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大衛·勞萊·喬治,第一代德威弗爾的勞萊·喬治伯爵,OM,PC(David Lloyd George, 1st Earl Lloyd-George of Dwyfor,1863年1月17日-1945年3月26日),英國自由黨政治家,在1916年至1922年間領導戰時內閣,在1926年至1931年間擔任自由黨黨魁。在擔任公職期間,他引入了多個改革,為現代福利國家立下了基石。勞合·喬治是最後一位自由黨首相,他的主要支持者並非自由黨人,卻是保守黨人。自由黨後來分裂,不再是一個主要的政黨。十年後,他再度擔任自由黨黨魁,卻再無能力重返唐寧街10號。
勞合·喬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領導大英帝國擊敗德國及其盟友,這是他做過的事情當中,最為人所知的一件。他是巴黎和會的主要與會者之一。勞合·喬治支持福音神學,是20世紀的自由主義的標誌,被認為是福利國家的創始人。歷史學家認為他是20世紀的英國首相中,對英國公眾生活影響最大的一位,因為他在一次大戰期間領導英國,在一次大戰後重塑歐洲,在一次大戰前引入社會福利制度。
有很多英國首相是訟務律師,但只有勞合·喬治是事務律師。他也是唯一一位威爾斯人英國首相,也是唯一一位以英語為第二語言,以威爾斯語為第一語言的英國首相。在MORI的一個調查中,勞合·喬治的評價在歷屆英國首相中位列第三。他入選2002年的調查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
出生 | 1863年1月17日(1863-01-17) |
英國英格蘭曼徹斯特Chorlton-on-Medlock | |
逝世 | 1945年3月26日 (82歲) |
英國威爾斯卡那封郡LlanystumdwyT? Newydd | |
國籍 | 威爾斯 |
政黨 | 自由黨 (1890年–1916年)及(1924年–1945年) |
國民自由黨 (1916年–1924年) | |
配偶 | 瑪格麗特·勞萊·喬治 |
弗朗西絲·史蒂文森 | |
子女 | 5名 |
專業 | 律師 |
政治家 | |
信仰 | 非國教會基督教信徒 |
任職經歷
聯合王國首相 | |
任期 | |
1916年12月7日 – 1922年10月22日 | |
君主 | 喬治五世 |
前任 |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 |
繼任 | 安德魯·博納·勞 |
財政大臣 | |
任期 | |
1908年4月12日 – 1915年5月25日 | |
總理 |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 |
前任 |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 |
繼任 | 雷金納德·麥肯納 |
陸軍大臣 | |
任期 | |
1916年6月6日 – 1916年12月5日 | |
總理 |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 |
前任 | 基奇納伯爵 |
繼任 | 德比伯爵 |
軍需大臣 | |
任期 | |
1915年5月25日 – 1916年7月9日 | |
總理 |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 |
前任 | 職位創設 |
繼任 | 埃德溫·塞繆爾·蒙塔古 |
貿易委員會主席 | |
任期 | |
1905年12月10日 – 1908年4月12日 | |
總理 | 亨利·甘貝爾-班納曼 |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 | |
前任 | 索爾茲伯里侯爵 |
繼任 | 溫斯頓·邱吉爾 |
自由黨黨魁 | |
任期 | |
1926年10月14日 – 1931年11月4日 | |
總理 | 拉姆齊·麥克唐納 |
斯坦利·鮑德溫 | |
前任 |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 |
繼任 | 赫伯特·塞繆爾 |
國會議員(卡那封郡選區) | |
任期 | |
1890年 – 1945年 | |
前任 | 埃德蒙·斯韋特納姆 |
繼任 | 西邦·戴維斯 |
早年
勞合·喬治生於英國曼徹斯特Chorlton-on-Medlock,他的祖先是威爾斯人,他本身也操威爾斯語,在威爾斯的環境下長大。到目前為止,他是唯一一位曾經擔任英國首相的威爾斯政治家。他的父親是威廉·喬治(William George),是一位教師,曾經在曼徹斯特等地任教。1863年3月,威廉回到鄉下Pembrokeshire養病。回到Pembrokeshire後,威廉開始耕田,但在次年6月因為肺炎而病逝,得年44歲。他的母親伊莉莎白·喬治(Elizabeth George)出售了田地,把子女帶回娘家卡那封郡(Caernarfonshire)Llanystumdwy,在T? Newydd和她的兄弟理察·勞合(Richard Lloyd)一起住。理察是一個製鞋匠,同時是一個浸信會牧師,還是一個堅定的自由主義者。勞合·喬治受教於當地的國教會學校Llanystumdwy National School。後來,他家又為他請來家庭教師。勞合·喬治的舅父理察對他影響很深,他的舅父鼓勵他當律師、政治家。理察對侄子的影響力是終生的,當他在1917年2月去世時,他的侄子已經是首相。他的侄子在自己的姓氏中,加上了舅父姓氏,是為“勞合·喬治”。理察的侄子的姓氏通常被寫成“勞合·喬治”,但有時候也會寫成“喬治”。勞合·喬治的童年,對他日後的事業,影響很深。他的童年過得十分割據。然而,傳記作家約翰·格里格,第二代奧特林厄姆男爵(John Grigg, 2nd Baron Altrincham)指出,勞合·喬治的童年過得並不差,而他的自信心,很大程度上源自他的舅父。在Porthmadog的一間律師行做了一段時間的學徒後,在1884年,勞合·喬治通過了考試,取得了事務律師資格,在舅父的家的後廳開了一間律師行。律師行的生意很好,在附近的城鎮開了分店,在1887年,他的兄弟威廉也入伙了律師行。從此,勞合·喬治開始參與政治活動。1885年大選期間,他受到約瑟夫·張伯倫的主張“Unauthorised programme”吸引,為自由黨拉票助選。選舉結果是,無論是自由黨還是保守黨都沒有取得多數席位,力量平衡取決於愛爾蘭國會黨(Irish Parliamentary Party)。威廉·格萊斯頓宣布支持愛爾蘭自治,爭取愛爾蘭國會黨支持,但遭到約瑟夫·張伯倫的反對,張伯倫最後退出自由黨,另組自由統一黨(Liberal Unionist Party)。勞合·喬治不太確定自己的意向,沒有即時決定支持哪一派。在地方的自由黨俱樂部上,他決定支持張伯倫。勞合·喬治前往伯明罕,參加張伯倫的集會,但他計錯了時間,過早抵達伯明罕。後來,他說張伯倫的計畫在1866年是正確的,在今天也是正確的,比起自由黨官方的、輝格黨式的主張,他更喜歡張伯倫的“Unauthorised programme”。張伯倫的其他主張,如在威爾斯進行土地改革,推行政教分離運動,化解民間怨氣,也爭取到勞合·喬治和其他威爾斯政治家的支持。
1888年2月24日,勞合·喬治娶富家女瑪格麗特·歐文(Margaret Owen)為妻。同年,他和其他威爾斯政治家一起,創辦了每月出版的刊物自由號角(Udgorn Rhyddid),又在皇座法庭勝訴,為非國教會教徒爭得在教堂墓地安葬的權益。在Burial Act 1880通過後,非國教會教徒早已享有在教堂墓地安葬的權利。但神職人員一直無視這個法令,繼續阻止非國教會教徒在教堂墓地安葬。勞合·喬治的勝利在威爾斯廣為流傳,而他在自由號角中的文章,說服了當地的自由黨人,在1888年12月27日提名他為卡那封自由黨國會議員候選人。
1889年,勞合·喬治入選Caernarfonshire郡議會(County Council)。他企圖效仿愛爾蘭國會黨,創辦一個威爾斯民族黨,並聯合南北威爾斯的自由主義組織。
議員
1890年4月13日,勞合·喬治在卡那封選區國會議員補選中勝出,成為下議院最年輕的議員。他加入了來自威爾斯的自由黨人的團體。這個團體企圖解散威爾斯教會,沒收教會財產,推行禁酒運動(Temperance movement),實現威爾斯自治。勞合·喬治從此連任議員達55年之久,直到1945年獲封為伯爵,升入上議院。當時,下議院的后座議員並不受薪,所以,勞合·喬治要繼續擔任事務律師。他在倫敦開了一間律師行,叫Lloyd George and Co.,而他亦繼續經營在Criccieth的律師行。1897年,Arthur Rhys Roberts(後為Official Solicitor)入伙勞合·喬治的律師行,律師行改名為Lloyd George, Roberts and Co.。
入選國會後不久,勞合·喬治就在英格蘭、威爾斯等地發表演說。其主題有地方議題,也有全國議題,如宗教教育。在接下來的十年里,他致力於解散威爾斯教會,沒收教會財產。勞合·喬治為多份自由派報章(如衛報)撰寫文章。1894年,地方自治草案又一次未獲通過,格萊斯頓從此退休,離開政壇。來自威爾斯的自由黨人選舉勞合·喬治為代表,要求威廉·哈考特(William Harcourt)在特定的威爾斯議題上作出保證。如果哈考特不作出保證,他們採取獨立行動。他們又要求羅斯伯里勳爵作出類似保證,遭到後者拒絕,勞合·喬治、大衛·阿爾弗雷德·托馬斯(David Alfred Thomas,後為郎達子爵)、赫伯特·劉易斯(Herbert Lewis,後為爵士)和弗朗西斯·愛德華茲(Francis Edwards,後為從男爵)四人在1892年4月14日發起了一次“叛亂”。次月29日,四人接受了羅斯伯里勳爵的保證,重新加入自由黨。重新加入自由黨後,勞合·喬治加入了自由黨后座議員的一個團體,叫Cymru Fydd(年輕威爾斯),還想把它發展為一個類似於愛爾蘭國會黨的政黨。1895年大選後,自由黨遭到對手擊敗,他本人也受到一份威爾斯報紙批評,勞合·喬治因此打消了組建威爾斯民族黨的念頭。
勞萊·喬治猛烈批評政府發動第二次波爾戰爭,在全國名噪一時。他的批評集中在兩點上,第一點是戰爭的目的:給予當地外籍人士選舉權,他說他不信這場戰爭和選舉權有任何聯繫,還說比起波爾共和國,英國更需要選舉權改革。第二點是戰爭的花費:軍費本套用在社會改革上。隨著戰事的發展,勞萊·喬治把火力轉移到英軍指揮官身上,批評他們未有善待集中營中的老弱婦孺。他又在伯明罕批評殖民地大臣(Colonial Secretary)約瑟夫·張伯倫的家族藉機牟取暴利,因為由張伯倫的兄弟擔任主席的Kynoch Ltd的軍火價格最高,卻獲得陸軍部採用。勞萊·喬治隨後受到當地暴民包圍,最後在警察的掩護下秘密離開。自由黨在戰爭期間,四分五裂,支持戰爭的自由黨人,如H·H·阿斯奎斯、理察·霍爾丹(Richard Haldane)組建了自由黨帝國聯盟(Liberal Imperial Leagu)。
勞萊·喬治又開始批評政府推行的教育法令,這個法令給與郡議會資金,贊助國教會學校。之前四分五裂的自由黨人因此團結起來,他成功修改了法令,禁止郡議會贊助校舍狀態不良的國教會學校。教育法令在威爾斯名存實亡 - 郡議會想方設法,證明國教會校舍狀態不良,不得接受贊助,以達到抑制國教會學校的目的。勞萊·喬治在政壇的聲望進一步提高,有望入選內閣。
大臣
1906年,勞合·喬治,進入亨利·甘貝爾-班納曼爵士的內閣,擔任貿易委員會主席。擔任主席期間,他引入多條法例,有關多個領域,如航運、公司、鐵路,但他在任期間的主要成就是阻止了鐵路工會發動全國性罷工。公會企圖撕毀先前達成的協定,發動全國性罷工,而鐵路公司又不承認公會。勞合·喬治說服了各間公司,讓他們重新回到談判桌。就算勞資雙方未能單獨達成共識,還有中央委員會協調他們之間的關係。這是勞合·喬治的事業的第一個高峰,受到德皇威廉二世讚揚。他的喜悅很快消散了 - 兩個星期後,他的女兒梅爾(Mair)因闌尾炎而病逝。甘貝爾-班納曼逝世後,阿斯奎斯繼任為首相,而勞合·喬治則開始擔任財政大臣,直到在1915年拜相。在擔任財政大臣期間,他仍然處理貿易委員會的事務,比如立法建立公共信託(Public trust)倫敦港管理局(Port of London Authority),管理倫敦港(Port of London),進行酒牌法(Alcohol licensing law)改革。1908年,勞合·喬治首次發難,要求首相裁減海軍,因為在兩年前的大選中,自由黨曾經向選民承諾,裁減軍費。他向第一海軍大臣雷金納德·麥肯納(Reginald McKenna)寫信,裡面寫道:“我們在大選期間承諾裁減由上一任政府製造出來的龐大軍費。”
大衛·勞合·喬治畫像,由克里斯多福·威廉斯繪於1911年。勞合·喬治提出把無畏艦數量由六艘減至四艘。他的方案獲得了政府接納,卻遭到了保守黨和第一海務大臣海軍元帥約翰·阿巴斯諾特·費舍爾爵士反對,他們發起了一個運動,口號是“我們要八條無畏艦,不要再等”。最後,勞合·喬治的建議遭到其他閣員反對,最終無法實現。政府採納了費舍爾爵士的建議,加建無畏艦。勞合·喬治後來說,這是英德軍備競賽的轉折點,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之一。
雖然,老年退休金已經由上一任財政大臣引入,但是,勞合·喬治還是引入了其他福利改革,如長期病患者津貼。這些改革,被廣泛地稱為“自由黨福利改革”(Liberal welfare reforms)。
1909年,勞合·喬治發表了他著名的演說,主張加重對奢飾品、酒精、菸草、收入、土地的課稅,然後把稅金用在福利計畫和興建新戰艦的用途上,全國的地主對此感到十分憤怒。勞合·喬治在下議院巧妙地回應了保守黨人對“人民預算”的批評。他又在萊姆豪斯(Limehouse)發表了一個演說,批評了保守黨人和富裕階層,反響不俗。下議院通過了預算,但是,保守黨人較多的上議院阻攔了它。1910年大選後,預算終於獲得上議院通過。隨後,勞合·喬治極力支持的1910年國會法令(Parliament Act 1911)和愛爾蘭自治法令也成功在兩院通過,從此,上議院的否決權受到極大限制。
晚年
聯合政府倒台後,勞合·喬治在政壇還有一定影響力,不少人都預言,終有一日他會再度拜相,但這個預言最終沒有實現。在大選開始前,他和H·H·阿斯奎斯重歸於好,兩人在大選中聯手反對斯坦利·鮑德溫。1924年大選中,鮑德溫領導的保守黨大獲全勝,不少支持聯盟政府的保守黨人都加入了鮑德溫內閣,如奧斯丁·張伯倫和伯肯赫德勳爵(Lord Birkenhead)。1926年,勞合·喬治接替阿斯奎斯為自由黨黨魁。此時自由黨已大不如前,淪為國會中的第三大黨,但他還是拿出資金資助自由黨國會議員候選人,鼓勵人們提出減少失業率的意見。經濟學家梅納德·凱恩斯協助他寫成“我們能征服失業問題”(We can Conquer Unemployment)一書。他在書中提出用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政策解決這一問題。然而,這無補於事,在1929年大選中,自由黨只取得了60個席位,而工黨則成為下院內的最大黨派,其黨魁拉姆齊·麥克唐納上台出任首相。同年,勞合·喬治以55年的議員生涯成為下院之父(Father of the House)。
1931年,工黨黨魁麥克唐納組成第二次國民政府,但勞合·喬治因病沒有加入政府。大選來臨之前,他試圖說服其他自由黨人退出國民政府,但只有很少人聽從,當中大部分都是與他有關聯的人。大部分自由黨人,在接下來的一年裡,在赫伯特·塞繆爾爵士(Sir Herbert Samuel)的領導下,繼承和工黨合作。到了20世紀30年代,勞合·喬治已經淡出政壇,偶爾出現在公眾視野內。在此期間,他出版了他的戰時回憶錄。勞合·喬治在1934年至1935年間出任倫敦威爾斯人信託會(London Welsh Trust)的主席。
1935年1月17日,勞合·喬治提出了一個經濟改革方案,名為“勞合·喬治的新政”,名從羅斯福新政,當中含有凱恩斯主義的成分。首相麥克唐納請求他將方案呈交至內閣,因此,他在三月呈交了一份一百頁的備忘錄。內閣的下屬委員會在四月至六月期間,召開了十個會議,討論了方案內容。然而,方案無人支持。至於勞合·喬治加入政府一事,則遭到三分之二的保守黨人反對,部分內閣閣員甚至揚言,如果準許勞合·喬治加入,那么他們就會辭職。
1936年9月,勞合·喬治到希特勒在德國貝希特斯加登的宅邸伯格霍夫(Berghof)拜見獨裁者本人。希特勒在自己的相片上籤名,送給勞合·喬治,還說為見到“勝利者”而高興。而勞合·喬治則回應道,他為自己能夠收到如此“在生德國偉人”的禮物而感到榮幸。他還參觀了德國的公共工程,留下了深刻印象。返國後,勞合·喬治在9月17日的Daily Express上發表了文章,文中,他讚揚了希特勒,還說“德國人下定決心,不再和我們發生衝突。”他認為希特勒是“德國華盛頓”,又認為希特勒重新武裝德國是為了防禦,而非發動戰爭,他還認為,蘇德在十年內不會爆發戰爭,他更認為希特勒是尊敬英國人的,希特勒想和英國人做朋友,而英國領袖卻沒有利用這一點。
1940年5月,勞合·喬治參加了人生中最後一場議會辯論 - 挪威辯論(Norway Debate)。辯論中,他猛烈批評首相內維爾·張伯倫,為溫斯頓·邱吉爾上台鋪平了道路。
邱吉爾上台後,邀請勞合·喬治加入內閣,但遭到勞合·喬治以自己無法和樞密院議長的張伯倫合作為由拒絕。勞合·喬治認為英國沒有多少機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勝出。在不列顛戰役完結後的1940年9月,勞合·喬治寫信給貝福德公爵(Duke of Bedford),在信中主張與德國和談。
1941年5月7日,勞合·喬治發表了一段頗為悲觀的演說,邱吉爾拿他來和法國總理菲利普·貝當作比較。1942年6月11日,他在下院發表了最後一段演說,而在次年2月18日,他最後一次投票,譴責政府的福利政策。
勞合·喬治頗具特色的政治勇氣逐漸為疾病所侵蝕。他保持以往的習慣,經常到位於倫敦Castle Rd.的浸信會禮拜堂,又主持了多屆文化節。最後,他回到威爾斯。1944年9月,勞合·喬治離開Churt,到T? Newydd去。後者是一個農場,離他兒時成長的地方很近。他的身體更加衰弱了。勞合·喬治那時還在擔任下院議員,但他很有可能在下屆大選失去席位,因為選區發生了變動。1945年元旦,他被冊封為德威弗爾的勞合-喬治伯爵(Earl Lloyd-George of Dwyfor)和卡那封郡德威弗爾的圭內斯子爵(Viscount Gwynedd)。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封號中的勞合與喬治之間是有連字元號的。
勞合·喬治在升入上院後不久就因癌症於1945年3月26日病逝,享年82歲。他病逝時,有妻子與女兒陪伴在則。在四日後耶穌受難節,他下葬於德威弗爾河畔。
勞合·喬治的下葬地點有一塊石頭作為標記,但上面沒有碑文。後來,克勞夫·威廉士-埃利斯爵士為他修建了墓地,上面刻有勞合·喬治的侄子威廉·喬治作的碑文。墓地附近是勞合·喬治博物館,設計者同樣是威廉士-埃利斯爵士,在1963年開始運作。
家庭
勞合·喬治風流成性,因此獲得了一個外號,“山羊”。封他為“山羊”的人是基奇納伯爵,他在一戰期間擔任陸軍大臣。他說,他之所以儘量不合內閣說軍事機密,是怕內閣閣員回家後告訴妻子這些機密,但勞合·喬治是個例外,因為他會把這些機密“告訴其他人的妻子”。雖然如此,勞合·喬治一直沒有和原配瑪格麗特離婚,對她的愛意一直沒有改變。1941年1月20日,瑪格麗特病逝,勞合·喬治為自己未能在她彌留之際,趕到她身邊而懊悔萬分。1943年10月,已有80歲高齡的勞合·喬治不顧子女的反對,娶秘書兼情婦弗朗西絲·史蒂文森(Frances Stevenson)為妻。兩人在1910年初次見面,史蒂文森在次年起教導勞合·喬治的女兒。兩人的戀情是在1913年初開始的。史蒂文森廣為人知的原因是,她後來被出版的日記記載了如日中天的勞合·喬治是如何處理各種問題的。勞合·喬治寫給史蒂文斯的信後來也被集結出版。
勞合·喬治堅持娶情婦為妻一事,使得他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一度緊張。他的原配夫人為他誕下了五名子女 - 理察(1889年-1968年),梅爾(1890年-1907年),奧爾溫(1892年-1990年),圭內斯(1894年-1967年)及梅根(1902年-1966年),而他的情婦大概只為他誕下了一名女嬰珍妮弗(1929年-2012年)。
勞合·喬治有兩名子女日後從政(三子圭內斯·勞合·喬治,第一代滕比子爵和次女梅根·勞合·喬治),都獲選為國會議員。兩人對父親都一直保持著政治上的忠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兩人都退出自由黨(圭內斯加入了保守黨,而梅根則加入了工黨),是老自由黨衰落的標誌。
加拿大歷史學家瑪格麗特·麥克米倫是勞合·喬治的曾外孫女,專注於研究勞合·喬治在1919年和會中扮演的角色,出版了書籍巴黎1919年。而英國電視節目主持人丹·斯諾則是勞合·喬治的曾曾內孫。
大眾文化
- 在20世紀的英國,有一首廣為流傳的童謠名叫我的父親認識勞合·喬治。
- Ideal Film Company在1918年拍攝了一部以勞合·喬治為主題的傳記電影,名為The Life Story of David Lloyd George。
- 20世紀80年代初,BBC製作了一部以勞合·喬治的一生為主題的劇集,名為The Life and Times of David Lloyd Geo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