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楷書

天下第一楷書

“唐人第一楷書”即歐陽詢,所做的《九成宮醴泉銘碑》,明趙涵《石墨鐫華》稱此碑為“正書第一”。“正書”即“楷書”。九成宮醴泉銘是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鐫立於麟遊(今陝西寶雞麟遊縣)。魏徵撰文,歐陽詢正書。 記述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醴泉之事。筆法剛勁婉潤,兼有隸意,是歐陽詢晚年經意之作,歷來為學書者推崇。 唐朝歐陽詢:其楷書法度嚴謹,筆力險峻,世稱“唐人楷書第一”,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

基本信息

簡介

天下第一楷書 天下第一楷書

“天下第一楷書”或“天下第一正書”即歐陽詢所做的 《九成宮醴泉銘碑》,明趙涵 《石墨鐫華》稱此碑為 “正書第一”。“正書”“楷書”。

歷代品評《九成宮醴泉銘碑

宋 朱長文:然觀其少時,筆勢尚弱,今廬山有《西林道場碑》是也;及晚益壯,體力完備,奇巧間發,蓋由學以致之,《九成宮碑》、《溫大雅墓銘》是也。(《續書斷》)

元趙孟頫 :“清和秀健,古今一人”

明 陳繼儒: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駕也。

明 趙涵:“ 正書第一”。(《石墨鐫華》)

清 郭尚先:《醴泉銘》高華渾樸,法方筆圓,此漢之分隸,魏晉之楷合併醞釀而成者,伯施以外,誰可抗衡。(《芳堅館題跋》)

姚孟起臨本 姚孟起臨本

清 周星蓮:字有九宮,分行布白是也。右軍《黃庭經》、《樂毅論》,歐陽率更《醴泉銘》、《千字文》,皆九宮之最準者。其要不外斗筍接縫,八面皆滿,字內無短缺處,字外無長出處,總歸平直中正,無他謬巧也。(《臨池管見》)

九成宮醴泉銘局部 九成宮醴泉銘局部

《九成宮醴泉銘碑》由魏徵撰文,歐陽詢書。歐陽詢是唐初書法界“四大名家”之一,因其“八體盡能,筆力險勁,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於古人,猶龍蛇戰鬥之象,雲霧輕籠之勢,風鏇雷激,操舉若神。”而被譽為翰墨之冠。

《九成宮醴泉銘碑》碑立於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碑額陽文篆書“九成宮醴泉銘”六字,行文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碑身和碑首連成一體,碑首有六龍纏繞。正面隸書“九成宮醴泉銘”六個大字,碑座已經破損。

《唐人書評》中說:“歐陽詢書,若草里驚蛇、雲間電發,又如金剛黰目,力士揮拳”,其書法刻厲險勁之貌,由此可見一般。到了晚年,其書法更是臻於化境,至其筆墨工巧,意態精密俊逸處,而人複比之孤峰崛起,四面削成。他的字,端莊整齊而不板滯,方正渾穆而不侷促;氣度森嚴,凝重沉穩;高簡中寓渾穆,方正中見柔媚,轉折處乾淨利落,於雍容大度中透出險勁之趣。

《九成宮醴泉銘碑》用筆方整,且能於方整中見險絕,字畫的安排緊湊,勻稱,間架開闊穩健。其字形偏修長,行筆於險勁之中尋求穩定,尤其在劃末重收,筆至劃尾便穩穩提起。整體碑文高華渾樸,法度森嚴,一點一划都成為後世模範,是歐陽詢晚年代表之作,故後人學習楷書往往以此碑作為範本。 趙孟頫說:“清和秀健,古今一人”。明陳繼儒曾評論說:“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駕也。” 明趙涵《石墨鐫華》稱此碑為“正書第一”。《九成宮醴泉銘》享有“ 楷書之極則”的美譽,被歷代書家奉為“歐體”的楷模。

其它作品

另有網友撰寫的《天下第一楷書》內容參見如下:

《麻姑山仙壇記》,全稱《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這是彪炳我國書法史上的一塊豐碑,是顏真卿的書法代表作,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楷書”。顏真卿撰文並書。 唐大曆六年(公元771)四月立。碑舊在江西臨川,明季毀於火。楷書,據傳世剪裱本計共901字。

天下第一楷書 天下第一楷書

此碑楷書,莊嚴雄秀,歷來為人所重,是顏體代表作之一,為顏真卿六十多歲時的作品。此時顏真卿楷書風格已基本完善,不但結體緊結,開張一任自 然,而且在筆畫上也從光亮規整向“屋漏痕”的意趣邁進了。歐陽修《集古錄》 中說:“此碑遒峻緊結,尤為精悍,筆畫巨細皆有法。”顏真卿於大曆六年(771年)六十三歲時寫《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顏真卿在撫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際,故時有問道向禪之心。當年四月遊覽南城縣麻姑山並撰文記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即是此時心情的反映。通篇用篆籀(即大小篆)筆法書寫,結構鬆弛平正,質樸、深沉而凝重。可能刻工略粗糙或風化厲害,但這種特點可能還促成了此碑風格的形成,臨寫時要有所認識。《麻姑仙壇記》是顏體楷書中最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它除具橫輕豎重、結體豐滿、雄勁挺拔等顏體楷書的一般特徵外,用筆易方為圓,豎筆易相背為相向,捺筆呈蠶頭雁尾,轉折處不折而轉,結體疏朗寬博,通篇氣象雄奇,獨具特色。

據今人張彥生《善本碑帖錄》稱:所使拓本為橫刻帖本,傳宋時有原墨跡木刻本。碑刻原在江西建昌府南城縣西南二十二里山頂。今已無原碑拓傳世。傳此帖本有大、中、小三種,因原石均佚,故難尋佳本。據載,宋刻帖本就有張之洞、何子貞、端方、羅振玉藏本和戴熙、趙之謙跋本等數種,可見此刻帖傳世情況的複雜。

顏真卿撰書《麻姑山仙壇記》時,已是62歲的老人,同時也是他書法成熟後的輝煌時期。現代書法評論家金開誠,在論顏真卿書法的專著中寫道:“顏真卿後期的楷書代表作《大字麻姑山仙壇記》,是足以代表整個顏氏楷書的典型之作。因為它最突出地表現了‘顏體’的獨特風格,並在藝術上達到了高度的成熟與完整。”《麻姑山仙壇記》這篇佳作,成為歷代書家臨摹研習的範本,柳公權、蘇軾、黃庭堅、蔡襄等一代名家,都受過其較深的影響。

《麻姑山仙壇記》刻成後,後人又在碑背鐫刻了衛夫人、褚遂良、虞世南、歐陽詢、薛稷、柳公權、李邕等人的楷書,安放在仙都觀內。各郡邑名門貴族,文人墨客以上麻姑山能一睹“魯公碑”為樂事。宋代,為了保護好這塊碑刻,由仙都觀精心收藏起來,一般不展出。北宋思想家李覯登麻姑山在《魯公碑》詩文中寫有“惟恐此碑壞,收藏於大府,自非大祭時,莫教凡眼覷”的詩句,足見這塊碑刻受到人們的鐘愛非同一般。北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建昌府知軍事胡舜創建魯公祠,碑刻移到祠內保存。可惜,由於政局動亂,這件書法珍品在南宋時不慎丟失。現僅存宋拓片藏於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及上海博物館。《麻姑山仙壇記》字帖是目前市場最暢銷的法帖,上海、天津、武漢、四川等出版部門多次再版,都很快銷售一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