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牛村

大西牛村隸屬於泰安市岱嶽區夏張鎮,望有志之士前來投資辦廠興業。

村情概況

大西牛村隸屬於泰安市岱嶽區夏張鎮,望有志之士前來投資辦廠興業。
村名來歷:神奇傳說----
據傳很久以前,牧童進山放牛,每天在山上數總是多三頭牛,下山來多的三頭牛又不見蹤影。一天,南方一風水先生到泰山降香路過此地,發現牛群中有三頭金牛。這先生行路一天十分口渴,就走到山腳下的瓜棚里找水喝,種瓜老漢見是外地人,就客氣的打開了一個又大又甜的西瓜讓其享用。先生十分感激,對老漢說:“這山上有三頭金牛,夜間就到山下喝泉水您春天種上燒瓜從種瓜到瓜熟足一百天時,用此瓜深夜到泉邊打金牛,可獲其金身,”老漢照此種上燒瓜,天天數,夜夜盼,到了99天,眼見燒瓜即將瓜熟蒂落,他急不可待,摘下燒瓜去打金牛,他將燒瓜狠勁投出之後,三隻金牛一聲長吼,三道金光劃破夜空而去,一頭吼聲不停的跑到山北面村中臥了臥,故名“臥牛石村”,一頭大個的竄到山南村西邊臥了臥,故名“大西牛村”,另一頭一道金光扎在了懸崖峭壁上,撞出了一個山洞,故名“金牛洞”。天亮時,老漢來到泉邊只撿到了一隻金牛角。相傳,農曆七月七夜深人靜時,若置身洞中,仍能隱隱聽到金牛的吼聲,後人稱此山為“金牛山”。, 金牛洞山位於鹿嶺關以南,無梁殿之東,山上植被繁茂,樹木旺盛,擊敗年的古梨樹漫山遍野,春天梨花如雪金秋碩果飄香,在金牛山東北峭壁上有一山洞,叫“金牛洞”,此洞之神奇,有詩為證。“金牛山上金牛洞,觀其探險入洞中,涼風颼颼吹身過,炎夏好似過隆冬。三九嚴寒把洞進,一股春風撲面迎”。
地處泰山、汶水之間,位於山東省泰安市的大汶口盆地,內賦石膏、岩鹽、鉀鹽、自然硫等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是山東乃至全國著名的“鹽盆”之一。自上世紀60年代,山東省地質五院的地勘隊伍就涉足這裡,對大汶口盆地進行了大量的勘探工作。經過數十年、上百次的地質勘查和綜合研究工作,取得了豐富的地質資料,結果證實大汶口盆地是一個特大型鹽類礦床聚集地,地下資源不僅儲量驚人,而且層數多、厚度大、品位高、易開採,個別礦產無論儲量或品位在全省乃至全國首屈一指。據地質報告顯示,大汶口盆地內自然硫分布面積29.65平方公里,資源儲量31.90億噸,列亞洲第一;石膏分布面積204平方公里現已探明儲量360.51億噸,預測遠景儲量667.42億噸,資源儲量列全國第一;岩鹽分布面積36.44平方公里,探明B+C級儲量32.62億噸,D級資源量42.59億噸,總計75.21億噸,列山東全省第一。是重要的建材、化工資源基地。 最近發現的新“鹽盆” 位於大汶口盆地北部的次級盆地大西牛窪地,該窪地位於泰安市岱嶽區夏張鎮楊家坡一帶,地處大汶口盆地東向-馬莊窪地北側。本次由山東地礦局第五地質礦產勘查院實施完成的楊家坡石膏礦ZK01孔,孔深達1170米,主要岩鹽礦層在900-980米間,在礦段內分布範圍較廣,累計見礦9層,礦層厚度一般在3.13-4.35米。礦石類型為塊狀岩鹽,礦石質量較好,品位在80-90%之間,夾石及雜質含量較少,預計新增岩鹽資源量將超過1億噸,該項目還同時探求石膏遠景資源量在10億噸左右。新發現的岩鹽礦層質量穩定,經濟技術條件優越,具備建設大型化工、建材基地的資源條件,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目前,大汶口盆地內已有泰山鹽化工、康億家石膏建材、岱嶽精製鹽等多家化工、建材企業,經濟效益顯著。 據了解,這次發現的大汶口盆地新“鹽盆”,內賦岩鹽礦床屬典型的層控礦床,形成於古近紀斷陷盆地,屬內陸湖相沉積礦床。ZK01鑽孔成果進一步擴大了大汶口盆地內岩鹽分布面積和資源量,對於大汶口盆地內的深部地質找礦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山東省地礦五院在泰安市岱嶽區夏張鎮楊家坡一帶實施的ZK02孔正在鑽進之中,繼續在該地區地進行岩鹽與石膏礦的勘探工作,最終查明楊家坡礦段的石膏、岩鹽資源量,為地方礦業經濟發展提供後備資源保障。
夏張鎮地處區境西南部,北靠道朗鎮和天平街道辦事處,南接肥城市過村鎮。東與滿莊鎮、馬莊鎮相連,西與肥城市儀陽鎮為鄰。面積117平方公里。鎮機關駐夏北村,距泰城15公里。泰東公路橫穿全鎮,即將修建的104國道改線工程在鎮北穿過。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90.8畝(其中:田 畝,地490.8畝),人均耕地2.3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 8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畝,主要種植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0畝,其中養殖面積0 畝;草地0 畝;荒山荒地 600畝,其他面積209.2 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 路、通點 、通 (或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 0戶通自來水,有 0戶飲用井水,有 5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 %)。有54戶通電,有0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0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和%);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2戶(分別占總數的4 %和4 %)。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 路(或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 路面(水泥路、柏油路、彈石路或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1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 6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0輛,拖拉機 1輛,機車1 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0戶;建有小水窖 35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 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 畝,有效灌溉率為 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5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8.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2.5萬元,占總收入的38%;畜牧業收入9.4萬元,占總收入的 3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50頭,肉牛16頭,肉羊 0頭);漁業收入 0萬元,占總收入的 0%;林業收入1.5 萬元,占總收入的4%;第二、三產業收入3.1萬元,占總收入的6%;工資性收入 22萬元,占總收入的37%。農民人均純收入9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46人(占勞動力的17.8 %),在省內務工25人,到省外務工2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玉米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22.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60%。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種植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擁有企業0 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0 個;專業合作組織0 個,其中,已登記註冊 0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數0 戶。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4戶,共鄉村人口216人,其中男性109人,女性107人。其中農業人口180人,勞動力135人。該村以漢、彝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 族 184人, 彝族32 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 人,占人口總數的0%(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6 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 62%;享受低保0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水磨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6 公里,距離鄉(鎮)衛生院23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 0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 4戶,占農戶總數的7 %。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營地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水磨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6公里,距離中學2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2人,其中小學生20人,中學生2 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人畜飲水困難(主要突出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人畜飲水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由各村提供)。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核桃(如發展 特色產業,種植面積2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 100頭、牛 6頭、羊45 只;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4 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 900元增加到11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