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介紹
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是兩大傳統產業“紡織”和“化工”的交叉學科,為我國當代研究生教育專業二級學科,其一級學科為“紡織科學與工程”。
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專業,主要研究領域紡織化學的研發與套用、新型染整技術的開發、傳統印染技術、印染污染物處理、紡織品貿易、紡織品監測等。
該專業為偏向於紡織品套用領域的套用化學。其本科專業為輕化工程。
全國開設院校有東華大學、天津工業大學、西安工程大學、浙江理工大學、蘇州大學、江南大學、武漢紡織大學等。
培養目標
該學生應具有紡織化學和染整工程學科堅實和寬廣的基礎理論及較系統寬厚的專業知識,熟悉近代測試技術和數據處理方法,了解紡織材料化學和染整技術的最新發展。能在紡織化學品研發和生產領域、染整技術研發與生產企業,從事紡織化學品的結構與性能研究、紡織化學品測試方法及儀器研究開發、染整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研究和開發、功能性織物的染整加工方法開發,成為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學科領域具有特長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開設課程
由於本學科涉及“紡織”及“化學”兩大範疇,化學相關課程是本專業的常規課程,紡織相關課程為本專業的特色課程,下面為常見的幾門課程(因學校差異可能略有差異)
常規課程
《無機化學》 《有機化學》 《高分子化學》 《分析化學》 《物理化學》 《合成化學基礎》
《聚合物近代分析技術》
特色課程
《紡織材料學》《新型染整技術》《新型紡織材料》《纖維化學與物理》《染料化學》《染整工藝與原理》
就業方向
紡織品染整加工是我國的一個傳統行業,也是紡織工業的一個重要環節,“效能、經濟和生態”是當前染整工業的發展趨勢。染整工業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國家紡織工業的水平,它的發展對促進整個紡織工業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幾年全國染整行業發展速度很快,在原材料、設備、生產技術、產品市場等方面已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行業體系。隨著生產規模的日益擴大,染整企業高技能套用型人材的缺口極大,染整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這將為染整技術專業的畢業生提供廣闊的就業前景。
加入 WTO 後,我國的紡織品出口呈強勁增長勢頭,行業創匯能力處全國第二。為提高我國紡織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紡織行業的新技術、新設備的套用越來越受到業界的關注,紡織行業急需大量懂工藝、懂產品設計、懂管理、懂貿易的新型複合型實用性專業技術人才,以適應當前乃至今後紡織企業發展的需要,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當下招收紡織專業畢業生的用人單位較多,特別是廣東、福建、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有的企業一次提出需要幾十名學生,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幾個用人單位要一個學生。
畢業生在企業主要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管理工作和紡織品貿易等工作。一般工作一兩年就成為企業發展的技術或管理骨幹。行業的發展需要大量懂技術、懂品牌、懂管理的高等專門人才。市場對上面行業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量極大。
該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十分廣闊,並且就業質量較高。學生畢業後可在各類現代化染整企業從事生產、技術及產品研發、質量管理、市場行銷等工作;在染料與助劑生產企業從事生產與銷售等工作;在紡織品貿易公司從事跟單與管理工作;還可在質監部門從事紡織品質量檢驗等工作。
另外畢業生能夠在染整企業、紡織品貿易等部門從事生產工藝設計、工藝參數調整、紡織產品和染化料性能的分析測定及生產技術管理工作、也可從事染整機械設備的調試、操作、維護工作和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開發、從事紡織品行銷工作。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人材需求量較大。
開設院校
開設院校一覽
招生單位名稱 | 所在地 | 院校特性 | 研究生院 | 自劃線院校 | 博士點 |
(10058)天津工業大學 | (12)天津市 | √ | |||
(10128)內蒙古工業大學 | (15)內蒙古自治區 | √ | |||
(10255)東華大學 | (31)上海市 | 211 | √ | ||
(10856)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31)上海市 | ||||
(10295)江南大學 | (32)江蘇省 | 211 | √ | ||
(10304)南通大學 | (32)江蘇省 | √ | |||
(10338)浙江理工大學 | (33)浙江省 | √ | |||
(10363)安徽工程大學 | (34)安徽省 | ||||
(11065)青島大學 | (37)山東省 | √ | |||
(10465)中原工學院 | (41)河南省 | ||||
(10610)四川大學 | (51)四川省 | 985 211 | √ | √ | √ |
(10708)陝西科技大學 | (61)陝西省 | √ | |||
(10709)西安工程大學 | (61)陝西省 | √ |
以上引自“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院校專業排名
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專業排名
排名 | 學校名稱 | 等級 | 排名 | 學校名稱 | 等級 | 排名 | 學校名稱 | 等級 |
1 | 東華大學 | A+ | 2 | 天津工業大學 | A | 3 | 蘇州大學 | A |
B+等(4個):浙江理工大學、西安工程大學、北京服裝學院、青島大學 | ||||||||
B等(4個):武漢科技學院(現武漢紡織大學)、河北科技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齊齊哈爾大學 | ||||||||
C等(2個):名單略 |
註:以上參考自武漢大學網站(2012年數據)
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名稱 | 所在院校 | 批准單位 |
國家染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東華大學 | 科技部 |
生態紡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東華大學(與江南大學共建) | 教育部 |
教育部紡織面料技術重點實驗室(染整分部) | 東華大學 | 教育部 |
現代絲綢國家工程實驗室 | 蘇州大學 | 國家發改委 |
生態紡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江南大學(與東華大學共建) | 教育部 |
先進紡織複合材料重點實驗室 | 天津工業大學 | 教育部 |
先進紡織材料與製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浙江理工大學 | 教育部 |
生態染整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浙江理工大學 | 教育部 |
紡織印染清潔生產教育部工程中心 | 武漢紡織大學 | 教育部 |
紡織纖維及製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武漢紡織大學 | 教育部 |
著名專家學者
周翔 | 何瑾馨 | 閻克路 |
趙濤 | 蔡再生 | 陳國強 |
楊一奇 | 王際平 | 邵建中 |
周翔
周翔,1934年9月出生。中國工程院院士,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教授、博士生導師。東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染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技術委員會主任、紡織面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東華大學現代紡織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等
研究方向:
紡織品功能整理、新型紡織化學品、功能高分子材料、紡織材料的表面改性、染整加工與環境
榮譽及獲獎情況:
1、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2年
2、紡織工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91年
3、部、省(市)級科技進步獎三項,1985、1992年
4、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2年
5、全國紡織工業“巾幗建功”標兵,1993年
6、上海市勞動模範,1993年
7、上海市校辦產業先進個人,1995年
8、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1997年
9、上海市三八紅旗手,2002年
學術兼職: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顧問、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印染行業協會理事
東華大學學報編委、中國紡織出版社編委等
香港理工大學時尚(設計和技術創新)領域戰略發展顧問委員會委員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院士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歐美同學會副會長
何瑾馨
何瑾馨,1959年5月出生。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教授、博士生導師。紡織面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成果為紡織品衛生整理劑與整理工藝、羊毛 清潔染色工藝與理論的研究、新型印染助劑等。出版、發表“Reduction of AOX Compounds in Reactive Dye Effluents from Wool”,“The Synthesis of the Reactive Antibacterial Agents and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CHMA醫用廣譜抗菌耐洗滌織物的套用性能測試及臨床套用”等30多篇論文、著作
研究方向:
染整加工與環境、紡織品印染工藝與控制、新型紡織化學品
榮譽及獲獎情況:
1、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三項
2、獲得紡織總會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
3、獲中國發明專利一項
閻克路
閻克路,1955年12月出生。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輕工與食品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和輕化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11屆世界羊毛學術會議科學委員會委員、全國染料技術標準委員會委員
研究方向:
紡織品功能整理、紡織品表面改性、染整加工與環境、紡織品印染工藝與控制
主要研究成果:
1、主持縱向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和企業委託項目12項,省部級鑑定項目2項,發表文章30餘篇
2、主編國家級“十五規劃教材”一部:染整工藝學教程第一分冊
榮譽及獲獎情況:
1、清潔生產和生態系列毛織物的研究開發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4年10月
2、省部級鑑定項目2項,2003年12月、2004年11月
趙濤
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於東華大學,獲博士學位;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訪問學者(2年)。研究方向為紡織品染整工藝與理論,新型紡織化學品的合成,生物質(天然染料、殼聚糖、木質素等)材料在紡織化學品中的套用等。
主要研究成果有植物油改性含氟拒水整理劑的合成,多功能陽離子活性染料的合成,新型吡啶季銨鹽抗菌劑的合成及套用,木質素大分子的結構轉換及套用,滌綸超細纖維染色性能,水晶棉纖維結構及性能等。
近五年在國外和國內專業核心期刊以及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50餘篇,國外期刊包括 Carbohydrate Polymers, Journal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等,其中被SCI、EI、ISTP檢索20餘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9項,已授權3項;榮獲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0年),香港桑麻基金會獎教獎(2009年)等。
主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和“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染整工藝學教程》、《染整工藝與原理》等,並先後獲得上海市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2009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優秀教材獎(2007年,2010年)。
蔡再生
1965年5月出生。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全國紡織本專科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東華大學學報》編委會委員。
研究方向:
功能聚合物(試劑)合成,性能和套用
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
紡織品化學整理功能染料及套用
紡織化學與環境
主要研究成果:
1、Subunit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Conformation of Bombyx Mori Silk Proteins
2、Synthesi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of Multi-functional Finishing Agents
3、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Aided Desizing on Cellulose Fabrics and Finishing to Protein Fibers
4、Anti-microbial Treating Using Quaternary Ammonia。Prepare of Aqueous Reactive dyestuff
5、 A inorganic/organic complex nano anti-microbial finishing agent for multi-component fiber knitted underwear and its finished goods
榮譽及獲獎情況:
1、曾榮獲校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
2、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等榮譽稱號
註:以上引自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學院網站
陳國強
1957年11月出生,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本科與研究生分別在1982年和1986年畢業於蘇州大學(原蘇州絲綢工學院染化系),1986.01—1989.01蘇州大學助教,1989.02—1994.10蘇州大學講師, 1994.11—1999.05蘇州大學副教授(其中:1995.11—1996.11國家公派義大利訪問學者, 1998.09東華大學在職博士研究生),1999.09 蘇州大學教授。近年來,他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省、部級等科研項目11項,指導企業新產品投產和技術更新項目多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獎 1 項、三等獎 1 項,香港桑麻基金會紡織科技二等獎 1 項,國家發明專利8項,國家級新產品獎 2 項。在紡織領域已發表研究論文 100 余篇(其中SCI、EI收錄40餘篇);主編3部教材。現主持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級等科研項目 4 項。現擔任國務院紡織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絲綢協會副會長,中國紡織服裝教學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委員,中國印染專業委員會染色組秘書,國家、江蘇省和蘇州市印染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紡織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現擔任《現代絲綢科學與技術》、《蘇州大學學報(工科版)》雜誌主編;《紡織學報》編輯委員會成員;紡織導報》 和《印染》及《絲綢》雜誌專家委員會委員。
研究方向:功能性紡織品化學及其染整。
榮譽及獲獎情況:
1.1992年,江蘇省普通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2. 2001年,“苧麻/絹絲混紡針織面料”,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3. 2002年,“真絲結構與性能及真絲綢整理加工技術”,香港桑麻基金會桑麻科技二等獎;
4.2005年,“功能性(改性)真絲”,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進步三等獎;
5.2007年,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
6.2010年,江蘇省高等學校優秀共產黨員;
7.2011年,江蘇省教學名師
8.2011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教學成果一等獎
註:以上引自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學院網站
楊一奇
1984年獲中國紡織大學(現東華大學)紡織化學專業碩士學位,1991年獲美國普渡大學(Purdu University) 紡織科學博士學位。自2000年以來擔任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農業及自然資源研究院、紡織服裝系、生物工程系以及材料與納米研究中心的教授,兼任美國紡織化學家和染色家協會(AATCC)中西部分會主席、AATCC基金會科研基金評審委員會主席、 AATCC董事會董事,中國國家染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技術委員會委員。2008年至今擔任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博士生導師。
楊一奇教授長期以來致力於研究小麥、水稻等廢棄農作物秸稈、廢棄羽毛等天然纖維素和蛋白質高分子的資源化。已完成美國國家能源部、農業部、商業部、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University of Nebraska)、華盛頓州政府及下屬機構、美國紡織化學家及染色家協會(AATCC)、美國及韓國公司等60多項科研項目。2007年,因傑出的研究成果被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University of Nebraska)授予“Charles Bessey Professor”,被“十二大”(Big 12)(包括德州-奧斯丁大學,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等12所中西部著名大學) 經濟發展、創新和開發中心授予“十二大新星”(Big 12 Rising Star)獎,並被教育和人文科學學院授予指導學生獎。研究成果已在材料、高分子、綠色化學和農業化學領域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Trends in Biotechnology、Green Chemistry、Bioresource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Biomacromolecules、Polymer ,Food Chemistry,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Food Chemistry等發表近200篇SCI論文,獲美國發明專利6項,主編、參編學術著作5部。相關研究成果被《科學》、美國化學會、《Green Chemistry》報導,並被國際新聞媒體如CNN、ABC、CBS、BBC、Discovery、Times、Science News和New York Times等多次報導。
王際平
男,博士,國家‘千人計畫’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紡織化學、日用化學、高分子化學/物理、導電高分子以及高分子表面/界面物理化學基礎及套用基礎研究。 浙江理工大學染整學士。1985年東華大學碩士畢業並留校任教。1987年任中國紡織大學染整研究室付主任。1989年應邀赴瑞典紡織研究院做訪問學者,從事紡織品染色及機理研究。1990年赴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從事導電高分子合成及套用研究。1994年獲德州大學阿靈頓校區化學系有機及高分子化學博士學位。1995年完成博士後研究後,進入美國寶潔總公司產品研發部門工作,從事紡織品及服裝洗滌、護理套用基礎研究。2005任寶潔總公司全球紡織及工業標準部門首席科學家,為寶潔公司紡織學科技術權威。
2010年獲選為國家‘千人計畫’特聘專家,2011年9月加盟浙江理工大學材料與紡織學院。任“先進紡織材料與製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報批中),浙江理工大學學術委員會特聘副主任。主要社會兼職有:國家“千人計畫”、國家“青年千人計畫”、國家“青年拔尖人才計畫”、教育部長江學者評審專家;‘千人’雜誌編委(2013);美國化學學會會員、美國紡織化學家及染色家協會(AATCC)高級會員、AATCC Review編輯顧問委員會委員,武漢紡織大學客座教授等。
曾任美國農業部南方研究中心技術顧問,美國農業部 ARS 306 國家項目專家評議組成員,美國國家紡織研究中心項目評審專家,香港Research Journal of Textiles and Apparel 特邀編輯。擁有超過80個美國、歐洲及中國授權專利以及20餘個專利申請。發表過20餘篇科技論文及專著章節。涉及導電高分子的合成與套用,纖維表面化學,纖維表面物理化學,表面活性劑開發與套用,表面活性劑與纖維/織物的作用原理, 纖維/織物表面改性,纖維/織物表面功能性整理,織物表面清潔護理等。
現研究方向為:
生態紡織化學工程新技術研究開發及套用
紡織及輕化工業中節能減排新技術和新產品研究開發
軍用與工業用技術紡織品的基礎套用研究開發
紡織品及服裝護理機理研究以及新技術和新工藝開發套用
表面化學及生物新技術在紡織和輕工業中的基礎套用研究
綠色,天然,環保日用消費品的研究開發
邵建中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83年畢業於浙江理工大學(原:浙江絲綢工學院)染整工程專業,1993年10月至1998年7月留學英國,在英國曼徹斯特理工大學紡織化學專業獲博士學位,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在美國北卡羅萊那州立大學做博士後研究,2004年6月至10月在美國麻省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2005年9月至11月在美國麻省大學先進材料與製備技術中心、2011年7月至9月在美國麻省大學材料與紡織學院進行學術訪問和合作研究。 邵 建中教授長期致力於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套用技術研究,在天然纖維的表面結構與性能、纖維的表面改性和功能性整理、生態染整新技術開發等方 面取得了多項成果。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合作承擔)、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項目、浙江省自然科 學基金重點項目、浙江省重大和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等20餘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並承擔完成多項企業合作研發項目。獲科研和教學成果獎18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第一完成人1項;第七完成人1項)、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教育部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其它省部級二等獎5項(第一完成人1項,第二完成人4項);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其中:SCI和EI收錄32篇;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5項。於1999年和2002年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培養人選和重點培養人選,獲浙江省優秀教師(2002年)、浙江省優秀留學回國人員(2008年,首屆)、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09年)、浙江省三八紅旗手(2010年)、中國紡織學術帶頭人(2011年)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8年)。現任浙江理工大學輕化工程系主任,“輕化工程”國家特色專業負責人,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套用化學與生態染整工程”學科負責人,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生態染整及污染控制”團隊帶頭人和首席科學家,“生態染整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負責人。
註:以上引自浙江理工大學材料與紡織學院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