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謝集

大謝集 鎮名,位於山東省巨野縣城東南26公里。東與陶廟鎮相接:北與大義鎮交界;西與章縫鎮和營里鎮接壤;南與金鄉縣和成武縣相連。處於巨野、金鄉、成武、嘉祥四縣等距離中心。

地理位置

大謝集鎮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有文字記載史達2000多年。商朝首建甲父國,西周初武王封周公之子茅叔於此地,改為茅國。秦時設昌邑縣,隸屬碭郡。西漢初在昌邑設山陽國,封梁孝王之子劉定為國王。漢建元五年(前136年),改山陽國為山陽郡,漢武帝開漢四年(前96年),改山陽郡為昌邑國,封其五子劉骨尊為昌邑王。

轄區介紹

昌邑古城處在一個盛產五穀的富庶地區的中心,因此就成了當時的經濟都會。北方的牛馬牲畜,南方的絲茶竹器, 東方的魚鹽海產,西方的皮革紋族,都可以在昌邑買到,商業貿易發達,全國各地的特產都齊聚此地,形成了貿易特資集聚地。從1977年出土的1056件文物的禹梁山漢墓隨葬物品中可以看出,當時昌邑不僅桑麻遍野,盛產五穀,而且有了比較先進的冶鐵工廠。據查證,古城內外,地上地下的丈物古蹟極為豐富,除已在禹梁山發掘了漢昌邑王劉骨尊之墓外,還有梁王彭越墓、漢荊州刺史李剛墓、漢御史大夫卜式墓、西侯樓文化遺址、兗州刺史楊叔恭碑等。東漢時,城內建有一佛塔,名昌邑塔,為全國少有的古塔之一。由於以後幾次大的黃河決口,這座雄偉的古城便長眠於地下了,但每遇陰雨煙霧天,人們仍然隱隱約約可以看到這座古城的城門、城垛、垣牆、宮殿,這就是著名的巨野八景之一一“昌城煙雨”。昌邑還是東漢名儒楊震辭金之所。清代之人在昌邑立了楊震辭金碑,碑陽刻“楊震卻金處”五個大字,碑陰刻有楊震的生平和政績。西漢、東漢、三國、兩晉、隋唐均在此建都設郡,一度成為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交流中心。
新中國成立後至1955年8月,由十區區公所改稱謝集區公所。1958年3月改設謝集鄉人民公社。1982年1月改為大謝集人民公社。1983年4月改為大謝集鄉。1984年1月改為大謝集鎮。全鎮現轄74個行政村,5.3萬人,7.4萬畝耕地,主產棉花、大蒜,素稱“山東棉花第一鎮,優質大蒜主產區”。大謝集鎮領導班子團結、務實、開拓、進取,諸項工作走在了全縣、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先後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榮獲省級“文明衛生城鎮”稱號;鎮政府被推薦為“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鎮黨委被評為“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區黨建工作先進單位;全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全區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區信訪工作先進單位;全縣招商引資工作先進單位;全區文體工作先進單位;全區小城鎮建設先進鄉鎮;連續六年榮獲全市計畫生育工作一等獎。
近年來, 大謝集鎮先後高標準規劃建設了棉花加工園區和大蒜儲藏、加工園區。棉花加工園區位於鎮駐地北部,規劃面積300畝,於2001年完成道路、排水、消防等基礎設施。企業已達43家,固定資產投入8200萬元。其中巨野縣錦源棉花加工有限公司2001年12月正式成立。同年獲得國家計委等7部門的資格認證。該公司固定資產3680萬元,流動資金4000萬元。下轄36個加工車間,職工620人。配有先進的加工設備,設有高標準的質檢室、試軋室、分級室、小樣儲藏室。產品全部由省纖檢局進行質量檢驗,確保了產品質量。每年加工皮棉60萬。
銷往上海、江蘇、安徽、廣東、西安、青島等全國各地。年銷售收入3.7億元,年實現利稅2300萬元。已成為全省最大的棉花加工企業。11家油料加工企業,日加工棉籽300噸,是目前全市油料加工能力最大的鄉鎮。該園區主要招商目標瞄準了棉花的深加工項目,現正積極和有關單位聯繫,籌備新上紡紗、印染、織布等項目,拉長棉花產業鏈,推動相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大蒜儲藏加工園區位於謝集南部大蒜主產區的中心,占地面積260畝,現已入園25個企業,固定資產投資4800萬元。主要匯集了11座恆溫庫,6家蒜乾廠,一家果菜加工廠,一家大蒜銷售公司一一佳農公司,其中3家企業擁有自營出口權。11座恆溫庫年吞吐量達3.2萬噸,6家蒜乾廠日加工鮮蒜200噸,年產蒜乾54噸。
巨野縣佳農果蔬有限責任公司位於巨野縣大謝集鎮大蒜儲藏加工園區的中心,是2002年元月8日註冊成立的私營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310萬元,主要從事大蒜、生薑、花生、辣椒、蘋果、梨等農副產品的收購、加工與出口,擁有自營進出口權。公司現有本科學歷以上的人才6人,人人通曉外語、外經貿、電腦操作,造就了一支業務素質高,辦事幹練、意識超前的隊伍。截止到2002年底,已累計出口大蒜12000噸,生薑1200噸,蘋果100噸,梨120噸,出口創匯310萬美元。產品銷往德國、荷蘭、斯洛維尼亞、法國、西班牙、澳大利亞、斐濟、摩洛哥、哥倫比亞、巴拿馬、巴西、智利、美國、南非、中東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佳農公司已成為全縣出口創匯“農”字型龍頭企業。同時該公司正在籌建蒜容加工廠。坤達果菜加工廠主導產品有各種規格的蒜粒、蒜粉,兼營各種蔬菜和上特產品的脫水加工,冷藏與行銷,產品全部出口。園區的經營正迅速由初級農產品的流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農產品深加工轉變。二、三年內,大謝集鎮將建成大蒜生產、流通、加工、出口為一體的特色產業基地。
2002年下半年,大謝集鎮以謝陳路為主線,規劃了謝西養殖小區,占地面積300畝。現有9個養殖廠已經進入該小區,其中三個養牛場,四個養羊場,2個養雞廠。截止目前,牛存欄量已達168頭、羊500隻、雞2萬隻,養殖小區的建設帶動了全鎮畜牧業的大發展。截止目前,全鎮新發展養殖小區3處,規模養殖場17個,新增養殖大戶89家,新培植專業村3個,全鎮共新增牛1000頭,羊3萬隻,豬1.8萬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