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碉堡群
始建於抗日戰爭時期,狂建於解放戰爭時期,不僅城市周邊密密麻麻,碉堡林立,而且市區街道也星羅棋布,聳立著大大小小的碉堡,總計5000餘個。1949年春,解放軍已兵臨城下,近代軍閥閻錫山卻不自量力,叫囂太原城固若金湯,企圖依靠堅固的工事負隅頑抗。4月24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摧枯拉朽的攻勢下,閻軍不堪一擊,一潰千里,被吹噓成“鋼筋鐵骨”打造的碉堡在猛烈的炮火摧毀下多數煙飛塵滅。從此,太原獲得新生。50多年來,因都市建設的需要,“倖存”的碉堡也一一被拆除,現已很難尋覓。
天下第一碉
彈藥庫
在太原會戰中,太原東山為重點保護地區,為鞏固保衛防禦工作,在此專門設定保護軍用物資、武器彈藥安全的彈藥庫,重兵把守,設為軍事禁地,任何人進出必須出示特別通行證。
廟碉
廟碉的來源
為太原解放戰役留下的遺址,為閻錫山的指揮碉,要想攻克牛駝寨,必須先攻克廟碉,因其輪廓長得像寺廟,實則乃一碉堡,故名廟碉。以其重要的軍事價值和穩固的結構而堪稱“碉王”,獨特的造型彰顯著它的與眾不同,它是目前全國唯一一處保存完整的人民解放戰爭時期碉堡戰鬥遺址
監獄
東山的監獄
主要在太原會戰時期建立,在太原解放戰役時鞏固擴展,但略有區別,在太原會戰時,主要關押日軍俘虜,在解放戰爭時期主要關押國民軍。
地牢
地牢功能
上與監獄雷同,與之相比,更為安全,設定在地下,封閉嚴實,主要關押敵方重要人士。
審訊室
審訊室的作用
在太原解放戰爭中,為從捕獲的國民軍口中得知些許戰爭計畫內幕,特定設定審訊室,從中獲得的信息為最終太原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梅花碉
梅花碉的由來
閻錫山為實現“控制太原周邊全部交通要點及瞰制地形”的戰術目的,在太原東山建立環形防禦體系,其中星羅棋布的碉堡為典型代表,這些碉堡,無一不是經過精心研究而成,在構築和武器配置上都極盡心計。它們樣式各異,名目繁多,梅花碉就是因為其形似梅花而得名。
圓雕
圓雕的由來
也是閻錫山當時戰爭防禦所需而建設的一種碉堡,因外觀為圓形,且是立體形狀,故以圓雕稱呼。
掩坑
掩坑的作用
為戰時對戰的衍生物,屬於戰爭掩體,此地太原解放戰役期間,在對戰中,為防止敵方的正面攻擊,刨坑做掩護,從而確保自身的安全性。
藏兵洞
太原藏兵洞
此處的藏兵洞為太原會戰時所建立的軍事設施,與地堡暗道雷同,在此埋伏奇兵出奇不備攻擊對方,依託此處險峻的地形、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而建。
避彈坑
避彈坑的來源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避彈坑可謂拯救了無數鮮活的生命,其作用舉足輕重,在炸彈、子彈襲擊而來的千鈞一髮之時,躲進避彈坑避免戰火硝煙的殺傷便是其功能最為生動的描述,也是戰火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