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政辦發〔2015〕28號
有農業的區、縣人民政府,有關委、局,有關單位:
市農委、市建委、市環保局《關於改善我市農村人居環境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照此執行。
2015年4月21日
關於改善我市農村人居環境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市農委 市建委市環保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25號)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關於美麗天津建設的總體部署,進一步改善我市農村人居環境,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意見和市委、市政府關於美麗天津建設的決策部署,以建設宜居村莊、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為目標,以村莊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農村住房改善、村莊環境整治和農村生態環境提升為主要內容,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二)目標任務。到2020年,村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平顯著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條件顯著改善,農村環境面貌顯著提升,努力把我市村莊建設成為美麗、生態、宜居的家園。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編制村莊規劃。在區縣及鎮總體規劃中,做好村鎮體系規劃,合理確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項目與建設標準,明確不同區位、不同類型村莊人居環境改善的重點和時序。加快編制武清區、寶坻區、寧河縣、靜海縣、薊縣建設活動較多或具有歷史文化特色村莊的規劃。村莊規劃要符合農村實際,滿足農民需求,體現鄉村特色,突出生態和諧。規劃編制要深入實地調查,堅持問題導向,保證農民參與,做好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規劃的銜接,防止強行拆並村莊。規劃成果要通俗易懂,主要項目要達到可實施的深度,相關要求可納入村規民約。制定傳統村落保護髮展規劃,完善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和民居名錄,建立健全保護和監管機制。認真組織人居環境調查工作,建立農村人居環境信息系統。到2020年,完成規劃保留村莊和建設活動較多的村莊規劃編制工作。
(二)推進農村住房改善。大力推動農村危房改造、農村住房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和綠色農房建設。積極開展建築節能示範,推廣房屋建築節能新技術,從危房戶中安排一定比例作為農房節能示範戶。加強農房建設質量安全監管,做好農村建築工匠培訓和管理,落實農房抗震安全基本要求,提升農房節能性能。到2020年,重點解決農村房屋低洼淹泡、重大災害隱患等危陋現象,基本完成我市農村危房改造任務,整體提升農房建設水平。
(三)開展美麗村莊建設。以文明、生態、宜居、優美新農村為目標,以開展村莊基礎設施“六化”建設、提升公共服務設施“六有”水平為主要內容,大力推進美麗村莊建設。在美麗村莊創建村實施村莊主幹路、里巷路整體硬化,安裝街道路燈,配備垃圾箱、垃圾運輸車等垃圾收運處理設施,建設污水處理站、排水管網和其他簡易污水處理設施,整治村內坑塘,開展旱廁改造,推廣太陽能燈、太陽能熱水器等清潔能源利用,開展村莊綠化,見縫插綠、盡力增綠,推動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等“微田園”建設,建設村莊廣場、公園,建設宣傳欄、宣傳櫥窗。在美麗村莊創建村現有黨員活動室、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便民超市、衛生所、村郵站等公共服務設施“六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軟體、硬體設施,提升公共服務設施的服務功能。通過精心規劃、加大投入、高質量建設,使美麗村莊創建村達到“六化”、“六有”標準。同時,大力推進村莊產業發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努力打造生態宜居、文明發展的美麗村莊。到2020年,建成美麗村莊1000個。
(四)實施清潔村莊行動。以改善農村整體環境面貌為目標,以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為主要內容,大力實施清潔村莊行動。按照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和“一村一策”的思路,統籌編制垃圾、污水治理規劃和實施方案,加快設施配備。垃圾治理主推“村收、鎮運、區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普遍推行垃圾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構建完善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理體系。污水治理採取集中建污水處理站、就近接入市政管網和通過建設生態塘、三格化糞池等簡易處理污水方式,按照適宜的處理模式逐村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全面治理村內坑塘,推進村莊公廁改造,開展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四旁”綠化,改善村莊生態環境。以重要節假日為時間節點,開展覆蓋全部村莊的環境集中清整活動,並使清整活動常態化。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圍繞村莊保潔人員到位、扶持政策到位、保潔制度到位、巡查檢查到位、保潔效果到位“五個到位”,建立完善的村莊保潔長效管護機制,建立將農村生活垃圾、污水納入城鄉統籌治理的管理體制和有效保障的經費籌集機制,確保垃圾、污水處理體系正常運轉。強化對廣大農民民眾的教育引導,讓廣大農民民眾樹立環境意識和愛護環境的良好行為習慣。到2020年,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達到100%,農村污水治理水平顯著提高,重點村的污水實現達標排放,農村環境面貌實現“潔、淨、清、整、綠”的目標。
(五)實施綠化美化行動。按照生態、大綠、自然的總體要求,圍繞道路、河流、村莊、園區等重點區域,大力實施綠化美化行動。按照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合理搭配、高低錯落、疏密相間的綠化方式,加大植樹綠化力度,實施“一環兩河七園”等一批重點綠化工程,完成造林120萬畝。到2020年,全市林木綠化率達到25%。
(六)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結合國家“以獎促治”政策,涉農區縣要調查摸清轄區記憶體在突出環境問題的村莊,以鄉鎮政府為實施主體積極申報“以獎促治”項目,爭取中央農村環保專項資金支持,治理村莊生活污染,並對地域空間上相對聚集在一起的多個村莊同步實施集中整治。根據我市及京津冀協同發展統一規劃相關要求,推動對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提標改造工作,使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標準逐步達到相應水環境功能區要求。到2020年,全市農村生活污染治理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農村環境面貌顯著改善。
(七)推進農村用地整治。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改善環境的要求,以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基本農田為重點,統籌推進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開展土地平整工程,合理規劃設計農田田塊,提高田塊歸併程度,實現耕作田塊相對集中。實施灌溉與排水工程,逐步形成“旱能灌、澇能排、漬能降”的灌排系統。完善田間道路,實現田間道路通達。加強農田防護建設,實施農田林網、岸坡防護、溝道治理等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保障農田生態系統安全。統籌開展農村建設用地整治、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和自然災害損毀土地的整治。提高農村建設用地利用率和效率,積極盤活農村空閒地、閒置建設用地,建立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周轉指標庫制度,逐步試行經營性用地供應與農村空閒、閒置等土地盤活相掛鈎政策。嚴格落實土地使用標準管控制度,強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整體管控作用。
(八)推進農村信息化與農村電網建設。加快提升完善農村通信與廣電網路寬頻接入水平和農村信息服務水平,進一步聚集涉農信息服務資源,大力推進農村醫院門診預約掛號、郵政、自助銀行、售電等網點建設,實現寬頻網路和信息服務進村入戶,方便廣大農民日常生活。以武清區、寶坻區、寧河縣、靜海縣、薊縣為主要區域,以建設堅強農村電網為重點提高農村電網供電能力,繼續推進新農村電氣化建設,滿足農村電力負荷及用電量的增長需要,解決農網網架薄弱、供電質量不高、供電損耗大問題,促進農網智慧型化水平和接納分散式新電源能力的提高,構建結構合理、技術先進、供電質量高、電能損耗低、與城市電網和主網協調發展的農村供電網路。到2020年,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96%,全面實現新農村電氣化目標。
(九)實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廣施用配方肥、緩控釋肥料和商品有機肥料。在大田作物和設施作物上積極開展不同模式的水肥一體化技術示範推廣。擴大秸稈還田腐熟技術推廣規模。大力推廣綠色植保技術,加強病蟲害生物防治、生態控制、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等關鍵實用技術的集成套用,加大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的推廣力度,全面提高農藥利用率和病蟲害科學防控水平。積極開展農業清潔生產技術示範,在示範村範圍內積極開展以測土配方施肥、蔬菜廢棄物堆漚肥處置等為主的農業清潔生產技術示範推廣。深入開展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糞污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發展規模化沼氣和戶用沼氣。到2020年,全市配方肥套用面積達到500萬畝,化肥、農藥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面源污染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十)開展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財政扶持、疏堵結合的原則,全面推進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鼓勵農民實施秸稈田間機械化粉碎還田作業,推進秸稈在再生能源、再生資源及新型建材等領域的綜合利用,示範帶動秸稈資源化、商品化利用形成規模化產能。結合畜牧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大力推廣飼料機械化收穫技術及秸稈青貯、氨化、微貯、顆粒飼料加工技術,進一步推進秸稈飼料化利用。支持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農民經紀人等開展秸稈收集、打捆、儲運作業,加快建立完善秸稈收集儲運體系,為秸稈資源化、商品化利用提供支撐。到2020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
(十一)實施農村骨幹河渠治理工程。圍繞“美麗天津·一號工程”清水河道行動,以恢復提高河道排水能力、改善水質為主要目標,實施農村骨幹河道和骨幹排瀝溝渠清淤治理工程。採取接管截污、河道清淤、生態護岸、水體置換等工程措施,開展41條、587.6公里二級河道治理,實施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工程建設。到2020年,農村骨幹河渠全部清淤治理一遍,恢復河渠蓄排能力,使農村水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十二)實施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工程。根據天津市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工程規劃方案,開展以城市供水管網延伸工程、集中聯片供水工程、供水設施提升工程、分散式供水工程、水質檢測能力建設工程為主要內容的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工程,著力解決2542個村、涉及221.1萬人的管網水氟化物、微生物指標超標等問題,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另有723個村、涉及97.7萬人的供水問題,隨示範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一併解決。到2020年,農村供水水質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建立起村鎮供水良性運行管理機制,讓全市農村居民都能喝上乾淨水、放心水。
(十三)推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大力發展休閒農業等村莊特色產業,整合休閒農業資源,形成由政府統籌,教育、農業、科技、財政、人力社保等部門共同參與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管理體制。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高水平規劃建設9條精品線路,打造一批高品質休閒農業聚集區,認定200個以上休閒農業精品示範園區和示範村(點),規範3000個以上農(漁)家樂經營戶。加大鄉村旅遊從業人員培訓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到2020年,在行業管理、接待能力、發展規模、品牌效益等方面得到明顯提升,基本建成能夠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滿足城鄉居民休閒需求的民生產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農委、市建委、市環保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交通運輸委、市市容園林委、市規劃局、市國土房管局、市財政局、市水務局、市林業局、市電力公司等部門要各負其責,按照國家和我市要求,完成各自承擔的工作任務。市農委、市建委、市環保局負責綜合協調,建立例會制度,加強溝通銜接,及時反映情況,協調推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有序開展。各有關部門要統籌安排年度計畫,每年由市農委、市建委、市環保局匯總並報市人民政府審定後,及時報送住房城鄉建設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環境保護部、農業部備案。區縣人民政府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實施主體,組織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強化工作措施,抓好各項任務落實。
(二)強化規劃引領。市建委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十三五”規劃。涉農區縣要組織力量編制本區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規劃,統籌安排本區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各項建設,明確建設重點和時序,嚴格依規建設,抓好規劃落實。
(三)健全投入機制。市各有關部門要加強與國家對口部門的對接、溝通,積極爭取國家對我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支持。不斷加大市和區縣財政投入力度,多方籌措建設資金,建立起財政投入、項目整合、社會幫扶、農民自籌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四)注重輿論宣傳。充分利用電台、電視台、網路、報紙等媒體,廣泛宣傳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意義、內容、成效,使人居環境建設工作深入人心,引導廣大農民民眾自覺參與。積極探索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載體,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活動,提高宣傳工作的實效性,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