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評價
企業是通過幫助其利益相關者成功而成功的。因此我們可以有幾個角度來評價一家企業:
第一、他持續創造價值的能力;
第二、企業組織給員工的感受;
第三、企業給所在社區帶來的好處。
第四、對合作夥伴、供應商、消費者帶來的利益
第一個角度:創造價值的能力。取決於:公司戰略、管理水平、領導力。
第二個角度:員工感受,公司文化與人際關係。這涉及到員工之間的關係,員工與業務的關係,員工與公司的關係。組織的胸襟,這最終決定了對優秀人才的吸引。
第三個角度:企業與環境的關係,社會責任感以及獲得來自社會的反饋。企業生存之基礎。
第四個角度:誠信與敬業精神。對待事業、他人與生命的態度,靈感與悟性的源泉。
這綜合了企業存在與成功的理由。
所有這四個方面都直接受限於決策者:領導水平、管理能力、人生態度與境界!
推論
推論一:表面看老闆能夠管理的事業規模是由管理能力決定的,實質是由其胸襟決定的。
“治眾如治寡”:前提是對人的信任與對名利的淡泊。權利與利益的分享是多極權力系統穩定的基礎。脆弱的企業集團的通病就是:企業很多,總經理人才很少。老闆一人守權奴。
能夠做大與擁大財富者一定不是視財如命,獨占欲焚身的人。大舍才能大得。
推論二:自由的(非守財奴、守權奴)大權與大利的擁有者其實早已淪為公僕。
個人的消費是極其有限的,應當權利和利益與人共享,這個組織已經轉變為社會價值的機器。為此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以利他為使命的。超過了一個極低極限後,個人消費停止了邊際增長。守財奴不悟開始淪為金錢與財富、資產的奴才。明智的人開始奉獻生涯。
推論三:退休之前,老闆是重名的。
身在商場老闆不可能超越功利思維,當悟出錢財身外之物後,經商的博弈快感與社會認同、衣錦還鄉成為追求的主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