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災
困難是個試金石,災難是塊調色板。在突如其來的天災面前,那些普通而平凡的人們用愛心演繹著一個個真善美的動人故事。“5·12”大地震後,天府街道廣大黨員民眾充分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演繹出一幕幕情暖災區的動人場面。
老黨員的賑災情懷
原維新村黨支部書記謝水長,因長期勞累,身患重病,常年一直服藥治療,家庭經濟並不寬裕。但看到災民急需援救的報到,看到災區一幕幕慘不忍睹、催人淚下的情況後,立即叫兒子謝麒麟與鄰居鄭友林等人自發組織近萬元的水和食品等物資到都江堰慰問災民。聽說社區在籌集捐款,又主動捐款2000元。他說:“我不能親自上前方參加救援,但我可以發動我的家人我的鄰居我的親朋好友,為災區人民重建家園貢獻我們的綿薄之力。”簡單的行動、樸實的話語,卻刻劃出一個新時期共產黨人身先士卒的高尚情懷。
普通村民的悲情壯舉
天府街道前進社區二組村民袁成剛同志,上午九時到街辦為災區慷慨解囊,積極捐款10萬元。下午二時卻得知妻子到九寨溝旅遊時遭遇山體滑坡遇難。在悲痛萬分的情況下,他仍然執意捐獻這筆巨款,以此表達對災區的一片深情厚誼:“再多的錢也買不回生命,我還要力所能及地幫助災區,讓災區人民重建家園!”袁成剛的壯舉讓人感動。
應急隊員的忘我精神
“5·12”大地震無情地摧毀了天府街辦應急隊員馬建在阿壩州理縣的老家,經多方了解,得知家人全部平安後,馬建毅然放棄回家看望親人的想法,積極主動為災區捐款,全身心投入到天府抗震救災工作中,自始至終堅守崗位。街道第三批分赴一線的15名應急隊員中,大部分同志是剛從都江堰市返回的第二批抗震救災工作應急隊員。他們還來不及與親人團聚,來不及放鬆和休整,來不及陪陪愛人和小孩,就毫不猶豫地再次奔赴前線。他們齊聲說:“災情就是命令,我們不能舍大家而只顧小家。我們一定要站好崗,出好勤,乾好本職工作,以此表達對災區人民的最大安慰和貢獻。”
涓滴之情的汪洋之愛
天府街道“災後重建,情系災民”的主題捐贈活動中,有一群人凝聚他們微薄的力量匯成了一股愛的暖流,溫暖了災區人民的心,也感動和激勵著我們。五保老人趙清元第一個來到捐款箱前分別三次為災區人民捐款30元;殘疾貧困黨員高永興兒子得了食道癌,仍堅持坐著輪椅讓孫子推到社區捐款70元;重病患者楊永田抱病捐款200元;村民張賢洪在父親身患生病,本人大病初癒的情況下,毅然從治療費中捐出2000元;殘疾村民張志軍,是去年才脫貧的低保人員,在自己生活只能基本保障的情況下,仍積極地從基本生活費中捐出100元;天府敬老院的五保戶共19人,紛紛從他們僅有的一點點零用錢中十元、二十元、三十元地為災區募集了647元;學府社區老年協會22人為災區募捐995元。“豐碑無語,行勝於言”!他們的慷慨付出,或許對你對我而言,只是一包煙錢,只是一杯茶錢,但是涓滴之水,終能匯流成河。正是他們的這種愛心,使街辦至目前已迅速募集捐款達392928元;正是他們的這種善舉,撐起了天府人民一片愛的天空。
鐵心為民的幹部風采
天府街道黨工委書記、人民代表楊永康同志不顧自已身體不適,抱病指揮,拖著病體堅持衝鋒在前。在抗震救災第一時間在災情發生第一現場,處處有他的身影。特別是5月12日、13日晚,他剛部署完指揮部搶險工作,又不顧夜深,數次冒雨親自到各村(社區)入戶排查安全隱患,核實災情,緊急疏散民眾,穩定災民情緒。無論白天黑夜,無論下午二點、四點,還是凌晨二點、四點,哪裡有險情哪裡就有他疲累的身影,哪裡危急哪裡就能聽到他已累得沙啞的聲音。他連續三天三夜堅持戰鬥,親自排查農戶近四千餘戶,積極組織疏散有險情的民眾34戶。累得實在不行了,就在臨時指揮部工作椅上小坐片刻。在他的帶動下,街道全體黨員幹部同心同德,眾志成誠,全力抗震。黨員志願者、大學生志願者、團員青年志願者紛紛踴躍參加抗震救災搶險活動。大學生助理李廣在災民安置服務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被四川電視台、溫江電視台相繼採訪和報導。山可以移動,但動搖不了我們廣大幹部抗震救災的風采。他們有如鐵的信仰,如鐵的忠誠,如鐵的意志,如鐵的大愛。他們不是鐵人,但他們鐵心為民。
動人的故事匯成河。在這些感人故事背後,更多的是廣大幹部民眾默默無聞、盡職盡責地為災區人民站好崗、服好務,踴躍為災區人民捐款、捐物。從八十歲的麾麾老人到尚不能健步的1歲半幼兒,從黨員幹部到普通村民,點點滴滴,不勝枚舉。這些感動,延續著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堅定著災區人民的信心,激勵著救災將士的鬥志;這些感動,是我們共渡難關的共鳴,是我們重建家園的心聲。因為有了這些感動,我們更加有力;因為有了這些感動,我們的心貼得更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