫林則徐再修,至此初具規模,遂成祀奉媽祖的顯要道教宮宇。前有照壁,山門、鐘樓、鼓樓,入宮有正殿、後殿及道舍等;正殿高大雄偉,結構嚴謹,殿內原奉媽祖神像,匾額縱橫,宮燈高懸。宮之左右建有城隍廟、文昌閣、五路堂、三官閣等;整個建築群東西有金鉤、玉帶兩河環抱,景色秀麗。後因兵災人禍,大部分殿宇先後被廢。1992年5月間,做為道教活動場所正式對外開放。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天妃宮,位於瀏河鎮東市廟前街,為我國明代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的重要歷史遺蹟。

..

初建於元至元二十三年(1268年)。明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從劉家港啟航前,必先在此進香祈求海神娘娘保佑航海平安,並於七下西洋結束後在此親立“通番事跡碑”。

太倉天妃宮修復開放

太倉天妃宮修復開放暨媽祖神像開光慶典昨日在瀏河鎮舉行,慶典迎來了220多名台商及5000多名觀眾熱情參與。當天舉行的媽祖巡街和媽祖神像開光儀式,呈現出濃濃的媽祖文化氣息,也將兩岸同胞共同祈禱天下太平的心愿表現得淋漓盡致。瀏河天妃宮又稱“天妃靈慈宮”,俗稱“娘娘廟”。據文獻記載瀏河天妃宮湄洲媽祖廟泉州天后宮、天津天后宮一起被統稱為大陸元代“四大媽祖廟”。瀏河天妃宮始建於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由旅居婁江口的閩粵海商建造,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移建於現址。作為最早興建的媽祖宮廟之一,瀏河天妃宮歷經元、明、清、民國多次擴建修繕,主修者有鄭和、林則徐等傑出的歷史人物。600多年前鄭和從太倉揚帆起錨,七下西洋時,每次都會來到天妃宮祭祀,祈求媽祖這位“海上女神”保佑他的船隊一帆風順。
正是因其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瀏河天妃宮已躋身“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和第七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評審推薦名單,成為海峽兩岸同胞“開展溝通交流、祈禱天下太平”的首選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