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齊廟村位於山東省泗水縣城東南23公里,龜山東麓,村南、村東臨黃陰河,地處山區。泉張公路由村東通過。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43公頃,人口508人。
由來明末清初,馮氏一支由南陳村遷此居住,村址有一古廟,名曰“天齊廟”,村以廟得名。
遺址天齊廟遺址(姑蔑城遺址)位於天齊廟村北側。遺址為一高出周圍地表1.5~5米的台形高地,呈不規則方形,面積約1萬平方米,現有面積4500平方米。據文物部門考證,該遺址文化內涵豐富,既有龍山文化特徵,又有夏、商、周及春秋戰國時期遺物。古城始建於五帝前期,稱姑幕,顓頊帝時,在此建立幕國,後轉音為蔑國。周、秦稱蔑邑。漢稱姑蔑城。《左傳?隱公元年》載:“公及邾儀父盟於蔑。”即指此。
天齊廟遺址延續時間長,文化內涵複雜,出土文物以龍山文化和周代的遺蹟遺物較為豐富。文化層分為六層,第一層為現代耕土層,但經過擾亂;第二、三層為周代文化層;第四層為商文化層;第五層為岳石文化層;第六層為龍山文化層。第六層以下為迭壓在生土中的大汶口文化墓葬。
龍山文化的遺蹟遺物較為豐富。房址、灰坑、墓葬均有發現,器物以陶器為主。商代遺存發現有房址、灰坑、溝和墓葬等,分布範圍較廣,遺蹟遺物也較豐富。周代遺存最為豐富,不僅堆積厚,遺蹟多,打破及迭壓關係也很複雜。灰坑、墓葬和陶窯均有發現。文化面貌同魯故城同時代遺存接近。年代約當西周早期至春秋末期。
天齊廟遺址2006年12月被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