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絲毯

天水絲毯

天水絲毯以優質蠶絲為原料,通過圖案設計、染色、捯線、雕刻等20多道工序純手工製作而成。其手工織造技藝的歷史可上溯到漢唐時期,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詩歌《紅線毯》中寫道:“一丈毯,千兩絲,織作披香殿上毯,百夫同擔進宮中”就記述了絲毯的華美,也反映了當時手工編織技藝水平的精良 。 天水絲毯不但繼承了傳統編織技藝,而且在圖案設計上又從我國古代青銅器文化、雕刻、壁畫、繪畫、書法中吸取了營養,經過數代傳承人的努力,形成了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傳統手工藝術品。2014年天水絲毯織造技藝被列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基本信息

分布地區

天水絲毯製作工藝主要分布在天水市秦州區及周邊縣區。

現最主要的製作地點在秦州區呂二南路。

歷史起源

天水絲毯局部圖 天水絲毯局部圖

天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天水作為秦非子為周王朝牧馬之地,畜牧業發達,毛織產品豐富,制毯業屢興不衰 。大地灣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國文化、麥積山石窟文化在此交相輝映。早在漢唐時期,我國就出現了編織地毯技藝。現存最早的地毯,是收藏於甘肅省博物館的東漢地毯殘件。

據史料記載,明代遷入天水的回族人民所織絲毯品質優良,帶著濃郁的波斯風格,深受漢及其他民族喜愛 。在隨後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天水絲毯在中原文化的基礎上,融匯了西域文化、佛教文化、波斯文化,並以甘青地區的地方特色為起點在工藝和圖案製作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最晚到清朝末期,天水絲毯製作技藝採用了對毯子主要紋樣裁絨留長、用剪刀片剪、雕刻、突出圖案主體紋樣的手法進行生產。清末民初,在天水有一些編制小作坊為遊牧民族製作馬鞍上的座墊和禦寒用的地毯掛毯。1954年成立天水手工編織地毯合作社,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達到生產、出口的頂峰。

製作工藝

天水絲毯編織圖 天水絲毯編織圖

天水絲織浮雕編織技藝是採用手工編織“8”字形抽絞打結栽絨方法。

絲織高浮雕工藝掛毯的製作對絲線的選擇相當嚴格,主要採用 60 支天然柞絹絲為原料。因為 60 支柞絹絲有彈性、挺度好,符合浮雕藝術掛毯工藝技術的要求。柞絹絲的加工過程是經過選別、精練、制綿、粗紡、捻絲、合股、燒毛等主要工序紡成。

絲織浮雕藝術掛毯的製作工藝,是採用 120~200 道手工栽絨“8”字形編織工藝,該工藝技術能充分編織出浮雕工藝需要的厚度效果,非常適用於片剪 、雕刻工藝。

織毯是掛毯生產的主要工序之一,其任務是織毯工人運用專用的手工工具和機梁設備,使用棉經線、絹絲線等材料,按照一定的圖案設計要求和質量要求及工藝規程和技術操作方法,改變棉線、絲線等材料的形態,織造成型的半成品藝術掛毯 。

藝術特色

圖案豐富

天水早期絲毯圖案大多模擬傳統京式地毯圖案,主花圖案據其內容與風格特點可以分為博古圖案、程式化表現的民間吉祥圖案、寫實花卉果蔬等圖案、文人題材圖案等幾類。天水傳統絲毯賓花圖案多為曲水、萬字、冰裂、菱形等小几何圖案,也有鎖子、龜甲、雲紋、對波、吉祥文字等紋樣,也有花草紋,多為卷草紋、散搭花、折枝花等紋樣較小,一般鋪排都很緊密,具有組織嚴謹、紋飾精美的特點。

佛教題材

反映佛教題材主要有以甘肅境內的麥積山石窟、莫高窟、榆林窟內著名的佛經故事繪畫、飛天、藻井圖案等。圖案大多以唐卡藝術的特徵來設計,由於工藝和天然絲織材料的因素,效果大不同於唐卡,毯面光澤明亮,質感高貴典雅。

軟黃金上的雕刻

天水絲毯編制的重要特點是採用了對圖案主要紋樣裁絨留長、留出層次再經剪花工藝雕刻,使圖案達到浮雕的藝術效果,此項工藝技術俗稱“軟黃金上的雕刻”。天水絲毯工藝精湛,毯面光澤明亮,精美華貴、柔軟耐磨,圖案設計精美典雅。

重要價值

文化價值

中國吉祥藝術主要套用在民間風俗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當中,是老百姓在生存過程中期盼避過災難,求得吉祥的心態的體現。

精神寄託。對於現實生活中的缺失人們往往會通過製造藝術品的方式來補償,從而達到心理上的平衡。這能夠使人們擺脫不平衡造成的極度痛苦,從而贏得生存”而絲毯的圖案也體現了人們的這一種寄託。天水絲毯圖案內容豐富,織造精緻細膩,毯面光潔,色彩古雅,花紋清晰,色線分明,立體感強,有一百八十多個花色品種。產品分為三大類,其中一類的京式仿古圖案絲毯,就是以寓意富貴、長壽、康樂為主。

納吉求福。納吉求福是民間吉祥藝術重要的文化內涵。渴望生存、贊生命是人類的共性。在天水絲毯中,錦地、錦邊象徵金磚鋪地,雲紋、龍紋、水紋意為吉祥永久,壽字、蝙蝠寓意長壽,花卉、器皿表示生活和情操的美好 。

藝術價值

天水絲毯文化內涵豐富,審美性強,集繪畫、書法、圖案雕刻於一身,圖案設計精美、工藝精湛,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

歷史價值

甘肅省博物館收藏的東漢地毯(殘件),可以證明編制技藝可追溯到漢唐時期,距今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清末民初,採用留層次、片剪、雕刻等技藝突出圖案主體紋樣的方法來編織,主要是為遊牧民族製作馬鞍毯和地毯。天水絲毯悠久的發展歷史積澱了其珍貴的歷史價值。

保護狀況

天水絲毯織造工藝在2014年已經成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代表作品

天水絲毯之絲織高浮雕框式藝術掛毯《華夏圖騰》、《獸面紋》是根據商周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龍紋、鳳紋、雲紋、雷紋等,經過設計師的再創作設計對紋樣進行了完美刻畫 。

圖案主體紋樣的背景以鳳紋和雲雷紋襯托,整幅背景紋飾以雷紋和鳳紋為底紋,一陰一陽,一剛一柔,節奏明快,這種以頭尾相接的紋飾,順序反覆構成帶狀圖案,有鮮明的規律性,在裝飾中起到了貫穿、統一的作用,給人一種穩重、整齊、勻稱的裝飾美感。中心主體紋樣獸面紋抽象誇張,頗有威懾力和神秘感,色彩明快典雅,裝飾性強。

天水絲毯代表性作品——《華夏圖騰》 天水絲毯代表性作品——《華夏圖騰》
天水絲毯代表性作品——《獸面紋》 天水絲毯代表性作品——《獸面紋》

絲織高浮雕框式藝術掛毯《珠聯鳳祥》中心主體紋樣為兩隻變形誇張鳳鳥和聯珠紋樣組成,圓形外圍以變形的蝙蝠紋樣組成四角對稱的適合紋樣 。鳳凰在原始社會是人們想像中的保護神,寓意吉祥,象徵美好和平。此壁掛採用木框裝飾,打破了以往傳統掛毯穗子的格式,色彩喜慶,用紅色點綴主體鳳鳥紋樣,迎合了現代室內裝飾的需求,以新的面孔展現了傳統手工編織工藝的精美。

天水絲毯代表性作品——《珠聯鳳祥》 天水絲毯代表性作品——《珠聯鳳祥》

《千手千眼觀音》以莫高窟壁畫為創作題材。莫高窟3 號洞窟千手千眼觀音,二位護法神和觀音菩薩腳底下踩的蓮花台等紋樣殘缺嚴重,經過設計師的修復再設計,在原壁畫的基礎上對色彩進行了協調處理,以完美的畫面,用掛毯的藝術形式展現了敦煌壁畫美 。

天水絲毯代表性作品——《千手千眼觀音》 天水絲毯代表性作品——《千手千眼觀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