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雄[毛茛目毛茛科植物]

天雄[毛茛目毛茛科植物]

天雄,中藥名。為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形長的塊根。植物烏頭,分布於遼寧南部、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北部、廣西、四川、貴州、雲南。主要栽培於四川。陝西、湖北、湖南、雲南等地也有栽培。具有祛風散寒,益火助陽之功效。主治風寒濕痹,歷節風痛,四肢拘攣,心腹冷痛,痃癖症瘕。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形長的塊根。

性味

味辛,性熱。

歸經

入腎經。

功效

祛風散寒,益火助陽。

主治

風寒濕痹,歷節風痛,四肢拘攣,心腹冷痛,痃癖症瘕。

相關配伍

1、治風濕痹,皮肉不仁,骨髓疼痛不可忍者,天雄(炮裂,去皮、臍)、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桂(去粗皮)兩半,乾薑(炮)三兩,防風(去叉)三兩。上五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日三夜一。(《聖濟總錄》天雄丸)

2、治元陽素虛,寒邪外攻,手足厥冷,大、小便白渾,六脈沉微,除涸冷,扶元氣及傷寒陰毒,烏頭、附子、天雄〔並炮裂,去皮、臍)等分。㕮咀。每服四錢,水二盞,姜十五片,煎八分,溫服。(《肘後方》三建湯)

3、治腎臟虛積,冷氣攻腹疼痛,少力,行步難,不思飲食,天雄(炮裂,去皮、臍)二兩,茴香子(炒)、山芋、蜀椒(去目及口合者,炒出汗)各一兩。上四味,搗羅為末,用羊腎一對,切去皮膜細研,酒、面同煮成膏,候冷伴前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酒鹽湯任下,空心食前服。(《聖濟總錄》天雄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6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內服宜炮製後用。

使用注意

陰虛陽盛者及孕婦禁服。忌豉汁。

炮製

一、採集加工

於6月底7月初時挖取根部,洗淨泥土,曬乾。

二、炮製方法

1、《雷公炮炙論》:“(天雄)宜炮皴坼後去皮尖底用,不然陰制用並得。”

2、《藥性論》:“乾薑制用之。”

3、《日華子本草》:“凡丸、散炮去皮臍用,飲藥即和皮生使甚佳。”

4、《綱目》:“熟用。一法,每十兩,以酒浸七日,掘土坑,用炭半枰煅赤,去火,以醋二升沃之,候乾,趁熱入天雄在內,小盆合一夜,取出,去臍用之。”

形態特徵

烏頭,別名堇《莊子》,茛《吳普中草》,獨白草《續漢書》,鴛鴦菊《綱目》,草烏(野生品)。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塊根倒圓錐形,長2-4cm,直徑1-1.6cm,栽培品的側根通常肥大,直徑可達5cm,外皮黑褐色。莖直立,中部以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葉互生;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中部葉有長柄;葉柄長1-2.5cm,疏被短柔毛;葉片五角形,長6-11cm,寬9-15cm,基部淺心形,3裂幾達基部,中央全裂片寬菱形、倒卵狀菱形或菱形,先端急尖或短漸尖,近羽狀分裂,二回羽裂片2對,斜三角形,具1-3枚牙齒,間或全緣;側全裂片不等2深裂,各裂片邊緣有粗齒或缺刻,上面疏被短伏毛,下面通常只在脈上疏被短柔毛,革質或紙質。總狀花序頂生,長6-25cm;花序軸及花梗被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下部苞片3裂,上部苞片披針形;花梗長1.5-5.5cm;小苞片生花梗中下部;花兩性,兩側對稱;萼片5,花瓣狀,上萼片高盔形,高2-2.5cm,基部至喙長1.7-2.2cm,下緣稍凹,喙不明顯,側萼片長1.5-2cm,藍紫色,外面被短柔毛;花瓣2,瓣片長約1.1cm,唇長約6mm,微凹,距長1-2.5mm,通常蜷卷,無毛;雄蕊多數,花絲有2小齒或全緣,無毛或被短毛;心皮3-5。被短柔毛,稀無毛。蓇葖果,長1.5-1.8cm。種子多數,三棱形,長3-3.2mm,兩面密生橫膜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草坡或灌木叢中。分布於遼寧南部、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北部、廣西、四川、貴州、雲南。主要栽培於四川。陝西、湖北、湖南、雲南等地也有栽培。

鑑別

藥材性狀:塊根長圓錐形,稍彎曲,頂端常有短殘莖,中部多向一側略膨大,長2.5-7.5cm,直徑1.2-3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小瘤狀突起的支根。質堅實,斷面類白色或淡灰黃色,形成層環多角形。氣微,味辛辣,麻舌。

相關論述

1、《本經》:“主大風,寒濕痹,歷節痛,拘攣緩急,破積聚邪氣,金瘡,強筋骨,輕身健行。”

2、《別錄》:“療頭面風去來疼痛,心腹結積,關節重,不能行步,除骨間痛,長陰氣,強志,今人武勇,力作不倦。又墮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