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中韓街道大麥島社區
在嶗山區西南端、青島市城鄉結合部,有一個背依浮山、南面大海、景色優美的濱海村莊,這就是被譽為青島市“百強村”的大麥島村。該村距中韓街道辦事處駐地6.8公里,東與徐家麥島毗鄰,西到市南區燕兒島東坡,北面是青島大學等高校區,東海路、香港東路從村南、村北平行而過。大麥島村現有村民1485戶,4128人,多達108個姓氏,以藍、戴、於、王、楊等姓氏人家居多,是嶗山區較大的村莊之一。
傳說
相傳明朝初年,戴氏先祖由河南汝寧徙居平度朱毛,復遷此定居;于姓於明朝永樂年間從文登到錯埠嶺定居,後長支經大堯村到此;明朝萬曆年間,藍姓和王姓又分別從即墨城十字街和嶗山登窯搬到這裡。眾多姓氏的村民和睦相處,奮力開拓,自強不息,形成了一個多姓村落。該村前近海有一島嶼,潮漲島陸相隔、潮落相通,因其土質黝黑,名曰“墨島”,因方言“墨”與“麥”諧音,因而定村名為“大麥島”。
大麥島村先民歷來以農業、漁業為主。
著名人物
清著名的“戊戌變法”主要人物之一的康有為新墓建在大麥島村村北的浮山西南麓。康有為1927年3月31日病逝於青島寓所,葬於棗兒山(又稱象耳山),其墓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被毀。1984年山東省和青島市人民政府決定,並徵得康有為親屬同意,在大麥島村村北的浮山西南麓重建康有為墓,由當代書畫大師劉海粟為其撰文並書寫《南海康公墓志銘》。該墓由大麥島村提供土地並負責施工修建。1985年10月27日隆重舉行了康有為遷葬和墓碑揭幕儀式。1992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將康有為墓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名人王獻唐之墓,於1994年3月29日遷於浮山康有為墓旁,孔德成為其撰寫碑文。王獻唐出生於山東日照,後遷青島定居,1949年9月被任命山東省古代文物保管委員會副主任,1960年11月16日病逝濟南家中。王獻唐是國內著名的社會科學家,在歷史、考古、文字、音韻、訓詁、金石、書畫、篆刻、貨幣、版本目錄等多種學科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共有專著40餘部,編輯30餘部,後人輯錄7部,書序與論文25部等。
經濟發展
大麥島村原有耕地2000餘畝。20世紀80年代,由於青島市向東擴展,大片耕地被規劃、徵用,建起了青島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高校和大片公寓、賓館、療養院和商品樓宇。到20世紀末,大麥島的原有土地基本改變了用途,城市化進程的速度在逐步加快。村民們大膽走出了單純的農、漁自然經濟模式,於1993年成立了浮昌實業總公司,大力發展機械製造、汽車修理、建築、冷藏加工以及旅遊、飲食、貿易、信息等產業,創辦了青鐵機械廠、浮昌裘皮廠、浮昌木器廠、浮昌建安公司、浮昌容器廠、浮昌冷藏廠等支柱企業,工商經濟發展走在了街道(鄉鎮)的前列。現有村辦企業15家,占地面積234畝,廠房建築面積68451平方米,固定資產3000餘萬元,從業人員1100餘人,年總收入達9024萬元。個體、私營企業發展到142家,固定資產1113萬元,年收入計7550萬元。第三產業迅速興起,村里投資70餘萬元,建起了農貿市場,內設攤位560餘個,每天平均上市近萬人,日銷售額在10萬元以上。大麥島海鮮一條街更是享譽市內外,每當夜幕降臨,很多人慕名前來餐飲、娛樂。大麥島這個原來以第一產業為主的村莊,已轉變為二、三產業為主的城市社區,經濟總收入多年躍居我市先進行列。先後被評為“青島市百強村”、青島市“經濟強村”等稱號。2004年該村經濟總收入2.83億元,人均收入6788元。
文化體育活動
大麥島的文化體育活動世代傳承。高蹺隊腿子高、花樣多、功夫硬,能夠騰空踢腳表演高難度的武打動作;演出的呂劇《小放牛》、《借年》等更是行當出色,被《中國民間舞蹈大全》所收載。傳統的體育活動是武術和游泳,籃球和田徑是建國後發展起來的運動項目,為國家輸送了不少體育工作者和運動員。村民于慧1998年、1999年獲全國射箭比賽冠軍,並在世界重大比賽中取得過優異成績,為祖國和家鄉人民爭了光。王春從小習武,1996年代表青島市參加山東省青少年跆拳道錦標賽,榮獲女子65公斤級第一名;後又連續三年獲青島市跆拳道比賽女子組第一名;其兄王宋剛1997年榮獲青島市跆拳道比賽71公斤級和無差別級兩個第一,1998年、1999年兩次獲山東省柔道比賽第一名。大麥島人勤勞智慧,多才多藝。藍立克現為青島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其多幅山水畫被日本首相官邸和省、市有關部門收藏;參與創作80米長的《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路畫卷》被中央軍委收藏,並受到軍委領導張萬年、遲浩田的接見和表彰;其作品入選《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集》等30餘部大型畫冊。
精神文明建設
大麥島村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積極搞好村級組織配套工作和社區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興辦社會福利事業和發展社會養老保險事業,村民過上了幸福生活。該村先後榮獲青島市文明單位、青島市文明村莊、軍民共建先進單位和嶗山區創建安全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根據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2003年12月份檔案,由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