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1935年費穆執導電影]

天倫[1935年費穆執導電影]

電影《天倫》由聯華影業公司於1935年出品。該片由費穆執導,由尚冠武、林楚楚、張翼、黎灼灼、陳燕燕、鄭君里等領銜主演。影片講述了一個殷實家庭中四代人的故事。

基本信息

演職員表

職員表

監製羅明佑
導演費穆
編劇鍾石根
攝影黃紹芬
錄音鄺贊

▪ 音樂:衛仲樂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尚冠武禮庭簡介 若燕之父,玉堂之祖父
林楚楚禮庭之妻簡介 若燕之母,玉堂之祖母
張翼若燕簡介 禮庭之子,玉堂之父
黎灼灼若燕之妻簡介 玉堂之母
陳燕燕禮庭之女
鄭君里玉堂簡介 禮庭之孫,若燕之子

聯合主演:梅琳

電影劇情

《天倫》海報 《天倫》海報

久別家鄉的浪子禮庭,在老父彌留之際歸來,父親先是教導他“父母在兒不遠遊”,接著給他留下遺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禮庭幡然悔悟。

20年後,禮庭和兒子若燕一起在城裡過著富裕的生活。若燕高官厚祿,終日與妻子周旋於達官貴人之間,忘記了為父母之責。在若燕為禮庭舉行的豪奢壽筵上,禮庭望著窗外饑寒的窮人,潸然淚下,於是與老妻攜全家遷往鄉間,籌辦慈善機構,收養孤兒寡老。不久,若燕因過不慣鄉村的生活,決然攜妻兒離去,禮庭的女兒因鍾情於嫂子的表哥,也悄然出走。

許多年後,禮庭的孫子玉堂長大成人,成家立業,因若燕責備其不能克盡孝道,玉堂帶著妻子來找祖父禮庭。出走的女兒也因被遺棄歸來。禮庭因操勞過度,臥病不起,玉堂為了給禮庭治病,擅自動用慈善機構經費延醫診治,使禮庭病情有所好轉。若燕夫婦亦於此時回來探望禮庭,並向父親懺悔。禮庭遂於全家團聚時宣布由玉堂主持慈善機構工作,不料交代賬目時發現玉堂擅用經費事,禮庭當眾責備了玉堂,並宣布撤銷委任。老人臨終時,又將其父遺言告誡子孫:“把對個人的愛推及於人類。”

影片評價

《天倫》是聯華影業公司動用全部人力資力拍攝的影片。當時的評論認為,《天倫》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題旨,“用新的理解來闡明儒家的仁術”,但是“脫離了一切社會條件是否可以虛構起理想中的‘聖賢之邦’呢?”“劇中主人公走上消極的良心主義之路,而沒更進一步地揭開私有制度的罪惡,是一個悲慘的結局!”同時認為導演“在這樣一個參差複雜的情節中,以他的運用蒙太奇的特長處理得有條不紊”,“得到攝影師黃紹芬的幫助,對於畫面的構圖的費心已得到預期效果”。

影片段預告絮

失落的“天倫”

倫理片一直是早期中國電影的一種重要類型,而其巔峰之作便是大導演費穆於1935年拍攝的《天倫》。《天倫》是一部配音歌唱、無聲對白影片,陳義高深,曾被當時評論譽為“中國影壇一部稀有的作品”,“達到了中國默片的最高峰”。

該片是導演費穆保存下來的最早的一部電影拷貝。但是,這並不是費穆執導的原本。在影片上映後,一位在華旅遊的美國片商看中該片,經與聯華影業公司商洽後,租片至美國,由好萊塢一家獨立製片廠對其進行重新剪輯、配樂,全片由十四捲縮減為七卷。1936年6月,該片在洛杉磯等地公映,成為由美國商人主動購去並作公開放映的第一部中國電影。而得以保留的拷貝,是好萊塢版的《天倫》,並非費穆原版的《天倫》。

幸而由鍾石根編寫的《天倫》分幕劇本尚存,對比一下原劇本可知,第一次走出國門並“殺入”好萊塢的中國電影卻被無情的閹割了。因剪輯過度,《天倫》的許多情節難以連貫,這尚可歸咎於技術或某種實際需要(例如片長的要求)所致。但是,將一個悲劇結局硬剪成了一個好萊塢式的大團圓結局,卻令人著實無法容忍。

原劇本中,影片結尾一節是這樣的:孫兒玉堂為了醫治重病的祖父禮庭,虧空了孤兒院二百元,禮庭得悉後,指責玉堂的行為與土豪劣紳吸食民脂民膏來孝敬自己的父母沒有兩樣。最後玉堂自首,禮庭在妻子、兒孫和眾孤兒的默禱中含笑而逝。

顯然,從這樣的《天倫》中,才能找到《小城之春》裡邊,觀眾所喜愛的費穆的影子——在一個看似平淡的主題和敘事中,蘊藏著種種不安和發人深省的矛盾。《天倫》的主題不是簡單宏揚傳統道德,而是借傳統道德的主旋律探討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存亡。正如劇本結尾所暗示的,禮庭的含笑而死是代表著傳統道德的實現還是永遠的消逝呢?含笑而死是“天倫”的悲還是“天倫”的喜?開放式結局引人深思。

然而,好萊塢版《天倫》卻如許多不求甚解或別有用心的影評所說的,宏揚著“反動統治階級欺騙人民的‘人類愛’,體現著一個小資產階級藝術家在革命和反革命鬥爭特別尖銳的時期所表現出來的懦弱動搖的階級性格。”該版本的《天倫》確實只是一個“天倫”的牌坊而已。

美版的《天倫》瑕疵頗多,主要體現在中英文字幕的一些錯誤。最大的紕漏在於,它把本來只是掛名以回響“新生活運動”的聯華影業公司老闆羅明佑當成了導演,而費穆反倒成了副導演。

《天倫》就像中國電影史上的寓言一則,在幾代影人奮力殺向好萊塢的道路上,在政治與商業的旋律變奏下,《天倫》的失落引人暇思。

民樂配曲

《天倫》的一大特色是影片配樂。大部分中國默片的配樂採用的是西洋音樂,如《漁光曲》就大段大段地使用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作為背景,與影片的純民族內容難免有些衝突。而《天倫》是用民族音樂配音的,使用了月琴、鑼鈸等民族樂器,其作曲由著名音樂家黃自擔任,民族風味濃郁的音樂充分烘託了電影的傳統主題,由郎毓秀演唱的主題曲《天倫歌》更是炙膾人口。《天倫》在當時被公認為配樂最完美的默片,使人們對民族音樂配樂的優美有了新的認識。

商業失敗

與世界上絕大多數藝術片導演一樣,費穆的作品大都難道叫好不叫座的命運,《天倫》又是一個例子。

1935年,聯華影業公司由於營業不景氣,收縮了公司規模,阮玲玉又在當年自殺,影片號召力大減。公司內部派系鬥爭日深,以吳邦藩為首的南派對以總經理羅明佑為首的北派甚為不滿。羅明佑為了挽回頹勢,就耗巨資傾力宣傳自己掛名與費穆合導的《天倫》一片,並在專映外國片的大光明戲院上映。

但影片質量雖高,觀眾卻並不踴躍,票房失敗,羅明佑的威信一落千丈。吳邦藩乘機掀起倒羅風潮,逼走羅明佑,改組了聯華影業公司,改變選片方針,全力投入有聲對白片拍攝。該事件對上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的發展影響甚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