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哈利·波特(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飾)經歷了鳳凰社的種種 風波之後,也迎來了他在魔法學校的第六年。斯內普( 艾倫·里克曼 飾)順利晉升為“黑魔法防禦術課”的教授,對於魔法課上必備的魔法藥的調配顯得頭腦一直不怎么靈光的哈利,也因為意外的獲得一本古老破舊的魔法藥手冊而順利過關,還讓魔法藥課的老師對他刮目相看。為了能夠讓哈利順利的對抗伏地魔 (拉爾夫·費因飾),鄧布利多( 麥可·甘本飾)開始單獨為哈利授課,哈利正朝著他命中注定的旅途而一步步前進。
漸漸長大的魔法學校的學生們,逐漸的開始了各自的談情說愛之旅。哈利對金妮( 伯妮·懷特 飾)漸生好感,金妮則和哈利的同學迪安·托馬斯( 阿爾弗雷德·伊諾克飾)出雙入對;拉文德·布朗( 傑西·卡芙飾)對羅恩( 魯伯特·格林特飾)“死纏爛打”,而這可讓早已芳心所許的赫敏( 愛瑪·沃特森 飾)大為惱火。那邊廂有著馬爾福( 湯姆·福爾頓 飾)做內鬼,食死徒殺進了魔法學校,大開殺戮。最危急的關頭,鄧布利多挺身而出阻擋食死徒,卻不料斯內普卻對他舉起了魔杖。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 哈利·波特 | 配音 吳磊 |
魯伯特·格林特 | 羅恩·韋斯萊 | 配音 沈達威 |
艾瑪·沃特森 | 赫敏·格蘭傑 | 配音 黃鶯 |
麥可·甘本 | 阿不思·鄧布利多 | 配音 劉彬 |
湯姆·費爾頓 | 德拉科·馬爾福 | 配音 翟巍 |
艾倫·里克曼 | 西弗勒斯·斯內普 | 配音 劉風 |
瑪吉·史密斯 | 米勒娃·麥格 | 配音 丁建華 |
伊文娜·林奇 | 盧娜·洛夫古德 | 配音 葉露 |
邦妮·凱薩琳·賴特 | 金妮·韋斯萊 | 配音 詹佳 |
海倫娜·伯翰·卡特 | 貝拉特里克斯·萊斯特蘭奇 | 配音 王建新 |
傑西·卡夫 | 拉文德·布朗 | 配音 曾丹 |
海倫·麥克洛瑞 | 納西莎·馬爾福 | 配音 丁建華 |
朱麗·沃特斯 | 莫莉·韋斯萊 | 配音 章海紅 |
馬克·威廉士 | 亞瑟·韋斯萊 | 配音 余冠廷 |
弗蘭克·迪蘭 | 少年湯姆·里德爾 | 配音 徐剛 |
赫洛·費因斯-提芬 | 童年湯姆·里德爾 | 配音 佘吳斌 |
- | 養育院嬤嬤 | 配音 王建新 |
大衛·休里斯 | 萊莫斯·盧平 | 配音 張欣 |
娜塔麗·特納 | 尼法朵拉·唐克斯 | 配音 葉露 |
羅比·科特瑞恩 | 魯伯·海格 | 配音 程玉珠 |
奧利弗·菲爾普斯 | 弗雷德·韋斯萊 | 配音 海帆 |
詹姆斯·菲爾普斯 | 喬治·韋斯萊 | 配音 海帆 |
吉姆·布勞德本特 | 霍拉斯·斯拉格霍恩 | 簡介 魔藥學教授、伏地魔學生時期斯萊特林院長 |
弗雷迪·史卓瑪 | 考邁克·麥克拉根 | 配音 桂楠 |
梁凱蒂 | 張秋 | 簡介 客串 |
戴夫·勒格諾 | 芬里爾·格雷伯克 | 配音 胡平智 |
沃維克·戴維斯 | 弗立維教授 | |
喬治娜·雷尼達斯 | 凱蒂·貝爾 | |
馬修·路易斯 | 納威·隆巴頓 | |
大衛·布萊德利 | 阿格斯·費爾奇 | 配音 王肖兵 |
職員表
製作人 | 大衛·海曼、萊昂納爾·威格拉姆 |
監製 | 約翰·拉塞特、安德魯·斯坦頓 |
原著 | J·K·羅琳 |
導演 | 大衛·葉茨 |
編劇 | J·K·羅琳、史蒂芬·科洛弗 |
攝影 | 布魯諾·德爾邦內爾 |
配樂 | 邁克·吉亞奇諾 |
剪輯 | 馬克·戴依 |
配音導演 | 丁建華 |
藝術指導 | 斯圖爾特·克萊格 |
美術設計 | 阿拉斯泰爾·布洛克 |
服裝設計 | 簡尼·特米梅 |
視覺特效 | 保羅·J·富蘭克林、提姆·伯克 |
演職員表的參考來源
中國內地譯製版職員表 | |||||||
其他配音 | 狄菲菲、桂楠、陳兆雄、劉欽、海帆、張欣、賈志超、楊海音、胡平智、俞紅、蔡佳偉、葉露、曾 丹、范楚絨 | ||||||
翻譯 | 劉雪蔚 | 導演 | 丁建華 | 助理導演 | 詹佳 | 錄音 | 楊培德 |
剪輯 | 葛昌明 | 混合錄音 | 魏魯建、楊培德 | 譯製 | 上海電影譯製廠 |
角色介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歌曲目 | 專輯資料 | |
Wizard Wheezes | In Noctem | |
The Story Begins | Ginny | |
Snape & The Unbreakable Vow | School | |
Dumbledore's Speech | Living Death | |
Into The Pensieve | The Book | |
The Drink Of Despair | The Slug Party | |
Harry & Hermione | Malfoy's Mission | |
Journey To The Cave | Into The Rushes | |
Farewell Aragog | Opening | |
Dumbledore's Foreboding | Of Love & War | |
Dumbledore's Farewell | Ron's Victory | 作曲者:尼古拉斯·霍珀 |
When Ginny Kissed Harry | Inferi In The Firestorm | 發行時間:2009年07月14日 |
幕後花絮
•在這部電影的開頭中有大約13分鐘的3D畫面。
•吉爾莫·德爾·托羅拒絕了擔當該片導演的邀請,原因是因為他要執導《烈焰奇俠:黃金軍團》。
•安南德·圖克爾和麥可·霍夫曼都曾經傳聞會執導該片,但最後導演該片的是曾經執導《哈利·波特與鳳凰社》的大衛·葉茨。
•影片的公映時間曾不斷變化,從2008年11月21日最終變更為2009年7月17號。這實際上有助於增加的IMAX版的院數。2008年11月的公映計畫里只有40家IMAX影院放映該影片,而2009年7月這一數字已增加了60家,總計100家IMAX影院的電影在7月公映該片。
•在影片裡觀眾看到了倒塌的倫敦千年橋。這個情節並沒有出現在書里,因為倫敦的千年橋建於2000年,而故事裡哈利·波特的故事實際發生於1996年 。
獲獎記錄
年份 | 名稱 | 種類 | 類型 | 得獎者 |
2010年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攝影 | 提名 | 布魯諾·德爾邦內爾 |
2010年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最佳特殊視覺效果 | 提名 | 約翰·理察森 |
最佳藝術指導 | 斯圖爾特·克萊格 | |||
2010年 | 土星獎 | 最佳服裝 | 提名 | 瑪麗·菲舍爾 |
最佳特效 | 提姆·伯克 | |||
最佳奇幻電影 | 全體劇組 | |||
最佳藝術指導 | 斯圖爾特·克萊格 | |||
2010年 | MTV電影獎 | 最佳反派 | 獲獎 | 湯姆·費爾頓 |
最佳女演員 | 提名 | 愛瑪·沃森 | ||
最佳影片 | 全體劇組 | |||
最佳男演員 |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
幕後製作
魂器洞穴 搭設
影片中的魂器洞穴洞口,劇組選擇在愛爾蘭西岸的莫赫斷崖進行拍攝。除了鄧不利多和哈利剛抵達的洞口及其上的島嶼岩層,洞內的一切景觀都是用計算機設計出的虛擬景觀。而洞穴的內部是幾何水晶結構,所以劇組在搭設時首先研究了各種岩層,並造訪了石英水晶洞穴和水晶鹽洞穴,以研究水晶表層的特性。最終劇組重新製作水晶鹽需要經過大型研發及許多合成樹脂試驗,創造出一種既神奇又寫實的外貌 。
魁地奇拍攝過程
比起以前的魁地奇場景,隨著童星演員都長大了,這次的飛行裝置要重新設計。有一些特殊裝置是用來捕捉在高空飛行的動作,包括一種稱為“矩陣”的裝置,可以在非常安全的情況下,把演員或特技人員固定在一根軸心上快速旋轉。拍攝魁地奇片段還結合了其它設備,包括:“極臂”,可把掃帚架於其上,接著用人工或機械操縱都行;大型的”俄羅斯鞦韆”,可實際把人盪到空中,使攝影機捕捉到人的自由落體動作;當然還有傳統的彈簧墊。
劇組設計出新的魁地奇制服,包括訓練服,基本上像是添加墊肩和墊腿的田徑服,並戴著皮盔。比賽服則顯然比訓練服更精緻,一切都是手工製成相當豪華。視覺效果指導蒂姆·布克和他的團隊在後制時,以數字方式加上隊員的披肩,使披肩飄動時呈流線型,以增添速度感。
劇組的美工師也更新了魁地奇運動場的外觀。加入了更多高塔,間隔也更近,使選手有更多機會穿梭在其中,同時也能加強東西在近距離颼颼掠過的急馳動作感。當然還有浩大的露天看台,所有元素相加的視覺效果更為壯觀 。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1.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美國) | 2. 盛日影業公司 (英國) |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中國香港 | 2009年7月15日 | 澳大利亞 | 2009年7月15日 |
英國 | 2009年7月15日 | 日本 | 2009年7月15日 |
法國 | 2009年7月15日 | 韓國 | 2009年7月16日 |
德國 | 2009年7月16日 | 新加坡 | 2009年7月16日 |
丹麥 | 2009年7月17日 | 希臘 | 2009年8月25日 |
票房成績
《哈利·波特》系列最新作《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在北美地區上映3天共收入7950萬美元票房,周末三天成績分別為2683萬,2925萬,2340萬,雖然均不及首映日的5800萬,上映五天以來總成績1.597億。而影片的國際票房表現更是生猛,截至2009年07月20日,影片的全球票房高達3.967億美元 。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畫面出彩
《哈利·波特》系列始終保持著高水準的視覺效果和極富神秘感和魔幻 色彩畫面,在攝影、光線和特效方面從未讓觀眾失望過,而且每部電影在技術上都有再次進步,這次也不例外《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的視覺效果是以陰暗主色調為主,給觀眾一種十分冷酷的感覺,特別是關於伏地魔年輕時的回憶及鬼鬼祟祟的德拉科·馬爾福成為惡魔信使兩部分片段,都帶給觀眾一種寒氣逼人的感覺,兩位年輕演員蒼白又俊美的面容也呈現一種冷俊美 。
影片"小彩蛋"
影片前面的開頭倫敦快速全景掃描和千禧橋爆炸的情景,做得達到拍手稱奇的視覺效果;捷運小咖啡館內小哈與女服務員的曖昧及之後幾位主演間感情的多角關係,親親我我爭風吃醋都為影片增添很多有趣看點,這些彩蛋穿插在主線中,時不常刺激一下觀眾的神經,給點小笑料才讓人不會對老校長的長篇大論感到厭煩 。 (新浪網評)
負面評價
情節乏味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已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第六部,影片情節仍然以哈利和他的朋友對抗伏地魔為主線,儘管之前以幾個主角的戀愛為噱頭,但在觀看時感到劇情太平淡。縱觀整部戲,這部電影的情節比起前幾部表現得過於平凡,高潮起伏不大,甚至看不出有什麼高潮。伏地魔的出現在這部戲中是個亮點,整個故事都是哈利對伏地魔的追蹤,但是最想看的哈利和伏地魔的正面較量卻始終沒出現,簡直讓觀眾失望 。
愛情不浪漫
隨著《哈利·波特》幾個小演員的長大,影片增加感情戲,甚至羅恩、哈利、赫敏都獻上了熒幕初吻,感情戲的橋段占據了影片的大量時間,卻沒能讓觀眾產生共鳴,這些感情戲一點也不浪漫。不過影片的搞笑部分還是贏得了不少掌聲,羅恩因為中了咒而表現的花痴樣子賺取了不少笑聲 。 (新浪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