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香山寺[安徽省潛山市官莊鎮寺廟]

大香山寺[安徽省潛山市官莊鎮寺廟]
大香山寺[安徽省潛山市官莊鎮寺廟]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香山寺坐落在安徽省潛山市西北隅官莊鎮境內的香山峰下,始建於盛唐時期,清朝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先後由“一心”、“忠節”、“常法”等法師發心重修,建成三棟佛殿和二十間僧舍。1908年常法大師雄心壯志,募化十方,鑄造巨鍾一口,銅身銀頂,其高3.2米,圍6米,厚0.23米,重萬餘斤,上刻一萬二千多人名,故名“萬名鍾”,居全國最大,堪稱禪林一絕,每日晨鐘暮鼓,聲傳千里,繞樑三歸。松林掩映下的禪院,莊嚴肅穆,鍾石和鼓石座落左右,寺內禪像羅列,擁有“佛國三千大世界,天下禪林第一家”的佛國景象,1984年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寺廟。

結構

法會

大香山寺[安徽省潛山市官莊鎮寺廟] 大香山寺[安徽省潛山市官莊鎮寺廟]

大香山寺在每年農曆三月初一至初七日舉行七天祈福大法會,為各位功德主念經祈福,消災延壽、祈禱福田,同時為各功德主立碑紀念,萬古千秋,永載共德,世世永得福慧之果,佛恩之光普照。

景觀

寺區景點

大香山寺周圍景點甚多,有鶴洞、獅子眼、白龍井、天河溝等。“百佛洞”洞高數米,面積數十平方,洞後有一線石縫側身而過,眼前豁然開朗,卻已到密林深處,過險橋走小道,驚嘆“獅子眼”自然天成,頂部有一泉,如絲如縷常年不斷,時有虔誠的佛教徒前來迎取,攀懸岸而上香山主峰,峭壁上的“白龍井”水深盈尺,常年不涸,曾是當地村民求雨之地。香山寺旁一條峽谷由山腳直抵山頂,如同刀劈斧削,谷內曲回幽深,陰翳遮日,名曰“天河溝”相傳王母娘娘從這裡折散牛郎織女後,銀簪變成“天河溝”玉鏡化作峰下的亮崖,牛郎化作牛形石,織女淚化作涓涓清泉。

歷史

歷史沿革

大香山寺建成已過百年,房屋殿宇老化嚴重,經縣宗教局等相關部門鑑定為危房,寺院多處房屋殿宇均有倒塌的危險。2001年,經縣宗教局和廣大信眾的共同推薦和認可,釋志清法師擔任香山寺住持,可謂是臨危受命。法師到香山寺後,積極為古寺發展尋找契機,為寺院建設四處奔走。幸得政府重視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寺院建設工程在志清法師帶領下得以順利進行。2003年,政府批准大香山寺觀音大殿拆除重建,志清法師主持重建工作。2004年,新建的200平方米的觀音殿圓滿落成,千手觀音得以重登蓮位。2005年,為改善僧眾住宿條件而新建的二層十間僧寮,建設完成。2006年,在各級領導支持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修築的2.6公里的進寺公路,順利通車。2008年至2009年,為改善寺院的生活環境,寺院新建的客堂、齋堂投入使用。

因緣和合,萬物利生。2012年,在各級政府及廣大善信的支持下,香山寺的整體規劃已全部完成,重、續建工程將在釋志清住持的精心策劃下有條不紊的進行,計畫新建占地面積600平方米,建築400平米,預算投資150萬元的大雄寶殿,該工程於四月初八日正式開工。然重、續建寺院工程宏偉浩大,所需費用綦繁,非一寺一地之所能及。仰仗海內外諸山大德長老、十方賢達善信,群策群力,珍惜殊勝因緣,植無上福田,施無量功德,鼎力相助,慷慨解囊,聚沙成塔,滴水成流,共建“佛國大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