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水稻技術工程中心

2004年12月天津市科委批准組建“天津市水稻技術工程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依託單位為天津天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中心被天津市科普中心批准成為天津市科普基地。 2010年4月,中心組織開展了種質資源交流活動,目前,共有15家雜交粳稻科研單位計34份材料參加了此次交流活動。

機構簡介

2004年12月天津市科委批准組建“天津市水稻技術工程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依託單位為天津天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10月,天津市科委組織專家對中心進行了評議驗收,發文成立天津市水稻技術工程中心;2008年,中心通過了市科委的考核和認定並予以授牌。
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為袁隆平院士。目前中心擁有科研人員36名,其中博士14人,碩士7人,並擁有種子檢驗人員5人,加工技術人員1人,種子貯藏保管技術人員1人。
經過幾年的發展,中心在科研基礎設施、設備完善、良種基地改造等硬體條件的建設及平台服務等軟體環境建設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展。科技創新基地科研樓和生產車間已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建築面積6000m2,科研樓由研發、生產、展示、交易等功能區構成。在天津、江蘇建成了雜交粳稻良種繁育和創新產業化基地,海南建設完善了南繁基地,擁有4個專業研究室,分別開展水稻的分子研究、育種研究、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和米質分析等。擁有種子檢驗室300平方米,種子加工房500平方米,常溫種子庫2400平方米,種子曬場3000平方米,加工機械全部配套。另外中心也加強了對外服務平台軟體環境的建設,構建了以計算機網路和現代物流為基礎的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系統,並開展了一系列公共服務。

服務內容

中心建成了面向全國提供服務的水稻工程技術公共服務平台。平台擁有一支穩定的、專業化的技術研發和管理團隊,建立了務實高效的運行機制,已對外穩定服務三年,先後為100多家單位提供了長期的、穩定的服務,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平台主要服務形式有共享儀器設備、聯合申報項目、召開創新論壇、組織高新成果交易會、制定並推行雜交水稻智慧財產權保護公約、出版專著和簡報、提供產品外貿服務等模式,其中比較典型的服務內容如下:
1. 建設水稻科普教育基地
2010年,中心被天津市科普中心批准成為天津市科普基地。水稻科普基地以面向廣大青少年和農民深入開展水稻科普宣傳和科技培訓的原則,建成包括水稻科普教育展覽館、科普培訓中心、4個專業研究室,校外體驗基地等四方面內容,其中水稻科普教育展覽館、科普培訓中心、4個專業研究室已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目前水稻科普展覽館已經接待了20多個參觀團體,包括科技工作者、大中小學生等總計600多人,普及了雜交水稻知識和技術。
2. 組織行業內種質資源交流活動
2010年4月,中心組織開展了種質資源交流活動,目前,共有15家雜交粳稻科研單位計34份材料參加了此次交流活動。為了保障資源交流活動的有效展開,下一步,中心將對參加此次活動的單位、個人進行指導和監督,與各參加單位及個人簽訂承諾書,以保護各成員單位的智慧財產權權益。
3. 電子科技資源交流網站建設
中心建立了電子科技資源交流網站,網站中詳細介紹了雜交粳稻協作組和雜交水稻產業聯盟成員單位的基本情況、品種信息、行業動態和種質資源交流情況等,該網站已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水稻行業交流平台之一。
4.開展雜交粳稻生態適應性試驗
由中心發起的雜交粳稻生態適應性試驗已在全國6個雜交粳稻主栽區順利展開。2008-2010年共有71家單位申請參加生態適應性試驗,申請參試組合132個,至2009年底已選出24個適應性強的雜交粳稻組合。生態適應性試驗的開展為選育更廣適性品種提供了平台,加速了優良組合的選育、引進、繁殖和推廣速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