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動物]

大雁[動物]
大雁[動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雁又稱野鵝,天鵝類,大型候鳥,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雁熱情十足,能給同伴鼓舞,用叫聲鼓勵飛行的同伴。大雁屬鳥綱,鴨科,是雁亞科各種類的通稱。中國常見的有鴻雁、灰雁、豆雁、白額雁等。雁隊成6隻,或以6隻的倍數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說是一些群的聚合體。大雁是雁屬鳥類的通稱,共同特點是體形較大,嘴的基部較高,長度和頭部的長度幾乎相等,上嘴的邊緣有強大的齒突,嘴甲強大占了上嘴端的全部。頸部較粗短,翅膀長而尖,尾羽一般為16~18枚。體羽大多為褐色、灰色或白色。全世界共有9種,我國有7種,除了白額雁外,常見的還有鴻雁、豆雁、斑頭雁和灰雁等,在民間通稱為“大雁”。

基本信息

簡介

大雁大雁
大雁又稱野鵝,天鵝類,大型候鳥,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雁熱情十足,能給同伴鼓舞,用叫聲鼓勵飛行的同伴。
雁肉屬於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千金食治》《本草綱目》等十多部藥典中均對雁肉有詳細記載:性味甘平,歸經入肺、腎、肝,祛風寒,壯筋骨,益陽氣。據了解,大雁的羽絨保暖性好,又非常輕軟,可作枕、墊、服裝、被褥等填充材料,比較硬的羽毛可用來加工成扇子及工藝品等。

大雁飛行是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是因為它們整天的飛,單靠一隻雁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互相幫助,才能飛得快飛得遠。有勁的大雁在撲翅膀飛的時候,翅膀尖扇起一陣風,從下面往上面送,就把小雁輕輕地抬起來,長途跋涉的小雁就不會掉隊。

一般靠前面的大雁,是很有力量、很有經驗的,由於頭雁扇動翅膀的作用,帶動氣流,若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飛行,後面的大雁飛起來會很輕鬆,就不必休息很多次 。頭雁飛行的過程中在其身後會形成一個低氣壓區,緊跟其後的大雁飛行時就可以利用這個低氣壓區減少空氣的阻力。有利於整個群體的持續飛行能力。

相同的原理在田徑場上也有,中長跑的比賽中一些有經驗的運動員不會已開始就去跑在第一位,而是緊跟一個後面跑,因為這樣空氣對他的阻力會比第一位的小。跑起來也更省力。

大雁愛情

大雁從不獨活,一群大雁里很少會出現單數。一隻死去,另一隻也會自殺或者鬱郁而亡。

組隊飛行

大雁大雁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當秋冬季節,它們就從老家西伯利亞一帶,成群結隊、浩浩蕩蕩地飛到我國的南方過冬。第二年春天,它們經過長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亞產蛋繁殖。大雁的飛行速度很快,每小時能飛68~90公里,幾千公里的漫長旅途得飛上一兩個月。

在長途旅行中,雁群的隊伍組織得十分嚴密,它們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們一邊飛著,還不斷發出“嘎、嘎”的叫聲。大雁的這種叫聲起到互相照顧、呼喚、起飛和停歇等的信號作用。

那么,大雁保持嚴格的整齊的隊形即排成“人”或“一”字形又是為了什麼呢?

原來,這種隊伍在飛行時可以省力。最前面的大雁拍打幾下翅膀,會產生一股上升氣流,後面的雁緊緊跟著,可以利用這股氣流,飛得更快、更省力。這樣,一隻跟著一隻,大雁群自然排成整齊的“人”字形或“一”字形。

另外,大雁排成整齊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也是一種集群本能的表現。因為這樣有利於防禦敵害。雁群總是由有經驗的老雁當“隊長”,飛在隊伍的前面。在飛行中,帶隊的大雁體力消耗得很厲害,因而它常與別的大雁交換位置。幼鳥和體弱的鳥,大都插在隊伍的中間。停歇在水邊找食水草時,總由一隻有經驗的老雁擔任哨兵。如果孤雁南飛,就有被敵害吃掉的危險。

大雁每年春分後飛回北方繁殖,秋分後飛往南方越冬。
大雁愛情,大雁從不獨活,一群大雁里很少會出現單數。一隻死去,另一隻也會自殺或者鬱郁而亡。
大雁適應性強,屬雜食性水禽,常棲息在水生植物叢生的水邊或沼澤地,採食一些無毒、無特殊氣味的野草、牧草、穀類及螺、蝦等。有時也在湖泊中遊蕩,喜歡在水中交配。合群性強,善爭鬥。春天10~20隻一起小群活動,冬天數百隻一起覓食、棲息。宿棲時,有大雁警戒,發現異常,大聲驚叫,成群逃逸。群居時,通過爭鬥確定等級序列,王子雁有優先採食、交配的權力。

科學家發現,大雁排隊飛行,可以減少後邊大雁的空氣阻力。這啟發運動員在長跑比賽時,要緊隨在領頭隊員的後面。

大雁屬鳥綱,鴨科,是雁亞科各種類的通稱,一種大型游禽。形狀略似家鵝,有的較小。嘴寬而厚,嘴甲比較寬闊,齧緣有較鈍的櫛狀突起。雌雄羽色相似,多數呈淡灰褐色,有斑紋。大雁群居水邊,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時,有雁在周圍專司警戒,如果遇到襲擊,就鳴叫報警。主食嫩葉、細根、種子,間或啄食農田穀物。每年春分後飛回北方繁殖,秋分後飛往南方越冬。群雁飛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人們稱之為“雁字”,因為行列整齊,人們稱之為“雁陣”。大雁的飛行,路線是筆直的。中國常見的有鴻雁、豆雁、白額雁等。雁隊成6隻,或以6隻的倍數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說是一些家庭的聚合體。

分布狀況

黑雁

大雁大雁
繁殖於北美洲及西伯利亞極地的苔原凍土帶;越冬於南方沿海的草地及河口。
灰雁
歐亞北部,越冬於北非、印度、中國及東南亞。
鴻雁
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繁殖於蒙古、中國東北及西伯利亞,越冬於中國中部、東部和台灣以及朝鮮。
白額雁
繁殖於北半球的苔原凍土帶;在溫帶的農田越冬。
分布狀況:分布於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達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亞洲地區。中國黑龍江,包括呼倫貝爾盟、哈爾濱,遼寧(營口、遼河、朝陽),新疆(喀什),西藏(昌都西南部),東部沿海各省至台灣,西至湖北,湖南冬季于越冬地為地方性常見。亞種frontalis有記錄遷徙時見於中國東北、山東及河北。越冬區在長江流域及華東各省至湖北、湖南及台灣。也見於西藏南部(Qamdo)。冬季有約2萬個體在鄱陽湖。

經濟價值

大雁羽毛豐厚,善飛翔,胸部肌肉發達,每百克肉中蛋白質20.98克、脂肪11.62克、磷196.5毫克、鈣48.04毫克、鐵8.71毫克、無機鹽1.17克,是較好營養保建品,同時還有藥用功能,我國《千金食治》、《本草綱目》等十多部古代醫學典籍中均有詳細記載。雁肉:性味甘平,歸經入肺、腎、肝。祛風寒,壯盤骨,益陽氣,暖水髒。雁肪:活血祛風,清熱解毒。羽絨保曖性好,又非常輕軟,可作枕、墊、服裝,被褥等填充材料,比較我硬的羽毛可用來加工製成扇子及工藝品等。

2、大雁養殖效益。

在野生狀態下,大雁性成熟需三年,一雄配一雌,年產蛋4~8枚。人工養殖時,可以一雄配多雌,性成熟時間為8~9個月,年產蛋量初產在15枚左右。第二年至第六年產蛋可達25枚,蛋重150克,孵化期為31天。

大雁是典型的食植性群集類水禽,野生狀態下以植物嫩葉、細根、種子為食,其中多以雜草為主。人工養殖時,可以大群放牧吃嫩草、溜麥,主要活動在稻茬地、河壩灘涂、山坡等,不用補飼,即可達到5公斤左右的成雁水平。在圈養的條件下,可以餵各種雜草粉和各種農作物的秸稈,如玉米秸、大豆秸、花生秧等,在繁殖期內(2~6月)適當增加一些精飼料即可。大雁的繁殖率雖比家禽低,但草食性能強,飼養一個體重5公斤的成雁終生耗精料(育雛期)2公斤,是其它任何畜禽品種無可比擬的。

人工孵化

大雁大雁
1.種蛋消毒種蛋產出後往往被墊草和糞便污染,表面有少量細菌,30分鐘後細菌便可通過殼孔進入種蛋內部。因此應及時對種蛋進行消毒。先將種蛋放入消毒櫃內,按每立方米28毫升福馬林溶液和14克高錳酸鉀備好藥品,將福馬林倒入玻璃或搪瓷容器內(由於反應時會產生大量氣泡,所用容器的容積要較所用福馬林的體積大5~7倍),然後倒入高錳酸鉀,關閉門窗,數分鐘後,甲醛蒸汽溢出,12~24小時後打開門窗,放出殘餘氣體,將種蛋移入貯藏室。

2.預熱孵化前對種蛋進行預熱,可使胚胎對外界環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防止種蛋出汗。先用高錳酸鉀或菌毒殺、百毒殺等藥物按說明配成所需濃度,將種蛋在藥液中浸泡3~5分鐘,撈出晾乾,放置在孵化室內預熱6~8小時。

3.孵化管理①溫、濕度的控制。整批入孵的種蛋,以變溫孵化為主,溫度變化範圍控制在30℃~37℃;前高后低逐步降溫;分批入孵的種蛋則採用38~38.5℃的恆溫孵化。濕度的控制原則為兩頭高,中間低。1~3天保持65~70%,4~28天控制在60~65%,29~31天提高到70~75%。此外,在保證正常溫、濕度情況下,儘量通風順暢。②翻蛋、照蛋與涼蛋。自動翻蛋的孵化機每2小時翻蛋一次,手動或採用土法孵化時每3~4小時翻一次,翻蛋角度為45~90度。大雁種蛋在整個孵化期內需進行三次照蛋。第一次在孵化後第5天進行,揀出無精蛋和死蛋。第二次在第10天進行,揀出死胚蛋,並及時查明原因,調整孵化條件。第三次在第26天進行,主要觀察胚胎髮育情況,決定落盤時間。機器孵化每天定時打開機門兩次,孵後16天還要將種蛋從蛋盤架上抽出2/3左右進行涼蛋,涼蛋時間控制在30分鐘之內。土法孵化可通過減少覆蓋物,增加通風量等方法涼蛋。

4.助產大雁種蛋蛋殼較厚,雛雁的破殼齒不是很鋒利,有些幼雛不能正常出殼,因此在出雛期間應適時助產。將尿囊血管已經枯萎,內殼膜發黃的、胚蛋用剪刀等在蛋鈍部輕輕打開,撥開蛋殼1/3左右,並用手將雛雁的頭輕輕拉出,放入出雛器內令其自行出殼。

雛雁飼養

大雁大雁
雛雁是指從孵出到滿1月齡這一時期的幼雁。這一時期是人工馴化的關鍵階段,同時因雛雁消化機能不全,體溫調節能力差,因此需精心飼養管理。

1.溫度與密度初生幼雁畏寒怕冷易聚堆擠壓造成傷亡,因此必須保持合適的溫度與密度。1~4日齡保持30~28℃,每平方米20~25隻;5~14日齡保持27~25℃,每平方米15~20隻;15~30日齡保持24~18℃,每平方米10~15隻;30日齡以後即可脫溫飼養。

2.飲水與飼餵雛雁第一次飲水又稱潮口,雛雁出殼後12~18小時,在水盤內放入2~2.5厘米深的0.01%的高錳酸鉀水溶液,將雛雁放入水中自由飲水3-5分鐘。飲水後即可開食,開食料為浸泡好的碎米摻切碎的菜葉,也可以是拌潮的配合飼料加菜葉,其比例為1∶2~3。雛雁所餵青料一定要新鮮、洗淨、切細;精料宜軟不宜硬,但不可過黏。1~3日齡將飼料撒在報紙或塑膠布上任其自由採食,每天給料4~5次,4日齡以後可用料槽飼喂,每天給料6~7次,並將青飼料的比例提高到70%~80%。21日齡以後,雛雁消化能力大大增強,可適當摻餵一些粒料或碎玉米。雛雁飲水量較多,應保證全天不間斷供水。

3.防潮防病潮濕的環境往往會引發多種疾病,因此育雛室必須寬敞明亮,光照充足,通風順暢。墊料要清潔乾燥無霉變,用具經常清洗、晾曬、消毒。運動場要天天清掃,保持衛生。還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投餵大蒜汁、青黴素等,可預防疾病。

4.放牧為增強雛雁體質,儘快適應周圍環境,天氣晴好時,可在上午把滿7日齡的雛雁趕到放牧地自由活動20~30分鐘;15日齡以後可將雁群趕到淺水中游泳0~50分鐘,上下午各一次;30日齡以後便可全天放牧。

肉雁飼養

1月齡至未進入繁殖期之前的大雁為青年雁。青年雁采食量大,抗逆性強,是生長發育最快的階段。這一階段可全天放牧,歸牧時適當補充一些精料。待主翼羽

完全長出後即可育肥。

對商品肉雁的育肥主要是限制其活動,減少體內養分的消耗,促使其長肉和沉積脂肪。育肥前根據雁群的數量用木條、樹枝、秸稈等隔成若干小欄,欄高60~70厘米。飼槽與水槽掛在欄外,通過欄的間隙採食。一般每欄約1平方米,養肉雁2隻—3隻。開始育肥前驅除體內寄生蟲,育肥前每天餵3~4次,飼料以玉米為主,另加15%的豆餅,5%的麥麩,10%的葉粉和0.35%的食鹽,中午加餵一次切碎的青飼料,保證全天飲水。如此育肥2~3周達4千克左右時即可出欄。

飼養管理

當青年雁主翼羽完全長出後,選擇體型較大、體質強健、身體各部位發育均勻的大雁留作種雁,並按1∶2~3的雌雄比例調整好雁群。此時的大雁飛翔能力已經較強,為防止逃竄,對未在幼雛時實施斷翅手術的大雁,應將其主翼羽拔掉。

留作種用的大雁仍以放牧為主,適當補充精料,飼料的營養水平要逐步提高,適當增加光照時間,儘可能多地補充青綠飼料,以促使其儘快達到性成熟。野生大雁性成熟較晚,雌雁需3年才能夠產蛋,經人工馴養的大雁,其性成熟期可提前至9~10月齡。大雁的交配活動需在水上進行,在繁殖期內應增加放水次數,延長放水時間,尤其是上午。一般種雁交配後便開始產蛋,每隔2~3天產一枚,初產雁年可產蛋15枚左右,第二年至第六年產蛋量在25枚左右。繁殖期的雌雁腹部比較飽滿,出歸牧時不要驅趕過猛,最好是選擇近處,地勢平坦,有充足水源和牧草的地方放牧。放牧期注意觀察,如發現有行動不安、四處尋窩的種雁,應及時將其捉住,並用食指按壓肛門看是否有蛋,若有蛋應將其送回產蛋窩,防止其養成在牧地產蛋的壞習慣。

疾病防治

1.小鵝瘟該病是由小鵝瘟病毒引起的雛雁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消化道感染,20日齡以內的雛雁易發病,主要在冬末春初季節流行。臨床症狀:精神沉鬱、縮頸、步行艱難、常離群獨處,接著出現消化功能紊亂現象,拉稀、少食或絕食。後期嚴重下痢,排出灰白色或黃色渾濁帶有氣泡或假膜的稀糞。臨死前可出現神經症狀,頸部扭轉,全身抽搐或發生癱瘓。防治措施:接種小鵝瘟弱毒疫苗,或採用成年鵝製備的抗小鵝瘟血清,皮下注射0.5毫升即可預防。若雛雁在3天-5天發病,說明孵化器已被污染,應立即停止孵化並進行徹底消毒,然後才能繼續孵化。

2.雁流行性感冒該病又叫雁滲出性敗血病,是由志賀氏桿菌引起的雛雁急性傳染病。可由病原菌污染飼料和飲水而引起,也可經呼吸道感染。主要在春秋兩季流行。臨床症狀:該病潛伏期很短,感染後幾小時就可出現症狀,鼻腔有漿液性鼻漏,呼吸困難,發出鼾聲,不時強力搖頭,嚴重時腳麻痹,不能站立,病程2~4天

,死前出現下痢。防治措施:用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治療。口服敵菌靈30毫克/千克體重,每日2次,一般4日即可治癒。

3.雁蛋子瘟該病是產蛋母雁的一種細菌性傳染病,主要由卵巢、輸卵管發炎引起。臨床症狀:肛門有發臭的排泄物,混有蛋白和卵黃小塊,2~6天后,不食不飲,失水,衰弱而死。防治措施:口服呋喃唑酮,每隻雁25毫克,混合在飼料中連服3天叫天,或肌肉注射鏈黴素、氯黴素、卡那黴素等。

4.絛蟲病雁絛蟲病的原蟲為劍帶絛蟲和膜殼絛蟲,中間宿主為劍水蚤或淡水螺。雁若誤食了被感染的劍水蚤或淡水螺,絛蟲在腸道發育成熟,可嚴重侵害2周齡至4月齡的雁只。多在春末和夏季發病。臨床症狀:首先出現消化功能障礙,排出灰白色的稀薄糞便,混有白色的絛蟲節片,食慾減退,到後期完全不食。生長停頓,消瘦,精神萎靡,不喜活動,離群,腿無力,向後面坐倒或突然向一側跌倒,不能站立,一般發病後1天—5天死亡。防治措施:一是避免在死水塘里放牧,以免與劍水蚤接觸。二是經常檢查,對感染有絛蟲的雁群,應有計畫地驅蟲,以防止病源傳播。三是雛雁與成雁應分開飼養、放牧。四是用吡喹酮10毫克/千克體重,滅絛靈60毫克/千克體重,硫雙二氯酚200毫克/千克體重,丙硫苯咪唑40毫克/千克體重,分別用少量麵粉和水拌和,然後按計量稱取藥面,做成丸劑,塞入雁的咽部。

大型候鳥

大雁又稱野鵝,是鴨科雁屬中的鴻雁、灰雁、豆雁和黑雁等的總稱,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性溫馴,易於飼養;採食量小,草食性強,生長速度快,料肉比為2.5:1,一般飼養60天左右體重可達4~5千克,重者可達8~10千克。
大雁集肉、蛋、絨、藥用於一身,其胸腿部肌肉發達,肉纖維雖比野鴨粗,但肉味鮮美,烹調後味香肉嫩。蛋白質高達20.98%,脂肪為10.62%,富含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大雁翎可制羽毛球、羽毛扇及羽毛筆,羽絨可防寒保暖。目前,大雁養殖剛剛起步,沿海城市及全國一些野味市場都是供不應求,1隻青年種雁600~800元,雛雁100~150元,養殖大雁前景良好。

生活習性

大雁適應性強,屬雜食性水禽,常棲息在水生植物叢生的水邊或沼澤地,採食一些無毒、無特殊氣味的野草、牧草、穀類及螺、蝦等。有時也在湖泊中遊蕩,喜歡在水中交配。合群性強,善爭鬥。春天10~20隻一起小群活動,冬天數百隻一起覓食、棲息。宿棲時,有大雁警戒,發現異常,大聲驚叫,成群逃逸。群居時,通過爭鬥確定等級序列,王子雁有優先採食、交配的權力。

產蛋

野生大雁性成熟需要3年,為一雄配一雌的單配偶制,而且終生配對,雙親都參與幼雁的養育。人工飼養時,8~9個月達到性成熟,公母比例為1:2~3。

大雁在春季發情,水中交配。求偶時雄雁在水中圍繞雌雁游泳,並上下不斷擺頭,邊伸頸汲水假飲邊游向雌雁。待雌雁也做出同樣的動作回應,雄雁就轉至雌雁後面,雌雁將身軀稍微下沉,雄雁就登至雌雁背上用嘴啄住雌雁頸部羽毛,振動雙翅,進行交配。交配後共同戲游於水中或至岸上梳理羽毛。雌雁交配後10天開始產蛋,間隔2~3天產1枚蛋。年產蛋量第一年為15枚左右,第二年至第六年可達25枚,蛋重每枚150克。

孵化

小規模的雁場可以讓大雁自行孵化,也可用母鵝代孵。大規模雁場,需採用人工孵化,孵化期為31天。選擇大小適宜、蛋形正常、顏色符合品種要求及表面清潔的新鮮種蛋,用甲醛熏蒸法(每立方米加15克高錳酸鉀、30毫升甲醛,室溫為24℃~27℃)消毒後,放在孵化室(22℃~24℃)內預熱6~8小時後即可入孵。

入孵前期溫度為38.3℃~39.0℃,中期為37.5℃~38.0℃,後期為37.0℃~37.5℃。相對濕度為75%~80%。每2~3小時翻蛋1次,翻蛋角度為90度,翻蛋時動作應輕、穩、慢,以免引起蛋黃膜血管破裂,尿囊絨毛膜與蛋殼膜分離,引起胚胎死亡。孵化後期每天涼蛋2~3次,涼蛋溫度為25℃~27℃,室溫過低,會因“閃蛋”而影響發育。孵化過程中需進行2次照蛋,分別在孵化後第8天和第28天,檢出無精蛋和中死蛋,二照後將胚蛋移入出雛機。第30天開始出雛,第31天結束。

雁舍條件

雁舍要求冬暖夏涼,陽光充足,通風良好。可分為育雛舍、育肥舍和種雁舍。育雛舍應保溫防潮;育肥舍要設定棚架,旁邊設有食槽和飲水器;種雁舍應較大,舍外有陸地和水上運動場,運動場周圍設高1.8—2米的圍網。陸地運動場應乾爽不積水,鋪5厘米厚的砂土,種上樹木或作物遮蔭;水上運動場的圍網直通水底,網孔以大雁頭不能鑽出為宜。還應有植物豐盛的草地供放牧。

通稱

共同特點是體形較大,嘴的基部較高,長度和頭部的長度幾乎相等,上嘴的邊緣有強大的齒突,嘴甲強大,占了上嘴端的全部。頸部較粗短,翅膀長而尖,尾羽一般為16~18枚。體羽大多為褐色、灰色或白色。全世界共有9種,我國有7種,除了白額雁外,常見的還有鴻雁、豆雁、斑頭雁和灰雁等,在民間通稱為“大雁”。大雁是人們熟知的鳥類類群之一,在遷徙時總是幾十隻、數百隻,甚至上千隻匯集在一起,互相緊接著列隊而飛,古人稱之為“雁陣”。“雁陣”由有經驗的“頭雁”帶領,加速飛行時,隊伍排成“人”字形,一旦減速,隊伍又由“人”字形換成“一”字長蛇形,這是為了進行長途遷徙而採取的有效措施。當飛在前面的“頭雁“的翅膀在空中划過時,翅膀尖上就會產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氣流,排在它後面的就可以依次利用這股氣流,從而節省了體力。但“頭雁”因為沒有這股微弱的上升氣流可資利用,很容易疲勞,所以在長途遷徙的過程中,雁群需要經常地變換隊形,更換“頭雁”。它們的行動很有規律,有時邊飛邊鳴,不停地發出“伊啊,伊啊”的叫聲。遷徙大多在黃昏或夜晚進行,旅行的途中還要經常選擇湖泊等較大的水域進行休息,尋覓魚、蝦和水草等食物。每一次遷徙都要經過大約1~2個月的時間,途中歷盡千辛萬苦。但它們春天北去,秋天南往,從不失信。不管在何處繁殖,何處過冬,總是非常準時地南來北往。我國古代有很多詩句讚美它們,例如“八月初一雁門開,鴻雁南飛帶霜來。”陸游的“雨霽雞棲早,風高雁陣斜”;韋應物的“萬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飛。”(《南中詠雁》),“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呂氏春秋》等。

傳統寓意

野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視為“五常俱全”的靈物——哪五常?仁、義、禮、智、信是為五常。
雁有仁心,是因為一隊雁陣當中,總有老弱病殘之輩,不能夠憑藉自己的能力打食為生,其餘的壯年大雁,絕不會棄之不顧,養其老送其終,此為仁者之心。
大雁不僅有仁,更有情義,雌雁雄雁相配,向來是從一而終。不論是雌雁死或是雄雁亡,剩下落單的一隻孤雁,到死也不會再找別的伴侶。
天空中的雁陣,飛行時或為“一”字,或為“人”字,從頭到尾依長幼之序而排,稱作“雁序”。陣頭都是由老雁引領,壯雁飛得再快,也不會趕超到老雁前邊,這是其禮讓恭謙之意。
雁為最難獵獲之物,是因為大雁有智,落地歇息之際,群雁中會由孤雁放哨警戒。
所謂犬為地厭、雁為天厭、鱧為水厭,這三種生靈最是敏銳機警,一有什麼風吹草動,群雁就會立刻飛到空中躲避,所以不論是獵戶還是野獸,都很難輕易接近地上的雁群。
雁之信,則是指野雁是南北遷徙的候鳥。因時節變換而遷動,從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稱秋天為雁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