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長市曾名為西楚東陽郡,晉下阿,石樑郡,唐千秋縣後改為天長,抗戰期間改名為炳輝縣和天高縣
。傳說中的帝堯故里三阿之南在其高郵湖區域內。現隸屬於中國安徽省(1993年3月29日起由滁州市代管,2008年經濟社會管理擴權試點縣),位於安徽省東部,伸入江蘇省,三面分別毗鄰江蘇省的南京市(六合區)、揚州市和淮安市(金湖縣、盱眙縣),僅西部與安徽省來安縣相連。天長距揚州51公里,南京75公里。天長在文化上屬於淮揚文化圈,經濟上屬於南京都市圈的範圍之內。天長是安徽省經濟最活躍的城市之一,自2000年前一直綜合實力居安徽省縣(市)首位,現仍在三甲之列。
天長市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和14個鎮。街道辦事處:天長街道。鎮:銅城鎮、汊澗鎮、秦欄鎮、大通鎮、楊村鎮、石樑鎮、金集鎮、冶山鎮、鄭集鎮、張鋪鎮、新街鎮、萬壽鎮、永豐鎮、仁和集鎮。
天長正式置縣是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為紀念玄宗李隆基生日,割江都、六合、高郵三縣地置千秋縣,屬淮南道揚州。天寶七年,千秋節改為天長節,千秋縣也隨之易名天長縣。宋朝之前大多數時間屬於揚州,南宋由於邊境戰事,和盱眙一起不再屬於揚州。元、明、清三代,天長與盱眙一起改屬泗州。1667年安徽建省起隸屬該省。1938年,日軍占領縣城。1940年,新四軍占據銅城鎮等地.民國32年(1943年)2月,天長縣與高郵縣合併成立天高縣,民國33年(1944年)9月天高辦事處分為天長、高郵兩縣,民國34年(1945年)4月又合併為天高縣,民國34年(1945年)11月再度分設。其間天長(天高)縣均屬津浦路東。1946年6月,解放區蘇皖邊區政府為紀念新四軍副軍長羅炳輝,將天長縣改名為炳輝縣,不久,國民軍占領縣城,恢復天長縣名稱。民國36年(1947年),共產黨領導下的天長縣政府恢復,民國37年(1948年)4月與高郵合併為天高縣政府,12月18日又改稱炳輝縣,隸屬江淮一分區專員公署。
民國38年1月(1949年1月)天長解放,原高寶縣所屬地域從炳輝縣中劃出。1949年1月,解放軍占領天長,重新使用炳輝縣名稱,隸屬滁縣專區。1960年1月,恢復天長縣名稱。1993年12月,天長撤縣設市。2001年底,36個鄉鎮合併為28個鄉鎮、街道,2007年又合併為14個鎮、1個街道
天長市三面與江蘇省接壤,本地方言基本為揚州話。歷史上也長期在以揚州為中心城市的行政區內。1942年,天長籍的藝術家何仿從家鄉蒐集了民歌《茉莉花》整理,1959年由中國青年藝術團帶到維也納的第七屆世界青年與學生聯歡節上,如今更在海內外華人中廣泛流傳。
天長地處長江與淮河之間,東臨高郵湖。市區距揚州51公里,南京75公里,到上海約3個小時左右路程;水路經高郵湖直達沿江、沿海各大港口。天長是東部沿海地區與內陸中部地區的跳板,是長三角經濟區重要的配套加工業生產基地。
天長境內有205國道(寧連一級公路)以及寧連高速公路縱貫境內。古代 帝堯王令
朱壽昌
宣鼎
王貞儀
戴蘭芬
朱劍霞
呂熒
許珍
戴纓
周原冰
近代 繆文渭
徐速之
徐天敏
羅炳輝
現當代 何仿
何孝充
李育五
王明居
李問漢
謝德壽
趙化勇
李清泉
陳源斌
王明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