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鯢腹水病

大鯢腹水病

大鯢腹水病又稱大鯢腹腫脹病,孟彥 等鑑定腹水病主要致病菌為嗜水氣單胞菌(A.hydrophila),但歐東升 等從因腹水症導致死亡的大鯢體內分離到嗜水氣單胞菌、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異型枸櫞桿菌和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因此認為該病可能是多種細菌混合作用所致,陶凱將分離出來的4 株致病菌確定為腐敗斯瓦尼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螢光假單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布魯氏桿菌(Brucellaceae bacterium)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發病季節

大鯢腹水病主要發生在溫度較高的6—10月份, 各種規格大鯢都可以感染, 但以1 齡左右的幼鯢為主要感染對象, 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症狀

患病大鯢初期食量迅速下降、體重減輕、反應遲鈍、離群獨游或匍匐在池壁四周;隨後在背部出現出血點, 腹部、頭部手摸有積水感;不吃不動, 漂浮於水中身體失去平衡;伴隨病症的發展,腹部、頭部積水明顯增多;病情嚴重者腹部上翻, 眼球外凸, 眼睛周圍有白膜覆蓋;剖檢後發現腹腔大量積水, 胃腸內無食物, 腸壁充血有炎症, 後腸充滿泡沫狀粘稠物質, 肝腫大且有出血點。心肌細胞和肝細胞腫脹,胞漿渾濁,胞漿中可見微細的蛋白質顆粒。肝組織中見大量炎性細胞浸潤。

藥敏試驗

(1)腐敗斯瓦尼菌對硫酸鏈黴素、硫酸卡那黴素、氟苯尼考、乳酸環丙沙星、鹽酸恩諾沙星、鹽酸諾氟沙星、鹽酸左氧氟沙星等高度敏感;(2)螢光假單胞菌對硫酸卡那黴素、氟苯尼考、鹽酸恩諾沙星、鹽酸左氧氟沙星等高度敏感;(3)布魯氏桿菌對硫酸鏈黴素、硫酸卡那黴素、氟苯尼考、乳酸環丙沙星、鹽酸恩諾沙星、酒石酸吉他黴素、阿奇黴素等高度敏感;(4)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對硫酸鏈黴素、硫酸卡那黴素、氟苯尼考、鹽酸恩諾沙星、酒石酸吉他黴素、鹽酸左氧氟沙星等高度敏感。4 株菌對磺胺對甲胺嘧啶鈉、紅黴素不敏感;(5)嗜水氣單胞菌對慶大黴素、環丙沙星等藥物敏感, 對氨卞青黴素、舒巴坦等藥物具有耐藥性。

治療方式

發現後,單獨飼養,放淺池水,讓其腹部能著底,以免消耗太多體能。另外還要保證水質清新,對於苗種,由於消化功能不強造成此病,停食1-2天。處理得當,即可腹脹消失,恢復健康。對於成鯢,由於內臟感染產生大量腹水,可用1萬單位/公斤體重的劑量卡那黴素肌肉注射。慶大黴素(2萬單位/公斤)、氯黴素、新黴素對此病也均有較好療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