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2戶,共鄉村人口174人,其中男性89人,女性85人。其中農業人口174人,勞動力10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84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7.7%;享受低保9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9公里。
基礎設施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6萬元,占總收入的46.67%;畜牧業收入16萬元,占總收入的13.3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87頭,肉牛9頭,肉羊50頭);林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1.67%;第二、三產業收入46萬元,占總收入的38.33 %;農民人均純收入373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7人(占勞動力的16.35%),在省內務工16人,到省外務工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省內。
種植業主要以優質玉米宣黃單2號、4號、會單4號等品種種植為主,面積160畝;脫毒薯以種植威芋3號、會4號為主,面積80畝;白菜、青菜、蔥蒜等種植面積10畝。
養殖業以生豬養殖、商品羊養殖為主,並配套熟改生喂,品種改良等新法飼養技術,生豬引進大約克品種,羊引進會澤黑山羊、波爾多羊兩個品種,縮短養殖期,增加出欄數,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47.64畝(其中:田40畝,旱地207.64畝),人均耕地1.42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000畝,水面面積10畝,草地18畝;荒山荒地12畝,其他面積320畝。有石灰岩資源。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硐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鎮初級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5公里,距離中學3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3人,其中小學生21人,中學生12人。
發展重點
撐,增收困難,基礎設施需進一步完善,勞動力文化素質偏低、勞動技能缺乏。村內道路基本沒有硬化,一下雨,泥水四處流淌,村民出行困難,需硬化村內道路5公里。由於水源點建設不到位,一年之中有半年飲不上清潔衛生的生活用水。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調整產業結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爭取5年時間基本完成村內道路的硬化5公里,電網改造完成436戶,飲水問題得到徹底改善,加大勞動力培訓轉移力度,發展務工經濟,擴寬增收渠道。養殖業以生豬養殖、肉羊養殖為主,生豬引進大約克,山羊引進會澤黑山羊、波爾山羊兩個優良品種,配套良法養殖,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47.6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政務,財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