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李揚鑒,1934年出
生於廣東揭西,1955年
畢業於東北工學院(現
為東北大學)。化工部
化學礦產地質研究院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政
府特殊津貼獲得者。長
期從事地質構造研究。
近10年來,先後在國
內外學術刊物學術會
議公開發表了《若干構
造地質理論問題的新
認識》、《中國東部中、
新生代斷陷盆地成因
機制新模式》、《弧後盆
地成因機制新模式》和
《論縱彎褶曲構造應力
場及其斷裂系統的分
布》等10多篇論文,創
立了多個新概念新模
式,並作為課題組主要
負責人之一提交了《遼
東―吉南地區硼礦床
控礦構造研究》科研報
告。這些成果分別榮獲
化工部地質科技成果
獎一等獎和化工部科
技進步獎三等獎。
作品目錄
目 錄第一章 岩石圈的層圈結構
第一節 大陸岩石圈層圈結構的形成及構造意義
第二節 大陸岩石圈各個層圈的性狀
一、蓋層
二、上地殼結晶基底剛硬層
三、中地殼塑性層
四、下地殼剛硬、軟弱複合層
五、莫霍面過渡帶
六、岩石圈地幔剛硬層
七、軟流層
第二章 岩石圈的動力類型及其構造作用
第一節 地應力分布狀態、岩石力學性狀與正斷層成因類型
一、地應力分布狀態
二、岩石力學性狀與正斷層成因類型
第二節 地球鏇轉力及其構造作用
一、地球自轉及其變化
二、緯向慣性力的分布及其構造作用
三、經向慣性力的分布及其構造作用
第三節 地球重力及其構造作用
一、重力的分布
二、板塊漂移
三、正斷層的形成及垂向錯動
第四節 地球熱力及其構造作用
第三章 盆-山系的成因機制及演化
第一節 箕狀斷陷盆地的形成
第二節 箕狀斷陷盆地構造形態的演變及其地質特徵
一、兩塹夾一壘構造系的成因
二、南秦嶺泥盆紀―中三疊世兩塹夾一壘構造系
三、華南震旦紀―早古生代盆-山系
第三節 斷隆山的形成
一、斷隆山的成因及地質特徵
二、正斷層下盤隆升成因評述
第四節 與盆-山系有關的地質現象成因
一、重熔型花崗岩
二、變質核雜岩
三、地熱
四、地震
第五節 盆-山系的演化
一、地幔隆起
二、岩石圈深部伸展構造的形成及演化
三、石油成因探討
第四章 沖疊造山帶的成因機制、構造特徵及有關地質現象
第一節 俯衝型沖疊造山帶的成因機制、構造特徵及有關地質現象
一、俯衝型沖疊造山帶的成因機制及有關地質現象
二、俯衝型沖疊造山帶的構造特徵及有關地質現象
第二節 仰沖型沖疊造山帶的成因機制、構造特徵及有關地質現象
一、仰沖型沖疊造山帶與俯衝型沖疊造山帶的比較
二、仰沖型沖疊造山帶的構造特徵及有關地質現象
第三節 複合型沖疊造山帶的成因機制、構造特徵及有關地質現象
一、龍門山造山帶
二、九嶺山南緣逆沖推覆構造帶
第四節 大陸造山帶基本特徵及成因評述
一、大陸造山帶基本特徵
二、大陸造山帶成因評述
第五章 大陸邊緣的構造演化
第一節 被動大陸邊緣與主動大陸邊緣
一、被動大陸邊緣
二、主動大陸邊緣
第二節 弧後盆地的成因機制
一、弧後盆地成因評述
二、上馱板塊受力狀態和變形特徵
三、弧後盆地的形成及演化
第三節 青藏高原隆升及有關地質現象的成因
一、青藏高原地區的構造演化
二、青藏高原上地殼縱彎隆起的成因及對地殼增厚和熔融層形成的作用
三、青藏高原斷裂系統的成因
第六章 大陸層控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