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天益村位於東涌鎮的西部,轄東鴉、西鴉、東滘、西滘、大涌、良角六個自然村,因有一“天字號涌”流過全村而得名。清代以郭、陳、黃、何等姓開村。早在民國初期,天益村就有“天字號涌”的叫法,其含義是天益村內的河涌好像“天”字一樣,北面有良角涌(1975年至1977年填平擴大種植面積,將該涌的居民遷到天益涌北面現天益村10隊處),北面第二條涌即小烏村正尾涌,兩條涌正向西北伸展,好像“天”字的“二”橫;西面有現時5、6隊涌伸向經沙涌(即馬克村,在1956年填平後進行種植),東南方向伸向沙深(即東深村),四沖匯聚剛好形成一個“天”字型。因此,民眾稱為“天字號涌”,該稱謂一直持續到解放初期。解放後“天字號涌”範圍與魚窩頭村範圍組成一個農村經濟合作社,該組織直至大躍進後期才分開,形成天益村和魚窩頭村。該稱謂於1966年由於文革破四舊立四新的原因又被改為“東方大隊”,此稱謂維持了三年左右時間又被取消,重新稱謂“天益村”。天益村在解放前(約1946年)僅有一家私塾教堂,位於天益村8隊(現天益大道東43號位置)。1948年成立天益國小(位置在現天益村村部),校園內有兩棵大葉榕樹,現樹高13~15米左右,樹桿直徑分別約為1.5和1.3米,覆蓋面積達到500~700平方米。1984年,將天益涌口的分校與現時的天益國小合併。2001年動工進行擴校,成為現在的天益國小。至2009年底,全村總面積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99畝,共有11個生產隊,1個經濟社,1間國小,1間幼稚園,總戶數997戶,常住人口2691人。全村經濟主要以工業為主,村內有內外資企業18家,主要有精細化工、鞋業、手袋等項目;農業主要種植香蕉、花卉及養殖魚蝦等。1958~1960年間,糖蔗質量及產量曾獲國務院嘉獎。
經濟
全村經濟主要以工業為主,村內有內外資企業11家,工業主要有不鏽鋼、鑄造、精細化工、手袋、電池等項目;農業主要種植香蕉、蔬菜、花卉、水稻、果蔗及養殖鰻魚、蝦、魚等。2006年,工農業總產值49069萬元,其中工業產值38910萬元,占總產值的79.3%;農業產值10159萬元,占總產值的20.7%。全村集體純收入130萬元,農村人平收入8687元,勞平收入11862元。
組織架構
南沙區東涌鎮天益村2014年黨(總)支部班子成員情況及分工
序號 | 姓名 | 職務 | 性別 | 分工 |
1 | 高滿潮 | 第一書記 | 男 | 負責黨支部、村委會全面工作 |
2 | 馮澤龍 | 副書記 | 男 | 分管農業生產、三防、勞動就業、國土規劃報建,協助村委會全面工作 |
3 | 黎煥娣 | 副書記 | 女 | 分管宣傳、計畫生育、外來人口出租屋管理,協助婦幼工作 |
4 | 黎海華 | 支委 | 男 | 分管組織、紀檢、綜治信訪維穩、調解,協助書記開展黨支部全面工作 |
5 | 郭志明 | 支委 | 男 | 分管文化教育、環境衛生、環保、老人活動中心 |
6 | 何榮生 | 支委 | 男 | 分管治安、民兵,協助外來人口及出租屋管理工作、綜治信訪維穩、調解工作 |
7 | 黃桂珍 | 支委 | 女 | 分管婦幼、青年、工會、民政、統戰,協助計畫生育、環境衛生、外來人口出租屋管理工作 |
南沙區東涌鎮天益村2014年村委會(聯社常務理事會)組成及分工
序號 | 姓名 | 職務 | 性別 | 分工 |
1 | 高滿潮 | 第一書記 | 男 | 負責黨支部、村委會全面工作 |
2 | 黃耀林 | 村主任 | 男 | 負責村委會全面工作,主管經濟、安全、國土規劃建設 |
3 | 馮澤龍 | 副書記、副主任 | 男 | 分管農業生產、三防、勞動就業、國土規劃報建,協助村委會全面工作 |
4 | 黎煥娣 | 副書記、村委 | 女 | 分管宣傳、計畫生育、外來人口出租屋管理,協助婦幼工作 |
5 | 黎海華 | 支委 | 男 | 分管組織、紀檢、綜治信訪維穩、調解,協助書記開展黨支部全面工作 |
6 | 郭志明 | 支委 | 男 | 分管文化教育、環境衛生、環保、老人活動中心 |
7 | 何榮生 | 支委 | 男 | 分管治安、民兵,協助外來人口及出租屋管理工作、綜治信訪維穩、調解工作 |
8 | 黃桂珍 | 支委 | 女 | 分管婦幼、青年、工會、民政、統戰,協助計畫生育、環境衛生、外來人口出租屋管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