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體育總會

2012年大連市體總協助市體育局要把民眾健身設施建設作為重點工作,全力推進。 舉辦體育科普講座,健全大連市國民體質監測系統,使體育科研更好地服務市民健身。 根據全運會競賽要求,大連市體總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繼續推進市體育中心、普灣新區體育中心等全運會續建工程。

目標任務

2012年是大連市全面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做好全運會籌備工作的攻堅之年。大連市體總作為全市體育民間組織的主管部門堅持以籌備十二屆全運會為工作重點,以鞏固提升大連體育名城地位為目標,堅持“一個中心、兩條主線、三個協調發展、四項工作任務”的工作思路不動搖,搶抓機遇、紮實工作,努力開創體育工作新局面。

體育服務體系建設

以開展“迎全運”系列活動為契機,推動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深入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和《全民健身計畫(2011-2015年)》,緊緊抓住承辦第十二屆全運會項目的契機,堅持惠民宗旨,全力推進民眾體育工作構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1、廣泛開展民眾體育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體育健身活動是民眾體育工作的生命力。大連市體總通過明確主題,即“迎全運、愛家鄉、建遼寧”主題貫穿全年各項民眾體育活動始終;突出重點,做好第十二屆全運會火炬傳遞、群先表彰等各項籌備工作,擴大徒步大會、登山大賽等24項特色市級品牌活動的影響,創新民眾體育活動的載體;體現特色,開展“一區(市、縣)一品一示範”創建活動,體現全民共享全運的氛圍,使廣大人民民眾以參與健身活動的形式,喜迎全運會的召開。
2、加快建設民眾健身設施。民眾健身設施是提高體育公共服務能力的基礎保障。2012年大連市體總協助市體育局要把民眾健身設施建設作為重點工作,全力推進。爭取新市民健身中心早日對外開放、服務大眾。新建1個足球活動專區、1個體育公園、30條健身步道、40個網式足球場、60個街頭籃球場等健身場所,完成100個農村鄉鎮籃球場、100個社區健身活動室和100條健身路徑建設任務。同時加強全市開發區域體育健身設施建設的監督指導,支持長興島、花園口建設國民體質監測站。支持學校體育場地設施有計畫、分步驟向社會開放。啟動為社會體育指導站更新電子音響設備工作。
3、加強完善民眾體育組織。民眾體育組織是開展民眾體育工作的依託和保障。大連市體總在具體的工作中進一步完善各級民眾體育組織,發揮體育總會和各單項體育協會作用,提高各級協會在指導民眾健身活動方面的能力。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全年計畫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一級150人、二級700人、三級1500人。建立全民健身科學指導中心,組建萬名由專家學者、教練員、運動員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參與的全民健身志願者隊伍舉辦體育科普講座,健全大連市國民體質監測系統,使體育科研更好地服務市民健身。
4、建立民眾體育發展長效機制。大連市體總借鑑先進經驗,積極探討制定大連市開展民眾體育工作經費保障的長效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全民健身活動經費不足的問題。加強協調,發揮現有政策最大保障效力,讓市民民眾分享更多發展成果。各區市縣都將全民健身事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研究體彩公益金使用模式,爭取出台更多“反哺”全民健身的公益金使用政策。引導、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體育事業,助推全民健身事業的不斷發展。

體育競技意識建設

以全運會影響力為驅動,推動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升。大連市體總搶抓全運機遇,著眼省運目標,突出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宗旨,以創新的發展思路,完成好訓練、參賽等工作任務,充分發揮競技體育凝聚人心、振奮精神激勵鬥志的作用。
1、強化訓練基礎。要努力完善業訓體系,不斷提高訓練質量。大連市體總一是完善管理體系,制定《大連市體育局直屬訓練單位管理實施細則》,規範管理訓練工作和優秀教練員、運動員的註冊工作,保障高水平競技人才為我所用;二是完善激勵機制,出台《大連市區市縣運動員輸送獎勵辦法》,提高輸送獎勵標準,鼓勵更多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脫穎而出;三是完善訓練體系,統籌協調國家級、市級後備人才基地和基層傳統項目學校的訓練,形成人才梯隊的拉動效應。在全力扶持現有2個國家級後備人才基地的基礎上,爭取再創1至2個國家級後備人才基地。繼續加大對6所市級體育後備人才重點基地的扶持力度,增設單項後備人才基地。要積極協調教育部門,對126所市級傳統項目學校進行調整,完善全市訓練項目布局。
2、明確訓練目標。豐富的競技體育人才儲備是確保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大連市體總在體育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中嚴格把握標準,講求人才效應。一是做好運動員選材工作,把好入口關,形成全局把握、政策配套訓練單位明確標準、區市縣積極配合、單項分別實施的運作模式,嚴格運動員試用期;二是研究教練員聘用辦法立足遼寧、面向全國引進高水平專才,對符合上崗的早日競聘上崗,對成績突出的儘快入編;三是確定預期目標,出台《大連市體育局參賽遼寧省十二屆運動會目標管理責任制實施辦法》,確定各參賽代表隊的組織機構量化奪牌指標,分解責任到人,做好參賽人員的規範化管理和訓練備戰工作。立足於優勢項目育才,參照省運會30個競賽項目,確立全市奪牌的優勢項目。有計畫選送優秀教練員進行培訓,鼓勵更多教練員自學。
3、提高辦賽能力。全運會的各項籌備工作最終要落實到競賽上。因此,大連市體總認為競賽的各項籌備工作異常重要。一要抓好測試賽。要高度重視全運會承辦項目測試賽,按照全運會標準,提前做好比賽器材、設備的準備工作,把測試當實戰、把賽場當考場,努力提高辦賽水平;二要做好參賽奧運會大連籍運動員的跟蹤服務工作。參加奧運會既是為國家爭光的機遇,又是展示大連運動員精神風貌的舞台,要把跟蹤服務擺在重要的議事日程;三要圍繞訓練組織好單項大獎賽,以賽代練,推動競技水平的提高。四要出台《2015年大連市第十一屆運動會競賽規程》,制定等級運動員、教練員審批辦法,規範辦證工作。
4、抓好體教結合。體教結合是培養青少年運動員成才的重要舉措,大連市體總要求各級組織、訓練部門都要給予高度重視,積極主動與教育部門配合,按照國家體育總局提出的要求,抓好落實。一是出台《大連市體教結合實施方案》,提出適合大連特點的體教結合辦法;二是明確重點,圍繞田徑、足球、籃球、排球、桌球等項目重點實施,探索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三是全面落實,各訓練單位、區市縣都要按照體教結合的實施意見抓好相關工作;四是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不斷提升綜合素質。
5、推動足球發展。大連市體總認真落實《大連市足球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突出重點,抓住主線,做好三項保障工作。一是以訓練為重點,以“青少年綠茵工程”(校園足球)和競技足球為主線,做好重視程度保障管理體制保障、經費使用保障。二是全力辦好“市長杯”、“區長杯”、“校長杯”、“園長杯”系列比賽,積極籌備好大學生“市長杯”足球聯賽,創建東北亞青少年足球競賽平台。三是加強溝通,合理編制大連賽區各項賽事日程,組織好中超、中甲、足協杯、女足、五人制各項比賽,組織好市民業餘足球聯賽,推動我市足球再創佳績。

場館等載體建設

以全運會場館等載體建設為助力,推動體育產業加快發展。全運會大連賽區比賽場館的陸續建成,給廣大市民健身娛樂和體育消費帶來了便利,也給大連市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了良機。
1、加快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公共體育設施是城市綜合功能的重要載體,也是發展體育事業的重要物質基礎根據全運會競賽要求,大連市體總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繼續推進市體育中心、普灣新區體育中心等全運會續建工程。完成對金州新區體育場等場館的維修改造任務。大力推進西崗區新市民健身中心建設,協調推動沙河口區市民健身中心選址工作,力爭實現全運會前各區市縣均有一個健身中心的目標。要加強協調,儘快啟動解放路體育公園、專業足球場、火車頭體育場、大連航海運動訓練基地、大連射擊運動訓練基地等建設項目,實現大連公共體育設施的跨越式發展。
2、加強體育市場開發。體育市場開發是體育產業發展的基礎工作之一,大連市體總要求必須做好全市體育市場資源的調查研究、合理配置,綜合利用。一方面要增強體育市場開發意識,充分利用大型賽事活動所蘊含的商機,充分利用現有的體育資源創造效益;另一方面要使用好全運會市場開發平台,既要做好全運會各項目的開發工作,又要為今後體育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礎,既要做好全運會各項落地服務,又要主動出擊、爭取商機。
3、以全運會文化元素為視角,探索體育文化新趨勢。大連市體總認為體育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有著獨特的本質內涵和精神價值。體育事業的發展與興盛是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的內在要求,大連市體總深刻領會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努力探索全運文化元素,豐富大連體育文化內涵,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4、提高體育文化品質。體育文化品質的提升需要體育工作者勇於進行體育文化的實踐。大連市體總緊緊圍繞“體育名城”、“足球城”、“游泳之鄉”、“田徑之鄉”等城市美譽展開工作,以活動為載體、文化為要素,大力加強體育文化建設。舉辦第三屆體育文化節,豐富活動內容、增強活動內涵;舉辦第七屆國際武術文化節,提升活動品位、擴大活動影響。編撰《大連民眾體育文化叢書》、《大連足球文化叢書》,使大連優秀體育文化得到傳承使大連體育文化在實踐中不斷豐富。
5、擴大體育文化交流。體育文化交流是豐富體育文化的重要形式,大連市體總欲借承辦全運會之機,以重大活動為載體,與友好國家、城市之間進行廣泛體育交流,不斷提高大連體育影響力。重視足球文化研究,積極推動東北亞乃至更大範圍的足球交流活動。重視大連國際馬拉松、大連國際徒步大會、大連國際武術文化節、大連國際冬泳節等賽事活動的國際間體育文化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