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旭分類:教育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狀態:選載1
作者簡介
陳旭1959年出生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中學畢業後上山下鄉。後就讀福州大學,畢業後在中科院某研究所工作多年,1988年移居美國,現定居於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市郊區。
從女兒在美國上國小一年級直到哈佛大學畢業,作者對中美教育的差異感觸頗深。
書籍簡介
本書不是什麼教育理論專著,只是想通過平時發生的新聞故事和大眾能理解的教育常識,以創造力、創新力為切入點。討論中美教育的差異以及一些不同的教育觀念,從比較中認識美國教育的思路,了解其中所包含的道理。想以此讓讀者了解美國這塊土壤在過去一百年間為何能吸引世界精英,使得美國的學術界人才輩出、成果卓著。希望本書能對我們重視教育的民族,不論是在親職教育、學校教學或國家創新中都能有所啟發,有所思考,有所借鑑。目 錄
《天才還是大師》 第一部分在美國國小一年級的課堂上可能會上演這種情景:當老師發問“7+8等於多少?”時,中國小孩馬上可不加思索地回答 “15”,天才啊!而美國小孩可能手指不夠數,還要把鞋子脫掉,手腳並用,簡直笨得一塌糊塗!美國學生數學成績差出了名,似乎中國教育培養的是“數學神童”;而美國教育培養的是“數學白痴”。
中國多“天才” 美國多大師
強調結果與重視過程
相信權威與追求真理
東方明,還是西方亮,不是爭論的目的
考試分數能否說明教育的成敗?
西南聯大為何人才輩出?
教育心理學大師皮亞傑
華裔諾貝爾科學獎大師的教育軌跡(1)
華裔諾貝爾科學獎大師的教育軌跡(2)
華裔諾貝爾科學獎大師的教育軌跡(3)
研究生重在研究能力
中國實行招生推薦制的爭論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中美人才不同的聚焦點
美國精英教育的思路(1)
美國精英教育的思路(2)
美國的重點高中
培養興趣,勇於挑戰
《天才還是大師》 第二部分
美國的教育造成了一些學生早期學業的荒廢和許多教育資源的浪費。很多的美國家長和一些教育人士也認為,要學習亞裔親職教育子女的方法,因為亞裔學生在美國的學校中成績普遍很優秀。美國人也一直在檢討他們的教育,美國人不論家庭貧富,都鼓勵小孩打工掙錢或做義工服務社會,也是讓小孩能懂得金錢不會從天而降,讓小孩多了解真實的社會,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美國的傻帽兒是怎樣成功的
美國人的危機意識(1)
美國人的危機意識(2)
佩林彎彎曲曲的大學路
備受青睞的美國大學
美國還是中國留學生的首選國(1)
美國還是中國留學生的首選國(2)
創造力如何被扼殺(1)
創造力如何被扼殺(2)
奧數沒罪 補習無理
考分毀了中國人的創造力
木桶理論的長板和短板之爭
閒聊神童
對神童的思考
太早受挫折遺害長遠
天生我才必有用
麥可·菲爾普斯的成長故事(1)
麥可·菲爾普斯的成長故事(2)
麥可·菲爾普斯的成長故事(3)
選擇最好的學校,還是最適宜的學校?
誰說女生不如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