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摩崖石刻

天柱山摩崖石刻

天柱山摩崖石刻,位於中國青島市平度市,天柱山,它坐落在大澤山鎮,因北魏光州刺史鄭道昭“此天柱之山”刻石而得名。此山因遍布漢魏以來眾多珍貴的摩崖刻石而譽滿中外,1995年被中共青島市委、青島市人民政府命名為“青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天柱山摩崖石刻天柱山摩崖石刻
“天柱山摩崖石刻保護區占地約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79米,突兀而立,如玉柱擎天,山上奇石遍布,風景優美。在天柱山眾多石刻中,上世紀80年代發現的東漢"中平三年弟子"刻石,為漢隸精品,在山東省發現漢代摩崖刻石,尚屬首次,因此尤為珍貴。”平度市旅遊局工作人員表示,除東漢“中平三年”石刻與東魏“姚保顯造石塔記”外,主要有“鄭文公碑”、“東堪石室銘”、“此天柱之山”、“天柱山之陽”、“上游下息”、“天柱山銘”、“天柱山頌”等石刻。

主要景點

鄭文公碑

青島平度天柱山摩崖石刻青島平度天柱山摩崖石刻
立在天柱山之陽的鄭文公碑,亦稱鄭文公上碑,全稱“魏左中書令秘書監鄭文公之碑”。鄭文公乃鄭羲諡號。該碑傳為鄭羲之子一北魏光洲(洲志在現掖縣)刺史鄭道昭於水平四年(公元511年)所書鐫。其內容係為鄭家歌功頌德,並記述了鄭羲的生平和著述。碑由天然之碑狀石於碑陽面稍加琢磨而成,碑高3、20米,寬、5米,文19行,計880餘字。其碑之書法,結字寬情,筆力雄健,具篆分遺意,清包世臣贊其“有海鷗雲鶴之致”,並說:“北碑體多榜出,《鄭文公碑》字獨真正,而篆勢、分韻、草情畢具......真文苑奇珍也”葉昌熾則贊其“唐初歐、虞、褚、薛楮家皆在籠罩之內,不獨北朝書第一,自有真書以來一人而已”。

石室銘

天柱山摩崖石刻天柱山摩崖石刻
山之東北,有一自然形成的高大石孔,俗稱“石室”,北宋北壁亦鐫有鄭道照所撰書之《石室銘》,計150字,此銘既大有風采,又書寫得婉麗飛動,饒有天趣,寥寥數語,把天柱山“石室”描繪得絢麗斑爛,令人神往。

由石室西行,經鄭道昭“此天柱之山”5個大字的又一題刻處,爬上主峰,只見天柱山、西雲峰兩山東西對峙的峽口西壁,亦有鄭道昭之提刻,文為“滎陽鄭道昭上游天柱下息雲峰”,字型較大,石質又好,雖經1400餘年的風雨剝蝕,依然如故;寥寥十餘字,仍可見鄭書健之筆意。

天柱石殘刻

《天柱石殘刻》以及座落在天柱山西麓劈石門處的《天柱山銘》,均系隸書,傳為鄭道昭之子------北齊光州刺史鄭述祖於天統元年(公元565年)所書鐫《殘刻》書法工整精細,端正而不板滯;《天柱山銘》字型厚重古樸,有漢魏規範。《天柱山銘》之東,有一東魏石窟。窟內壁除有東魏《姚保顯造石塔記》外,還有數十尊浮屠造像,因年久磨損,浮屠還算清晰,《造石塔記》已多模糊難認,但“武定六年”(公元548年)等字,尚清晰可辯。新近發現的東漢《中平三年刻石》,為漢隸之精品,漢隸摩崖者,為之少見,故愈加珍貴,為我國書法刻石藝術中的瑰寶,故天柱山摩崖刻石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