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風雲[10]

大隋風雲[10]

央視《百家講壇》系列節目,主講人蒙曼老師。《大隋風雲》分“隋文帝”、“隋煬帝”兩部分。出版同名圖書為《蒙曼說隋:隋文帝楊堅》和《蒙曼說隋:隋煬帝楊廣》。敘述了楊堅建立一個上承南北朝亂世,下啟唐朝盛世的統一朝代——隋朝歷程,和楊廣二世亡國的歷史。作者也深刻揭示了楊氏父子雖勵精圖治,一統天下,創製萬世制度,但最終也免不了二代而亡的緣由。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大隋風雲大隋風雲

所屬頻道:CCTV-10
所屬節目:百家講壇
專欄名稱:大隋風雲
主講人:蒙曼
語言:國語
標籤:百家講壇大隋風雲隋文帝隋煬帝楊素
開播日期:2011年5月14日

節目簡介

大隋風雲大隋風雲

上部——隋文帝
隋文帝,一個千古以來偉大的中國歷史帝王,結束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300多年的分裂,並且開皇之治為隋朝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那么,隋文帝的一生有哪些值得世人讚嘆的呢?
他的一生又有什麼事情被後人稱讚呢?
隋文帝就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一面嗎?如果有,那又是什麼呢?
當開皇之治以後的:仁壽4年七月13日晚上,隋文帝又是怎么結束他65歲的人生呢?又是誰,把一代英主結束於世的呢?
我們到底該如何評價隋文帝呢?
下部——隋煬帝 
隋煬帝,一個千古以來倍受爭議的中國歷史帝王。在世人眼中,他是古往今來第一大昏君,第一大惡魔。
修運河造成千萬民夫的死傷;征高麗騷動天下;游江都揮霍無度;奪嫡位弒父殺兄;輕民生視同草芥。種種殘暴不仁之行,雖桀紂復生,亦不過如是。
然則,透過人為製造的歷史迷霧,也應看到:他營長城安華夏萬眾;開運河利中國百代;破突厥而賓服四夷;通絲路以威震殊俗。
似這等集千秋功業與萬世罵名於一體者,亦屬古之少有,今之罕無!又留下多少是非功過,一任後人把酒評說!

分集劇情

大隋風雲大隋風雲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秦朝是第一個短命的統一王朝。繼秦之後,公元581年建立的隋朝,也二世而亡,成為又一個短命的統一王朝。儘管短命,隋朝卻和秦朝一樣,擁有非凡傳奇的歷史特性:統一、富強、文明與暴虐、造反、短命並存。它有曇花怒放、艷壓群芳的不可一世,又有橫徵暴斂、民不聊生的混亂不堪。每一個場景它都不同尋常,每一個瞬間它都耐人尋味。富強、文明和暴虐、短命,無論我們想像力多么豐富,這幾個詞湊在一起是那么的不協調,但歷史就這樣發生了,發生在謎一般的大隋王朝。短命、暴虐、造反固然是大隋王朝的歷史特徵,但是蒙曼老師認為,如果僅僅用這三個詞來概括隋朝,這是非常不中肯的。關於隋朝,蒙曼老師認為還有三個詞不能忽略,那就是統一、富強和文明。那么這就帶來一個問題,一個暴虐短命的王朝,哪來的富強和文明呢?這三個詞該如何解釋呢?隋朝是一個充滿矛盾的王朝,它一方面暴虐無度、民不聊生,但另一方面富強文明、臣服天下。一個王朝為什麼會有如此不同的兩面呢?是不是源於隋朝的兩位皇帝,文帝和煬帝呢?在這兩位皇帝身上,我們能找到答案嗎?在隋朝的兩位皇帝身上,隋煬帝的名聲遠遠差於隋文帝。人們對隋文帝的評價,除了得國不正之外,其他還是比較中肯的,但對隋煬帝的評價就不客氣了。而蒙曼老師認為其實隋煬帝在勤儉和愛民方面不如隋文帝,但是在勤政方面一點也不輸隋文帝。隋煬帝也堪稱勤政的皇帝,這是怎么回事呢?

第2集楊堅出世
楊堅,大隋王朝的開國皇帝,在他二十五年的皇帝生涯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他成功地結束了長達數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建立了一個多民族融合的遼闊帝國;他開創了先進的選官制度,給了平民百姓一個上升的通道;他發展經濟,讓國家擁有了幾十年吃用不盡的糧食儲備。凡此種種,都把楊堅這位皇帝裝點得格外耀眼。面對這樣一個偉大的君主,人們不禁會好奇,楊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有什麼不同尋常的經歷?為什麼在他身上會出現那么多奇蹟?要說楊堅,首先從他的爸爸楊忠說起,楊忠在而立之年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身份確立,成為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之一。八柱國十二大將軍是西魏政府軍事系統的最高統帥,也是國家的最高官職,掌握國家的軍政大權。這二十個家族地位至關重要,北周、隋、唐三代皇帝的祖先都出身於此。那么這么一個重要的改變,會給楊堅帶來什麼呢?楊堅出生時,他的父親楊忠已經完成了重要的身份改變,成為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之一。照常來說,楊堅應該是一個典型的官二代、二世祖的形象,但他卻出乎人們的意料,完全沒有人們想像的二世祖的任何特點。這就讓人不解了,楊堅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性格呢?

第3集坎坷仕途
楊堅步入仕途的第二年,又迎來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他父親楊忠的老長官獨孤信看中了他,決定把自己的小女兒獨孤伽羅嫁給他。獨孤信可是西魏的八柱國之一,地位比楊忠還高,有這樣的一個岳父做靠山,楊堅的背景就更硬了。可以想像,楊堅的仕途應該是一帆風順,步步高升。但非常遺憾的是,此時中國剛剛經歷了一次重大的政治變故,西魏政權被北周取代,江山易主,權臣更迭。北周雖然取代了西魏,但是政權的基礎沒有變,統治班底也沒有變。照理說,以楊家的顯赫背景,在新朝應該照舊吃得開。但現實就是如此殘酷,八年的原地踏步讓楊堅難免有點心灰意冷,什麼時候才能出現命運的轉機呢?事實上,現實的尷尬處境讓楊堅如坐針氈,他不停地招術士算命,希望用這種比較虛幻的力量來安慰自己。楊堅的這種日子過了不久,北周又出現了一件大事,這件事情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楊堅的命運,那么北周到底出了什麼事呢?在夾縫中生存的日子讓楊堅度日如年,現在好了,宇文護的倒台,可以讓他全身心地去輔佐周武帝了。那么周武帝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是一個可以信賴的皇帝嗎?在他的手下,楊堅會迎來命運的轉機嗎?第4集權威震主
南北朝後期,中原大地上北齊和北周對峙。北齊占有今天黃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以及蘇北、皖北的廣闊地區,兵多地廣,實力強大。多年來,北周一直受北齊的壓制。但是,由於周武帝勵精圖治,北周逐漸強盛起來,而北齊卻在昏君的統治下日益衰落。在這種情況下,北周武帝劍鋒東指,要跟北齊決一勝負了。那么雙方交戰的結果會是怎么樣呢?楊堅在其中又有哪些表現?公元575年,周武帝帶領18萬大軍直撲洛陽,發動了對北齊的戰爭,楊堅也在這次戰爭中第一次帶兵出征,作為偏師統帥,配合主力作戰。儘管此時的北齊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但軍隊的實力還在,周武帝帶領大軍打了20天,硬是沒有打下來。楊堅也只好和主力部隊一起鎩羽而歸。北周第一次出師不利,那么這對北周來說,會帶來什麼影響?周武帝還會繼續進攻北齊嗎?從第一次出師不利到第二次旗開得勝,戰爭的形勢對北周逐漸有利起來。膽小如鼠的昏君齊後主怎么辦?北齊下一步會面臨什麼樣的命運呢?北周打敗北齊統一中原,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楊堅在這個過程中也嶄露頭角,發揮了重要作用。隨後他就被周武帝任命為定州總管,定州就是今天河北的定州,是當時經濟最富庶的地方之一,軍事位置非常重要。能夠得到這個位置,楊堅非常高興。他很快就走馬上任來到定州。但是就在楊堅來到定州之後,一件對他不利的事情出現了,這是一件什麼事呢?

第5集翁婿鬥法
楊堅被任命為定州總管不久,就因為定州城中的一句流言而受到了周武帝的猜忌,被調到了南兗州。南兗州的軍事地位遠遠遜於定州,所以這次調動對於楊堅來說等於是降級,楊堅對此耿耿於懷。那么,楊堅會認命嗎?命運之神還會給楊堅帶來什麼新的轉機呢?就在楊堅準備認命還沒有出發之際,朝廷中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周武帝突然死了,他的兒子周宣帝即位,周宣帝宇文贇又荒唐、又殘暴,一點都不像他的爸爸周武帝,倒是很像亡國之君齊後主。這樣一來,命運又給了楊堅機會。一個是雖然暴虐但並不昏庸的皇帝,一個是老成持重、經驗豐富的重臣,楊堅和他的女婿可以說是絕配。兩個人如果配合默契各自發揮優勢的話,也可以把國家治理好,那么事實是不是這樣呢?事實上,楊堅不斷地受到周宣帝的猜忌,有一次還險些喪命,是楊堅憑藉他的老成持重逃過了一劫。但是從宮裡出來以後,楊堅真的害怕了,他知道以周宣帝的脾氣,說不定還會找出什麼藉口來刁難他。雖然這次僥倖出來,但是只要被他盯上,日後終歸難逃一死。那么楊堅究竟如何自保呢?

第6集楊堅輔政
因為周宣帝的猜疑,楊堅的日子過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與其朝不保夕,還不如到外地避避風頭。在周宣帝的寵臣鄭譯的幫助下,楊堅被任命為揚州總管。但任命書下來,楊堅又猶豫了,他眷戀在朝中已經取得的權力和地位,不願意輕言放棄。那么,在猶豫徘徊中,楊堅到底是走還是沒走呢?在這個歷史時刻,朝廷中又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周宣帝突然暴崩。這樣,楊堅在兩個大臣的幫助下,矯詔成了輔政大臣。從朝不保夕、惶惶不可終日的倒霉蛋到北周的輔政大臣,楊堅的這一步的確邁得有點大,他自己都沒有反應過來。那么這就帶來一個問題,楊堅這樣竊取權力也太容易了,難道北周就沒人了嗎,眼看著楊堅篡權就沒有一個人敢出來說話?事實上,儘管顏之儀堅決反對楊堅當輔政大臣,但也獨木難支。在太后楊麗華的支持下,事情已成定局。那么解決了顏之儀的問題,楊堅後面的路就會一帆風順嗎?他還會面臨什麼問題呢?經過一番文攻武衛,楊堅成功地奪取了大權,一次不流血的宮廷政變宣告順利結束。此刻,天下雖然還是北周的天下,但是隨著楊堅冉冉升起,很多人都預感到變天的日子為期不遠了。那么楊堅為什麼能夠兵不血刃地取得勝利?北周的力量為什麼如此不堪呢?

第7集剪除宗室
周宣帝的暴崩,命運之神把楊堅推到了歷史的前台。在劉昉、鄭譯的幫助下,楊堅矯詔當上了輔政大臣。而按照常理,輔政大臣應該在宗室也就是在周宣帝的叔伯或者兄弟中產生,無論如何也不應該落到楊堅這個外戚的頭上,但是歷史的確選擇了楊堅。那么,楊堅輔政,北周的宗室會答應嗎?他們將如何對付楊堅呢?通過非正常手段當上輔政大臣的楊堅,又會如何對待北周宗室?雙方將會展開怎樣的較量呢?經過一番鬥智鬥勇,楊堅成功地解決了京城裡的宗室問題。但是,當時北周最有實力的宗室並不在京城,而是分布在各個地方。一旦他們就地造反,後果也會相當嚴重。那么楊堅又將如何處理京外的王爺呢?按照蒙曼老師的觀點,北周在京外的五個王爺是被楊堅騙到了京城。這樣當然有利於集中打擊。但是,五位王爺畢竟德高望重,對付他們絕不能貿然行動。那么,楊堅的下一步如何走呢?按照史書的記載,楊堅和五個王爺之間的較量如同鴻門宴,每個人都活靈活現,但是蒙曼老師認為正因為如此,所以這段記載的可信度不大,那么,楊堅和五個王爺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第8集三方叛亂
楊堅當上輔政大臣後,一方面穩定朝廷,一方面剷除北周宗室,改朝換代的步伐越走越快。看起來北周變天的日子不遠了,但是事情沒有那么簡單。就在楊堅夢想著改朝換代之際,北周的元老大臣不幹了,他們在地方紛紛起兵,向楊堅發難。作為北周的元老大臣,相州總管尉遲迥、隕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都和楊堅有著相似的政治背景,他們不想讓楊堅獨占了這個便宜。那么這三個總管實力如何?為什麼是尉遲迥首先發難呢?三總管之難是北周末年一次大規模的叛亂,也是楊堅建立隋朝的奠基之戰。如果這場戰爭不能打贏,那么,中原地區就可能會重新陷入分裂之中;相反,如果楊堅贏了,他也就剷除了改朝換代的關鍵障礙。那么,楊堅有沒有贏的把握呢?李穆對於楊堅和尉遲迥來說是一枚重要的棋子,他傾向於誰,誰勝算的把握就比較大。因此,雙方都爭相拉攏李穆。尉遲迥占有感情優勢,楊堅也以情動人,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李穆會傾心於誰呢?他是怎么考慮的呢?

大隋風雲大隋風雲

第9集平定三方
通過矯詔當上輔政大臣的楊堅,馬上遭到了北周元老大臣的反對,以尉遲迥為代表的北周三個總管開始向楊堅發難。與楊堅相比,三總管的力量非常強大,特別是尉遲迥,他不僅兵強馬壯,而且占據了原來北齊的故地,得到了很多北齊復國分子的支持。這樣一來,如果楊堅失敗的話,敗的就不是他個人了,整箇中原地區可能重新陷入分裂局面。相反,如果楊堅贏得這場戰爭,那就意味著他離皇帝之位只有一步之遙。在起兵反叛的三總管中,最難對付的就是尉遲迥,因為他實力最強,如果解決了尉遲迥,其他人就會迎刃而解。在蒙曼老師看來,楊堅派韋孝寬出征,是選對了人,因為此人既是一員勇將,又是一個傑出的戰略家。那么在戰場上,韋孝寬的表現如何呢?當韋孝寬和高熲帶領著隊伍追到相州城時,尉遲迥已經無路可退,雙方的決戰就要開始了。公元580年8月17日,尉遲迥率領13萬大軍傾巢出動,這是一支很大的力量。特別是在這些士兵之中,還有一支黃龍兵,是精銳部隊,有一萬多人,是這支隊伍的靈魂和核心。那么在這場生死決戰中,到底會發生什麼呢?韋孝寬將軍能否贏得這場戰爭呢?尉遲迥自殺後,北周三總管叛亂相繼平定,三總管叛亂是北周末年政治舞台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來勢洶洶、聲勢浩大。但是我們發現,從6月10日尉遲迥起兵算起,直到10月26日王謙被殺,一共才維持了四個半月。而三總管都是實力派人物,為什麼他們敗亡得會如此迅速?蒙曼老師對此有什麼看法呢?在眾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儘管三總管叛亂來勢洶洶,但最終都被迅速平定。平定了三總管,對於楊堅來說,當然是一件大事,為他消除了改朝換代的最後障礙。但蒙曼老師認為,這場戰爭的意義遠遠不止於此。

第10集建立大隋
公元580年,楊堅平定了三總管叛亂之後,他的身份開始不斷地變化,不斷地提升。公元580年9月,楊堅被任命為大丞相,10月又加上了大冢宰,12月,楊堅的爵位晉升為隨王。轉過年來581年2月,周靜帝又把楊堅的職務換成了相國,而且讓他劍履上殿,贊拜不名,加九錫之禮。此時楊堅的身份已經越過正常大臣的紅線,改朝換代只剩下時間問題了。公元581年,楊堅建立大隋,史稱隋文帝。楊堅改朝換代成功,有一個人卻被放到了最尷尬的位置上了。她就是楊堅的女兒,北周太后楊麗華。現在大隋王朝取代了北周,這個前朝太后怎么辦?楊麗華又如何看待楊堅的作為呢?楊堅建立隋朝,從他矯詔輔政開始一直到建隋稱帝,一共才用了九個月的時間,這在中國古代帝王的創業史里,算是比較容易的。楊堅創業之所以如此順暢,當然是利用了前朝太后之父這個特殊的身份。所以清朝的一個學者趙翼說,古來得天下,沒有比隋文帝更容易的了。但是蒙曼老師還認為,其實事情遠遠比這個複雜,那么她為什麼這樣說呢?蒙曼老師認為,北方地區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胡漢融合已經基本完成。這種歷史背景正是楊堅稱帝的天時。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楊堅的天下得來的真是不易。那么在地利和人和上,楊堅又占有哪些優勢,為什麼蒙曼老師認為歷史選擇楊堅還有地利和人和的因素呢?在蒙曼老師看來,歷史選擇楊堅經過了漫長的過程,體現了社會的進步。既然如此,那么楊堅建立隋朝就絕不是一場簡簡單單的宮廷政變,而是一個歷史新時代的開始。新時代就要有新氣象,楊堅建立的隋朝又有哪些新氣象呢?無論是恢復漢姓還是恢復漢制,楊堅所做的工作都是彰顯漢人和漢文化在國家中的主體地位。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建立一個新的政權,要想讓它走穩、走好,不能只靠制度建設,還要樹立相應的政治風氣和政治精神。那么楊堅在隋朝開創之際,它的政治風氣如何呢?第11集萬物維新公元581年,楊堅終於完成了他重要的身份轉變,建立了大隋王朝,成為大隋帝國的皇帝了。隋朝的建立雖然是楊堅搞宮廷政變欺負孤兒寡婦的成果,但是它也是中原地區三百年民族融合的產物,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那么在這個新的時代,楊堅作為一個新上任的皇帝,會有哪些新的舉措呢?事物總是向前發展的,再好的制度也得適應時代的需要。由於歷史的原因,楊堅認為北周的六官制不能適應大隋王朝的要求,所以他廢除了六官制,實行漢魏官制。那么什麼是實行漢魏官制?這個制度是什麼樣的呢? 根據蒙曼老師的講解,可以看出,隋文帝實行的三省六部制,是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所以它一經確立對後世的影響特別大,此後一直到清朝都在延用。那么剛剛當上皇帝的隋文帝,還做了哪些有影響的事情呢?對地方機構的改革,無論是精簡建制還是收回地方行政長官任命權,這裡固然有加強中央集權的意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解決了很多問題。這對於剛剛當上皇帝的楊堅來說,又是一個大的舉措。與此同時,楊堅在法律方面的改革特別引人注目,對後世的影響也特別大,那么隋文帝在法律方面做了什麼改革呢?
第12集妙選賢才隋朝剛一建立,隋文帝就進行了大規模的制度改造。他的三省六部制和《開皇律》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在人們的眼中,隋文帝是一位有為之君。但是我們也知道,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來運行。從用人的角度來講,隋文帝還是一位有眼光的皇帝,無論是李德林還是高熲、虞慶則都能互相補充,這樣一個政治核心配合起來應該是相得益彰了。但是很快,有一個新人打破了這種平靜,開始介入到這個核心之中,那么這個新人是誰呢?他又有什麼本事呢?讓蘇威一個人身兼五職,果然說明蘇威的能力,同時也說明隋文帝對蘇威的信任。可是,槍打出頭鳥,眼看著蘇威的權力越來越大,朝中的其他大臣開始坐不住了,把彈劾的目標對準了蘇威,那么隋文帝將如何處理呢? 李德林是在隋文帝楊堅改朝換代的過程中立下過大功的人,但是同樣被出局了。那么這就給人們帶來一個問題,為什麼李德林的位置會被蘇威取代?李德林的出局,反映出隋文帝怎樣的用人思想呢?
第13集建設新都隋朝剛剛建立之後,隋文帝就進行了三項重大的制度建設。與此同時,他又起用新人,擔任輔政大臣,幫助他治理國家。經過一番制度和人事的變革,隋朝的中央集權顯著加強,整個國家也欣欣向榮。可是,隋文帝覺得還不夠,他還要建一個有形的東西,讓人一看上去,就能感覺到君主至高無上的權威,也感受到這個新王朝的宏大氣魄。這個有形的,天下人都能看到的東西是什麼呢?隋文帝決定要建一座都城。那么隋文帝建造的新城選址在哪裡?新城是什麼樣的?因為各方面的原因,當上皇帝的隋文帝,就很想遷都。可是,遷都是一件大事,不能說遷就遷,要考慮各種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當時國家剛剛建立,財政也不富裕,百廢待興。那么在這種財政不太富裕的情況下,再搞這么大的工程建設,大臣會怎么想?他們能接受嗎?建設新都城,隋文帝君臣已經達成共識,既然決心已下,接下來就是如何實現的問題了。那么在這個大工程的實現過程中,還會遇到什麼問題呢?按照宇文愷的設計,這個新的都城,無論是設計還是文化都稱得上的盡善盡美。但是再完美的設計,只有變成現實才能算是真正的好的作品。這么一個大的工程,對於剛剛建立的隋朝來說,怎么既變成現實又不勞民傷財呢?
第14集降服突厥隋朝建立之後,真是萬物維新,隋文帝建立新制,起用新人,建設新都,整個國家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局面。但是,我們也要知道,隋朝並不是孤立地存在於世界上,它除了要解決國內問題,還要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關係。就在大隋王朝建立後的第二年,隋和突厥之間發生了一場大的戰爭,那么這是怎么回事?從妥協到備戰,隋文帝決定改變以往被突厥人欺負的局面,但是從歷史上來看,自從五胡十六國時代以來,中原王朝跟北方少數民族打仗,基本上沒打贏過。那么,這次隋朝跟突厥交戰會怎么樣呢?無論是英雄的集體還是英雄的個人,可以說隋朝軍隊的士氣很足,戰勝的決心很大。但是自古以來,打仗並不只在戰場上進行,隋文帝不是一個簡單的皇帝,他又使出了另外一招。那么這時候,隋文帝又做了什麼呢?隨著突厥分裂成東西兩個部分,隋朝北部的威脅基本解除。突厥也失去了往日的氣焰,開始向隋朝尋求和親,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隋朝接受不接受呢?要不要做這場和親呢?
第15集隋陳對壘隨著突厥分裂成東西兩個部分,大隋王朝在北方的威脅基本解除。隋文帝可以過他的清淨日子了。但是事實上,隋文帝是一個有野心的帝王,他不但盯著北方,還惦記著南方。隋朝建立時,在它南方的各個小的割據政權已經被陳朝所滅,陳朝已成為和隋朝對峙的南方最大的政權,陳朝都城建康,也就是現在的南京,控制著江陵以東、長江以南的地區。在解決了突厥問題後,隋文帝馬上把目光轉向江南,隋文帝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知道進行統一戰爭,以隋朝現在的實力還不能承受兩線作戰的重負,應該慢慢解決,所以在隋朝建立的最初幾年,他一直致力於對突厥作戰。但是在隋文帝對突厥用兵的同時,他也沒有放鬆對江南的覬覦,那么他都做了什麼呢?隋文帝一方面麻痹陳朝,一方面又消磨陳朝,這種局面一直維持了幾年,表面上看,兩家關係很好。實際上,隋朝一直在摩拳擦掌。但是,當隋朝平陳的工作提上議事日程的時候,問題又來了,畢竟隋陳友好喊了好幾年,現在以什麼理由打陳朝呢? 蓄謀已久的隋文帝終於找到了平陳的理由,可以說萬事具備,軍隊馬上就可以開拔。但是就在隋文帝伐陳的詔令發出去半年之久,卻遲遲未見任何動靜,那么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
第16集一統天下開皇八年,當隋文帝發布詔書宣布弔民伐罪討伐陳朝時,隋朝上下都對這場戰爭寄予了期望。但是我們也要知道,統一戰爭不是一篇詔書就能解決問題的,那是要真刀真槍打出來的。況且,陳朝也立國多年國富兵強,又占有長江天塹的地利優勢。隋朝不下大功夫就可能功虧一簣。從隋文帝安排的將領中,可以看出他的別巨匠心,也可以看出隋文帝對這次戰爭的期望。那么這三個人能不能勝任呢?平陳戰爭進行得如何呢?楊廣的軍隊在楊廣的指揮下兵分四路,由賀若弼和韓擒虎作為先頭部隊率先渡江。趁著大霧的掩映,賀若弼和韓擒虎的部隊神不知鬼不覺地就渡過了長江。在開皇九年正月初一這一天,賀若弼和韓擒虎這兩把尖刀,已經一東一西安插在陳朝的都城建康城的兩邊了,現在他們的任務就是逐步向建康推進,然後等待主力部隊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配合作戰,一起攻克建康城。但是在陳朝這邊,奇怪的事情又發生了。隋朝平陳的戰爭可以說創造了一個奇蹟,整個戰爭不到兩個月,陳朝就迅速地被隋朝拿下。隋文帝一統天下的理想異常順利地完成了。那么陳朝的最後一個國君,陳後主最後跑哪去了?他最終的結局是什麼呢?
第17集再平江南開皇九年,隋文帝發布詔書宣布弔民伐罪討伐陳朝,不到兩個月時間,隋朝就打敗了陳朝,統一了天下,這次平陳戰爭的勝利也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可以說整個戰爭進行得順風順水,大大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也讓隋朝的君臣大大得意了一把。可是呢,誰也沒有想到,就在平陳戰爭結束之後不到兩年,一場席捲原來陳朝全境的叛亂全面爆發了,把隋朝重新拖進了戰火之中。可能正是因為平陳戰爭進行得太順了,所以志得意滿的隋文帝把江南的問題想得過於簡單,於是就用簡單對付簡單。結果招致江南人民的反抗,那么現在就不能再用簡單的辦法解決它了。那么在這個問題上,隋文帝將如何解決?他會派誰去平叛呢?正如蒙曼老師分析的那樣,這次平叛的難度遠遠超出了隋文帝的想像。如果一味地用武力平叛,不但效果微乎其微,而且很難從根本上解決江南問題。消彌政治與文化的分歧,建立新的統一,這是一件極其艱巨而複雜的事情。單純的軍事路線這條路是行不通的。那么下一步應該怎么辦?隋文帝會想出什麼策略來呢?在解決江南問題上,楊廣的懷柔政策果然立竿見影,從根本上解決了江南問題。大江南北並非同質的社會,各方面的差異很大,簡單粗暴的高壓政策無濟於事,並不能安定江南政局。在武力征服之餘,利用當時中國民眾已普遍接受的佛教,來消解南北地域社會心理、文化風俗上的差異,無疑是一個上乘之策。那么這次平叛對於大隋又意味著什麼呢?
第18集計殺大義她本是北周皇室的公主,為了和親遠嫁突厥,成為突厥的第一夫人。當北周政權被隋文帝楊堅取代後,這位公主又被楊堅認做干女兒,被封為“大義公主”。但她對楊堅覆其邦國、滅其宗族的行為無法釋懷,在她心底埋下了一顆復仇的種子,她一直尋找機會試圖報復大隋。但是當她的這個想法還沒有開始實施時,這位大義公主就已經一命嗚呼。這是怎么回事?在她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實上,隋文帝楊堅雖然把大義公主當作隋朝的宗室女兒看待,還給她送禮物表示關心,希望她深明“大義”,維護突厥與隋的友好關係。但是,這只是隋文帝楊堅的表面文章,在他內心始終是難以信任。而就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又發生了一件事,使隋文帝對大義公主的敵意升級了。這是怎么回事呢?在長孫晟面前,大義公主是顯了原形,可以說隋朝的這一招很厲害,這絕對是一個誅殺大義公主過硬的理由。那么事情是不是這樣呢?都藍可汗有沒有為此除掉大義公主呢?在別人的挑唆下,大義公主成了一個政治犧牲品,走完了她的一生。她是一個悲劇人物,她個人復仇的心愿正好和隋朝穩定邊疆的願望發生衝突,而在那個強大的隋朝面前,她也只能成為政治的犧牲品。而隨著大義公主的被殺,隋朝除掉了一個心腹大患,那么接下來,隋朝怎樣和突厥打交道呢?
第19集聖人可汗眾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號稱天可汗,意思是說,他不光是中原王朝唐朝的皇帝,同時還是北方遊牧民族,共同的可汗,這件事一千多年以來,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但是是事實上,中國歷史上,中原王朝的皇帝兼任北方草原民族的可汗,並不是始於唐太宗,而是始於隋文帝,隋文帝被突厥人稱聖人可汗,這也正是天可汗的雛形和開端,那么隋文帝有何德何能,會受到突厥人如此大的敬意呢?
第20集開皇之治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被稱作“某某之治”的時期其實屈指可數,而隋文帝統治的開皇年間,就贏得了這么一個光榮稱號“開皇之治”,從這個稱號我們就可以看出來那一定是一個朝氣蓬勃,充滿希望的年代,那么在隋文帝統治時期社會狀況究竟如何?隋文帝又為此作出了怎樣的貢獻呢?
第21集太子失寵楊勇是隋文帝的大兒子,身為嫡長子的太子地位本來不容挑戰,何況他的政治表現也不乏精彩之處,應該成為一個完美的接班人,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似乎越來越不入父皇母后的法眼,他的太子之位也隨之搖搖欲墜,這是怎么回事呢?楊勇到底做錯了什麼?隋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好皇帝未必是好爸爸,治國有法的人也未必是治國有方,隋文帝當政期間遇到的最棘手的問題其實就是家庭問題,確切的說是太子楊勇的問題,楊勇在開荒元年酒杯里為太子,也一直接受嚴格的政治訓練,本來應該順利接班,但是不只是“太子”這個位置太敏感還是皇帝的要求太高,太子楊勇最終還是出了差錯,讓隋文帝越來越放心不下,那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第22集楊廣結盟由於太子楊勇任性率直,隨心所欲,處處不得隋文帝夫妻的喜歡,而隋文帝的二兒子晉王楊廣則循規蹈矩,少年老成,這使得隋文帝和獨孤皇后的情感天平不由自主地向楊廣傾斜,甚至隱約流露出一點要更換太子的意思,這讓楊廣非常動心但是他也知道廢立太子是一件大事,絕不是僅靠父母的感情傾向,還必需得有強大的勢力支撐才行,那么它到底會尋求怎樣的勢力支撐呢?
第23集高熲罷相在晉王楊廣的推動之下,獨孤皇后和宰相楊素結成了反太子聯盟,對太子楊勇展開內外夾擊,促使隋文帝產生了廢掉太子改立晉王的想法,不過廢立太子是國之大事,還得徵得宰相的贊同,而當隋文帝拿這件事去問老宰相高熲的時候,高熲卻一口否決了,那么高熲為什麼要反對?高熲的反對會給他帶來什麼後果呢?高熲是隋文帝時期的頭號重臣,也是隋文帝和獨孤皇后共同信任的宰相,他為隋朝的建立和發展都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在開皇末期他卻被無情罷官,那么這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第24集東宮易主由於獨孤皇后的挑撥,宰相高熲被隋文帝革職為民,這使得太子失去了一把巨大的保護傘,改立太子的機會終於到了,可是太子楊勇雖然不討父母喜歡,但畢竟沒有什麼大的過錯,廢黜的事情會如何進行呢?隨著太子楊勇的被廢,一個新的歷史人物楊廣開始登上大隋的政治舞台,他就是後來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隋煬帝,那么對於隋文帝廢立太子這件事情,我們今天應該如何評價他呢?

大隋風雲大隋風雲

第25集骨肉相殘開皇二十年隋文帝在晉王楊廣的誘導之下廢掉了太子楊勇,這當然是家庭悲劇,但這並不是隋文帝家庭的惟一悲劇,事實上就在此前後隋文帝還有兩個兒子都遭到了厄運,這兩個兒子一個是隋文帝的三兒子秦王楊俊,另一個則是他的四兒子蜀王楊秀,呢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秦王楊俊死於非命,此後不久,太子楊勇又被廢黜,一年之間兩個兒子連遭不幸,按道理講隋文帝應該有所反思了,也應該格外珍惜剩下的三個兒子,但事與願違,沒過多久他的四兒子蜀王楊秀又倒霉了。
第26集由盛轉衰隋文帝晚年不但家庭變故頻繁,他本人也發生了變化,原本提倡勤儉自律的隋文帝,一改往日的作風,開始放縱自己,那么隋文帝這種心態的變化會給隋朝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開皇九年平陳戰爭結束後,隋文帝的家庭便開始出現一系列問題,太子楊勇被廢,蜀王被廢,秦王夭折,一個好端端的家庭四分五裂,事實上在同一時期,隋文帝不僅是家庭出現了問題他在治國理正方面也同樣出現了嚴重的失誤,隋朝初年那種君臣協力奮發圖強的局面不復存在。
第27集風波再起隋文帝後期,因為一個家庭變故,他的統治心態和朝廷局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而受這些變化衝擊最大的則是新太子楊廣,他好不容易到手的太子地位也變得不穩定起來,那么這個家庭變故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會對政局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隋文帝一生用過兩個年號,一個是“開皇”,一個是“仁壽”。開皇的意思是開啟一代皇家基業,反映出一種創業者激情四射的心態,而仁壽則是希望能夠享國長久,反映出一種守成者的安閒,先創業再守成這本來應該是一種很理想的境界,但實際上非常遺憾,隋文帝仁壽年間沒有像他希望的那樣安逸,反而日益充滿了火藥味和緊張感。楊毗的彈劾讓隋文帝對楊素警覺起來,開始逐步削弱他的權力,但是權力本身是固定存在的,事情也總是要有人做,要想保證國家的正常運作,還要把從楊素手中收回來的權力再分配給別人,那么現在隋文帝找誰做新的依靠對象呢?
第28集文帝之死仁壽四年,一代英主隋文帝走完了他六十四年的人生歷程,崩於仁壽宮大寶殿,他除了留下一個偉大的帝國以外,還留下了一個巨大的謎團,那就是隋文帝時怎么死的?他是正常死亡?還是被人謀殺?謀殺他的人會是誰呢?獨孤皇后去世兩年以後,仁壽四年隋文帝也崩於仁壽宮大寶殿,兩代皇帝交接班,這在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是關鍵期和敏感期,也往往伴隨著流血和陰謀,隋文帝也不例外,隋文帝真的是正常死亡嗎?一千多年來,史學家小說家還有普通人一直眾說紛紜,隨文帝之死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呢?為什麼會出現這么多不同的說法呢?同樣是《資治通鑑》,同樣是文帝之死,司馬光記載了截然不同的兩種說法,而且並沒有做出判斷,但是在其他一些史料里,對文帝之死則有著比較明確的結論,那就是認為謀殺,那么究竟哪一種說法符合歷史的真實,隋文帝真實的死亡原因是什麼呢?
第29集千古文帝在西方人眼中,隋文帝時中國歷史上繼秦始皇之後的第二個偉大的皇帝,但是在大多數中國人的心中第二名的業績是輪不到隋文帝的,在中外人士的心目中隋文帝的形象是不一樣的。從公元581年稱帝,到公園604年崩於仁壽宮,隋文帝楊堅一共當了24年皇帝,他統一中國,確立制度,修訂法律,完成了一件又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堪稱歷史上最高效的皇帝之一,但是同樣是在這24年的時間裡他也誅殺功臣,廢黜太子,給人留下了為證察察,多威少思的印象。隋文帝的功勞真的很大,已經夠得上一代聖君的標準了,可是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一想到聖君人們多半會想到唐太宗而不是隋文帝。隋文帝是一個矛盾的皇帝,他有鮮明的兩面性,只有把這兩方面綜合起來,才能看到一個真實而全面的隋文帝。

上部

01流星王朝
02楊堅出世
03坎坷仕途
04權威震主
05翁婿鬥法
06楊堅輔政
07剪除宗室
08三方叛亂
09平定三方
10建立大隋
11萬物維新
12妙選賢才
13建設新都
14降服突厥
15隋陳對壘
16一統天下
17再平江南
18計殺大義
19聖人可汗
20開皇之治
21太子失寵
22楊廣結盟
23高熲罷相
24東宮易主
25骨肉相殘
26由盛轉衰
27風波再起
28文帝之死
29千古文帝

下部

01悲情天子
隋文帝死後,隋煬帝繼位。隋煬帝諡號“煬”,對君主來說是多么可悲的一個諡號。但是隋煬帝楊廣真的向大家所說的一樣嗎?其實在蒙曼教授眼中,隋煬帝卻有另外的評價。
從隋文帝死後一直到今天,隋煬帝都是背負著弒父殺兄、荒淫無道、淫亂暴政和昏庸無道這樣的罵名,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隋煬帝在位雖然只有14年,但這些年的豐功偉績也不少,有理想、有精力、有才華——修運河、築長城、平突厥。
那么到底該如何評價這樣的皇帝呢?
隋煬帝楊廣
02煬帝其人
仁壽四年,隋文帝暴死宮中。緊接著太子楊廣繼位,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隋煬帝。在他父親隋文帝楊堅和母親獨孤皇后的眼中,二兒子楊廣是一個孝子。在大臣眼中他是一個“幸運王子”。因此,在隋文帝在世之時,隋煬帝楊廣處心積慮、未雨綢繆使得自己走上太子的道路。讓隋文帝看到他的政治抱負和比嫡長子楊勇優秀的一面。
但是正當隋文帝即將與世長辭的時候,隋煬帝楊廣卻沒有壓制住自己,把自己隱藏了二十多年的優秀品質都毀於一旦了。使得他背負著一個千古罵名:荒淫無道。
那么為什麼隋煬帝會在影藏了20多年後暴露,就不能等一等嗎?
03楊諒叛亂
隋文帝第五個兒子,也就是最小的兒子漢王楊諒最受楊堅寵愛。在政治方面是并州總管,掌管山東山西河北的50多個州的兵權;軍事上為了防止突厥進犯,招兵買馬,有不小的勢力。當得知父親出事的時候,楊諒當然要為父報仇、爭奪皇位。在軍事方面,楊諒有很大的優勢;在政治方面,太子楊廣尚未登基,還沒有穩定自己的勢力。那么,在政治和軍事方面都占優勢的漢王楊諒最終會是怎么造反呢?造反的結果又是如何呢?新皇帝楊廣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04建設東都
隋煬帝一生中開鑿大運河、建設東都洛陽、修建隋長成。都是備受爭議。那么,在隋煬帝剛剛即位的時候,也就是大業元年,隋煬帝讓宇文鎧為總指揮,宰相楊素為副總指揮建設了一座熠熠生輝的東都洛陽城。
那么,為什麼隋煬帝要在剛剛繼位的時候就要建設一個新的國都呢?新建的國都和他父親隋文帝建立的西都大興城又有什麼不同點和相同點呢?建造一個新的都城對當時的影響又是什麼呢?為什麼在隋朝這么大的地方偏偏選取洛陽為都城呢?老百姓又有怎樣的看法呢?那么放到我們現在看來,東都洛陽是好是壞呢?
05千秋運河
在傳統史學對隋煬帝的指責中,開鑿大運河無論如何都是罪狀之一,有人說他為了滿足自己巡遊江南的私慾不惜勞民傷財開鑿運河,讓多少百姓無辜慘死,那么隋煬帝開鑿運河真的只是為了飽覽江南美景,運河到底起了什麼作用。
說起隋煬帝,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大運河,有人說“種柳開河為勝游”,批評隋煬帝僅僅為了個人私慾就大興勞役,不惜置老百姓於死地,也有人說“至今千里賴通波”稱讚大運河的開鑿,為溝通南北做出了貢獻,那么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真實原因在哪裡呢?大運河對中國歷史到底意味著什麼?
06巡幸江都
大運河開通後隋煬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巡遊江都,巡遊江都固然讓隋煬帝本人風光無限,但也讓後來的史家小說家捕風捉影,大肆渲染,直至演繹成隋煬帝一生最大的惡狀之一,那么隋煬帝為什麼要隨游江都,為什麼這次巡遊會招致那么多的非議呢?
大運河的開鑿儘管有它利國利民的一面,但它帶給隋煬帝更多的是罵名,而這個罵名的來源之一就是隋煬帝後來的巡遊,那么隋煬帝為什麼非要那么大張旗鼓地游江都,在空前絕後的鋪張浪費之外,巡遊江都有沒有它積極的一面呢?
07揚威塞北
在隋煬帝的一生中,不但有巡遊江南的浪漫,還有過楊威塞北的豪情,歷史上雖然自古號稱塞北苦寒,但隋煬帝出巡塞北的規格和規模一點也不遜於游江南,照樣是花團錦簇,耀武揚威,那么隋煬帝是如何做到這一點呢,他出巡塞北又是出於什麼樣的政治目的呢?
隋煬帝登基以後,馬不停蹄的建東都,開運河,游江都,通過這三次大的動作,有力的鞏固了隋朝的統治,基本解決了大隋帝國西部,東部和南部的整合問題,大業三年,有著長遠政治眼光的隋煬帝又把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挪到了北方,那可是一片由突厥人控制的遼闊土地,隋煬帝到底準備怎樣加強自己在北方的影響呢,他打算如何定位大隋和突厥之間的關係。
08經略西域20120407
開疆拓土,稱霸四方是傳統的帝王夢想,有著雄才大略的隋煬帝自然更是如此。在巡遊塞北草原後不久又把目光轉向了大隋的西部,那裡有著廣袤的土地,和不少擅長經商的民族,對於這片土地,隋煬帝又有著怎樣的構想呢。
隋煬帝無疑是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的眼光不僅盯在內地,也盯在邊疆,躍躍欲試地準備開疆拓土,威加八方,出巡塞北以後大隋王朝地東南北三個方向都已經穩固下來,這時候隋煬帝又把目光轉向了西方,西域,那是傳統的絲綢之路延伸的方向,當年漢武帝曾經把漢朝的勢力發展到這片土地上,這個事實鼓舞著野心勃勃的隋煬帝,那么隋煬帝會如何解決西域問題呢?
09煬帝西巡20120407
隋煬帝在位十四年,他真正住在長安城裡的時間不足兩年。住在東都洛陽的時間不到四年。那么他其他時間都是在各地巡遊。可能有人會說,皇帝整天遊山玩水,這不就是勞民傷財嗎。但是和其他帝王不一樣的是,隋煬帝出行,不是都到那些山清水秀的溫柔富貴鄉去。他去的地方,估計今天的人請您去,您都未必願意去。他從青海翻躍海拔4000米以上祁連山,進入河西走廊,一路上,風餐露宿,冰雪交加,隋煬帝吃盡了苦頭。那么,一個皇帝為什麼不好好待在京城,偏偏要頂風冒雪,長途跋涉呢?
隋煬帝大業五年的西巡,歷時半年之久,遠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事實上,在這樣艱苦的地方徒步穿越,綜觀整箇中國古代史,也只有隋煬帝一個皇帝做過。而對於隋煬帝來說,設定四郡、開通道路還是遠遠不夠的,他不懼艱險,西巡的終極目的在於打通西域,恢復漢家聲威,讓西域各國在政治上都臣服於大隋,在經濟上和大隋經商。那么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隋煬帝又做了什麼呢?
10楊素之死20120408
在隋朝歷史上,曾經有這么一個人,他曾幫助隋煬帝楊廣奪得太子之位,又幫助他平陳平叛,可以豪不誇張地說,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的隋煬帝。此人就是隋朝大名鼎鼎的宰相楊素。但是讓人想不到的是,在隋煬帝心裡,楊素是他最為戒備和猜忌的大臣。這一對君臣關係最為撲朔迷離,那么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按照蒙曼老師的講解,從表面上看,隋煬帝給了楊素至高無上的地位,讓他位極人臣,百僚之首。楊素為隋煬帝南征北戰,勞苦功高。無論是君還是臣都堪稱典範。那么,為什麼蒙曼老師認為這是表面現象呢?在他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呢?
11老臣伏誅20120409
隋煬帝是一個猜忌心很重的皇帝,在他的猜忌之下,功高震主的老臣楊素,被逼而死。這為隋煬帝統治時期的君臣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僅僅在楊素死後的第二年,大隋的朝廷又發生了一起震驚朝野的大案,有人給隋煬帝打了三位元老重臣的小報告,這樣一來,三位元老重臣發牢騷的話,就一字不落地傳到了隋煬帝的耳朵里。按照一般人的想法,這也不是什麼大事,三位元老重臣私下議論議論皇帝,批評幾句朝政,又沒有謀逆的行為,皇帝就算發了脾氣,頂多也就是打打板子,樹立威信而已。而隋煬帝下了一道詔令,這道詔令可以說震驚了朝野,三位元老重臣被隋煬帝一道詔令,在同一天處以極刑。那么,隋煬帝為什麼一點也不顧及君臣關係,要下此狠手呢?這件事情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隱情?隋煬帝毫不留情地誅殺元老重臣,這又給他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
12言者有罪20120410
薛道衡是隋朝大臣,他看不懂人情世故,按照常理來說,這樣的人被排擠出隋朝的中央政府後,也就是在地方任職上要乾到退休了。但隋文帝去世後,走上前台的隋煬帝又想起薛道衡的風采,於是就把他從地方重新召回中央政府。這對薛道衡來說,看似好事,但實際上給他帶來了災難,隋煬帝最後找了一個藉口殺死了薛道衡。表面上的好事變成了最終的壞事,這裡面有著怎樣曲折的故事呢?在這個故事中,又展現了隋煬帝怎樣的人性缺失呢?
13朝廷五貴20120411
隋煬帝登基當皇帝的時候,為了權力的順利過渡,在組建宰相班子的時候,他任命的宰相多是前朝的元老重臣,這個宰相班子的成員權力大,這對隋煬帝有很大的制約作用。猜忌心很重的隋煬帝,當然不滿意這樣的政治結構,於是他就利用各種機會,將這個宰相班子的成員殺的殺,廢的廢,貶的貶,把這個對他有制衡作用的宰相班子徹底瓦解。那么,接下來隋煬帝,又組建了什麼樣的宰相班子呢?
隋煬帝是一個剛愎自用,猜忌心很重的皇帝,為了給自己的統治開闢道路,他對朝廷中德高望重的老臣,進行了血腥的清洗,對於那些沒有什麼政治根基,但是跟自己唱反調的人,甚至僅僅是說了隋煬帝不愛聽的話,隋煬帝處罰起來也毫不手軟,但隋煬帝的能力再強,他也不能孤家寡人,單靠自己一人去處理大隋王朝大大小小的各種事情,他離不開手下的大臣,他還需要替他做事的下屬。那么,隋煬帝有怎樣的用人風格呢?他喜歡什麼樣的人做他的下屬呢?
14立儲風波20120412
隋煬帝好大喜功,又剛愎自用,在他的一意孤行的意志下,大隋王朝已經面臨很多內憂外患,但隋煬帝的麻煩還不止這些,在家庭關係的問題上,隋煬帝也有一個棘手的事情需要處理,這就是太子的人選問題。封建時代的皇帝家庭,家事就是國事,太子的人選問題是關係到國家穩定的大事。隋煬帝最初選的太子楊昭性格溫和,為人忠厚孝順,按照他的這個特點,可以說是非常適合當大隋王朝的守成之君,隋煬帝對這個兒子也是滿懷期待,滿心希望他能繼承江山社稷的。但是天有不測風雲,隋煬帝的希望最後竟然落空了。那么,這裡面究竟出了什麼事呢?誰又會成為新太子的人選呢?
15高調東征20120413
隋煬帝繼位後的,短短几年內,修東都,開運河,鞏固了國內的統一,又北出西巡,宣揚了大隋的國威。隋煬帝創造了,自漢武帝以來,幾百年未有過的富強局面,讓隋朝迅速地達到了鼎盛階段。在北西南三個方向,幾乎都已經臣服,只有東方還未臣服,於是隋煬帝把目光又投向了東方。在經過四年多的精心準備之後,隋煬帝親自踏上了東征之路,那么,隋煬帝為東征做了哪些準備呢?東征的結果又是怎樣的呢?
16玄感敗亡20120414
公元613年,楊玄感趁隋煬帝第二次東征,後方空虛之際,在黎陽起兵反隋。當時李密給楊玄感獻上三策:上策是往東北打,占領涿郡,封鎖臨渝關,切斷隋煬帝的歸路,然後和高元兩面夾擊,讓隋煬帝不戰自潰;中策是往西打,直取大興城,讓隋煬帝有家難歸。下策是就近攻打東都洛陽。楊玄感思慮再三,竟然選擇了下策,率兵攻打洛陽。在洛陽城下,楊玄感曾經一呼百應,集結了十萬大軍。但也同樣是在洛陽城下,楊玄感兵敗西撤,從此踏上了不歸路。那么,楊玄感為什麼要執意攻打東都洛陽?最後又是什麼導致了他的兵敗身亡?
17煬帝失策20120415
楊玄感起兵,僅僅維持了兩個月,就以失敗告終,它不但讓隋煬帝第二次東征功敗垂成,還意味著隋朝末年全國動亂的開始。就在楊玄感兵變的五年之後,隋煬帝身死國亡。這樣看來,這場兵變,無論是對於隋煬帝,還是大隋王朝來說都意義深遠。有人說,如果隋煬帝當年能好好反思一下楊玄感起兵前因後果,也許就不至於亡國。那么,在楊玄感兵變背後,究竟隱藏著大隋王朝怎樣的興衰密碼?在平定楊玄感兵變之後,隋煬帝又將做出怎樣的政治抉擇呢?
18自顧不暇20120416
公元614年,蓄謀已久的大貴族楊玄感忽然切斷隋煬帝的糧道,開始起兵反隋,楊玄感的反叛,讓隋煬帝始料不及,他怎么也沒有想到,身家顯赫的楊玄感會反叛自己。無奈之下,隋煬帝只得派人鎮壓。由於楊玄感準備不足,楊玄感叛亂不到兩個月就被隋煬帝鎮壓下去,但這也給了隋煬帝一個致命的打擊,甚至讓他當眾嗚咽流涕。而更為糟糕的是,除楊玄感之外,天下的反隋武裝已經風起雲湧,隋煬帝此時已經是危機四伏了,那么在這個關鍵時刻,隋煬帝將如何加強自己的統治呢?面對著各地的起義軍,隋煬帝又將如何部署呢?按常理,此時隋煬帝應該好好反思一下,到底是哪出了問題。但是讓人不解的是,楊玄感叛亂剛被平定不久,隋煬帝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19李敏之死20120417
大業十年,隋煬帝可以說已經內外交困,他對外發動戰爭,對內大搞建設,致使男丁屍橫遍野,婦孺哀哀無告。此時的隋朝到處烽煙四起,農民起義已經如火如荼。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隋朝的宮廷里又發生了一起重大的案件,它不但讓皇帝和大臣之間的信任變得脆弱,也讓隋煬帝的統治局面變得更加糟糕。就在隋煬帝一心東征時,有一句讖語悄悄流傳開來,一下子讓姓李的貴族緊張起來,其中李敏受到的懷疑最大。
李敏一案可以說是隋朝歷史上最大的冤案,在這個案件中,隋煬帝採取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來維護自己的統治,使李姓宗族32人處以死刑,那么,隋煬帝這樣做真的使他的統治穩固了嗎?李敏一案給隋朝造成了什麼影響呢?
20雁門之圍20120418
公元615年,已經是隋煬帝統治的第11個年頭了,此時的大隋王朝可以說是內外交困。三次動征的失敗,讓隋煬帝的聲望迅速下降,而大隋王朝內部,也面臨著民眾造反和統治集團內部分裂兩大亂象,真可謂眾叛親離。就在這危機四伏的時刻,隋煬帝又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這是個什麼樣的決定呢?它將給隋煬帝帶來怎樣的後果?
在隋朝內外交困的情況下,隋煬帝不顧國內的亂局,又一次率領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巡視漠北草原。此時距他第一次巡視漠北,已經過去了八年的時間。八年後,隋煬帝還會受到上次那樣的禮遇嗎? 隋煬帝第二次北巡可能是他一生中遭遇到的最危險、也最尷尬的事情了。幸好士兵們憑死保護,各路勤王力量奮勇救援,隋煬帝總算有驚無險,躲過一劫。那么,從雁門脫險後的隋煬帝,會如何兌現被圍雁門時許下的諾言?
21三下江都20120419
大業十二年,也就是隋煬帝統治的第12個年頭,此時的隋煬帝已經經歷了東征之敗、天下大亂之痛和雁門被圍之恥。這些事情就像一記記重拳一樣,每一個都打到隋煬帝的要害之處,讓他痛徹肺腑。就在這種情況下,隋煬帝開始了他第三次下江都的行動。那么,他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還非要到江都去?這一次江都之行將是什麼結果呢?
在蒙曼老師看來,接連經歷了幾次重大打擊之後,隋煬帝原本高昂的精神已經萎靡了。他不再想著如何平復國內外的亂象,進而想通過下江都來逃避問題。隋煬帝糊塗,隋朝的大臣們卻並不都和他一樣糊塗。那么,隋煬帝下江都,大臣們意見如何?他們又會做什麼呢?
22李密崛起20120420
李密,本是西魏北周八柱國之後,有著顯赫的家族背景。大業11年,楊玄感造反,一向胸懷大志的李密也加入其中,但由於謀劃不周,楊玄感造反歷時兩個月,就以失敗告終。楊玄感被弟弟所殺,李密被俘。就在隋朝準備處斬李密的當口,李密略施小計,得以逃脫,從此流落江湖,成為隋朝通緝的頭號逃犯。那么,流落民間的李密都經歷了什麼?為什麼後來成為了大名鼎鼎的瓦崗軍的首領呢?
23中原苦戰20120421
自從投靠瓦崗軍之後,李密就迎來了他人生的春天,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就打破隋朝大將張須陀,奪取重要糧倉興洛倉,取得軍事和政治上的重大勝利。他自己也從一個東躲西藏,無處容身的通緝犯一躍成為瓦崗軍的第一號頭領,受到各路英雄的推戴。他本人又設定官署,建號魏公,離皇帝似乎只有一步之遙。那么,李密是否能夠從此順風順水,還有什麼事情等待著他呢?
24太原起兵20120422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朝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那就是隋和唐。唐朝的很多大臣差不多都在隋朝身居要職。不但是大臣,即便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也是隋朝隋煬帝的表哥。歷史上,再也沒有哪個朝代能像隋唐這樣關係親近。而且人們都知道,李淵也正是通過推翻隋煬帝才當上皇帝的。那么,李淵為什麼要反叛隋煬帝呢?
25關中易主20120423
大業十三年,李淵在太原起兵,舉起了反隋的大旗。這時,天下反隋的武裝已經有很多支了,其中最有實力的就是瓦崗軍的李密。李密也是胸懷大志之人,夢想著改朝換代,自己當皇帝。這樣一來,李密也成了李淵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他不但要打敗大隋,還要牽制住李密,那么,面對著這個有實力的對手,老謀深算的李淵會如何運作呢?
26大廈將傾20120424
隋煬帝三下江都,一方面是躲避戰亂,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在江南經營半壁江山,但是僅僅過了一年多,隋煬帝就慘死於兵變者手中。那么在江都宮中,都發生了哪些事?為什麼本應該忠心耿耿的禁衛軍會造反?
自從公元616年,隋煬帝第三次南下江都之後,天下局勢愈演愈糟:竇建德占據河北大部;李淵攻占首都大興城;李密圍攻東都洛陽;杜伏威占領高郵,直逼江都;甚至後來,就連一直忠心耿耿保護隋煬帝的禁衛軍也紛紛叛逃。那么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隋煬帝是如何應對的?為什麼他明知大禍將至,卻終日醉生夢死?為什麼他明明得到禁衛軍準備叛逃的訊息,卻無所作為?
根據史書記載,司馬德戡他們原本約定,於大業十四年三月十五日集體叛逃。可是就在逃跑之前,一個人的加入,把這場大規模的禁軍逃亡事件,直接改寫成了入宮弒帝的兵變。
27江都宮變20120425
公元618年3月,因為出身關隴貴族集團的宇文氏家族的介入,原本只打算集體叛逃的驍果軍轉而發動兵變。眾所周知,叛逃和兵變具有本質區別,那么,驍果們為什麼會接受這種改變?當時在江都宮外有大將軍來護兒,宮城內有最精銳的給使營守衛。驍果們又怎么能突破重重防線,順利進入江都宮?面對死亡,隋煬帝又會做出怎樣的反應呢?
曾經雄才大略,也曾經殘暴荒淫的隋煬帝,就這樣死於非命。可是,宇文化及對皇室和大臣們的清洗才剛剛開始。追隨隋煬帝來到江都的宗室、外戚基本上都被處死,只有和宇文智及關係密切的秦王楊浩幸免於難,被立為傀儡皇帝。在隋朝大臣中,原本就存在著江南人士和關隴貴族兩大派系。事實上這次江都宮變,就是關隴集團,對於隋煬帝拋棄關中,倚重江南的一個大反抗。那么接下來宇文化及在處理大臣時,會如何平衡南北關係呢?
28隋亡唐興20120426
大業十四年三月,因為江都宮變,一代梟雄隋煬帝走完了他起起落落的悲劇人生。一時之間,大隋王朝風雨飄搖,頓時陷入群龍無首的局面之中,各路反隋力量紛紛稱帝稱王,兩個月後,一個新的政權悄然崛起,它就是李淵建立的大唐王朝。那么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到底發生了什麼?是誰終結了曾經不可一世的大隋王朝?
公元618年,李淵登基稱帝,建立唐朝。儘管如此,隋朝還沒有立即結束。隋煬帝死後,一共有三個打著大隋旗號的皇帝,楊侑只是其中之一。在李淵源的迫使下,楊侑禪讓了,但是其他兩個打著大隋旗號的皇帝還在,只要他們還在,隋朝就還是沒有正式滅亡。那么這兩個皇帝,就是楊浩和楊侗,又將面臨怎樣的結局呢?
秦王楊浩是隋煬帝的侄子,公元618年3月,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後,又命令誅殺隋朝其他宗室。此時秦王楊浩也在江都宮中,因一貫與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化智交往密切,才免於一死,但是最終他也沒有逃脫被殺的命運。這樣三個打著大隋旗號的皇帝就只剩下留守東都的越王楊侗了,那么他將是一個什麼結局呢?
王世充除掉元文都的訊息,一下子讓李密警覺起來,他本能地感覺到情況有變,瓦崗軍與洛陽的聯盟就此終結了,接下來的將是一場惡戰。按常理講,即便如此,李密這邊有兵有糧,即便真的打起來,他勝算的可能性比較大,所以李密很是胸有成竹,而王世充這邊就比較慘了,首先糧食就成問題,那么雙方較量的結果最終如何呢?
29殷鑑不遠20120427
建東都、下江南,隋煬帝有著深謀遠慮的政治眼光;開鑿運河,隋煬帝有著堪比大禹的豐功偉績;巡行西域,隋煬帝有著不輸漢武的歷史貢獻。但是與此同時,他大興土木、游幸江都、東征西討,又留下了好大喜功、濫用民力的罵名。功與過、是與非都在隋煬帝身上同時呈現,就像電池的正負兩極。那么隋煬帝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皇帝?他究竟是英雄還是魔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功過交織的隋煬帝?
按照蒙曼老師的觀點,隋煬帝是一個有魅力、有功業的皇帝,但是既然隋煬帝有這么大的魅力,也建立了那么大的功績,那就應該流芳百世、萬人敬仰,他怎么會亡國呢?而且還頂著一個“煬”的諡號,這可是整箇中國古代最差的諡號了。那么在隋煬帝身上,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反差呢?
隋煬帝有才,他的才足可以建立功業、傲視群雄,但是他的才也足可以讓四海沸騰,民不聊生,因為他沒有愛養百姓的情懷。但是就在大暴君隋煬帝之後,很快就崛起了中國歷史上號稱千秋帝范的聖君唐太宗。歷史為什麼會有這樣戲劇性的呈現?在這戲劇性的背後,究竟是歷史的必然還是偶然呢?
我們看隋煬帝、唐太宗,一個是萬人唾罵的暴君,一個是百世流芳的聖君。但是,誰能想到,這兩個皇帝確是親戚。兩個人,不僅有著相似的出身和性格,還有著相似的志向與能力。既然如此,他們兩人,為什麼會有如此迥異的結局呢?

主講人

蒙曼,女,1975年1月28日出生,河北承德人,母親是滿族人,父親是漢族人,隨父姓蒙。是中共黨員。曾先後就讀於平泉縣第二初級中學和承德市第一高級中學。1992年9月至1999年7月,就讀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先後獲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隋唐史專業,師從榮新江教授;2002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隋唐五代政治軍事史和中國古代婦女史。當選為北京市海淀區人大代表。
代表著作有《中國社會通史·隋唐五代卷》(合著);《唐代前期北衙禁軍制度研究》(專著)。《蒙曼說唐:武則天》《蒙曼說唐:亂世紅顏》《蒙曼說唐:長恨歌》。
2007年11月19日開始,蒙曼主講的三十二集系列講座《武則天》開始在百家講壇播出。該節目主要從武則天入宮開始,講述武則天如何成為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帝。
2008年重登百家講壇,18集《太平公主》講述後武則天時期政局。
2009年12月7日,41集《長恨歌》系列在百家講壇開始播放。講述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一個將大唐一手捧上了天,又將大唐一手推下谷底的人。
2010年至今,蒙曼在百家講壇錄製《大隋王朝》(已更名《大隋風雲》)。在2011年5月14日播出。講述隋朝從興起到兩代亡國的過程,揭示楊堅和楊廣的成功與失敗背後的複雜原因。
蒙曼自稱演講風格不會簡單地按照時間線索去講述,也不會平鋪直敘地介紹,而是帶著問題講,用懸疑去吸引觀眾。節目播出後,受到大量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