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煤斑病

蒜煤斑病的病原菌適宜於較低溫度下生長,條件好,種植的早蒜苔可在春節前上市,供分生泡子萌發的適宜溫度為13一20℃。分生應全國各地深受民眾歡迎,近幾年因種植面抱子移入斜面培養基後在不同溫度下的,觀積不斷擴大,煤斑病也隨之而流行。重病田塊察生長情況,分生結果抱子在5℃以下能萌葉片全部乾枯,基本無收,給蒜苔生產帶來發,生長緩慢;在20℃左右抱子萌發迅速,嚴見威脅。

基本信息

中文病名:大蒜煤斑病
英文病名:GarlicCladosporiumblight
病原類別: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Cladosporiumallii(Ellis.&.Martin)P.M.Kirk.&.Cromptom.稱蔥枝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危害部位:主要為害葉片。
危害對象:大蒜
分布:普遍分布。

形態特徵

分生孢子梗暗色,從葉片病斑兩面伸出,單生或2~3根叢生,不分枝,基部略粗,暗褐色,大小50~80×3~4μm。產孢細胞作合軸式延伸,單胞芽生,其上具1~3個孢痕,也有5個的。分生孢子暗色,圓筒形,兩端鈍圓,中間稍收縮,有1~3個橫隔,也有5個的,單生或兩個孢子鏈生,表面粗糙,多細疣狀突起,大小40~70×10.6~13.3μm。

生理生化特徵

分生孢子萌發的溫度範圍0~30℃,以10~20℃最快。空氣相對濕度100%和有自由水存在萌發最好,相對濕度低於90%則不萌發。菌絲生長溫度範圍0~25℃,以10~20℃生長最快,30℃不生長。病殘體上的休眠菌絲和分生孢子壽命與空氣相對濕度相關:相對濕度90%,可存活8個月,10~75%達1年。相對濕度100%,或浸入水中壽命不足20天。

侵染循環

病菌以病殘體上的休眠菌絲及分生孢子在乾燥的地方越冬或越夏,播種時隨肥料進入田間成為初侵染源,也可在高海拔地區田間生長的大蒜植株上越夏,隨風傳播,孢子萌發從寄主氣孔侵入,在維管束周圍定殖擴展。

發病條件

植株生長不良或陰雨潮濕多露天氣及生長後期發病重,在重病田中有抗病單株,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

危害症狀

初生蒼白色小點,逐漸擴大後形成以長軸平行於葉脈的橢圓形或梭形病斑,中央枯黃色,邊緣紅褐色,外圍黃色,並迅速向葉片兩端擴展,尤以向葉尖方向擴展的速度最快,致葉尖扭曲枯死。病斑中央深橄欖色,濕度大時呈絨毛狀,乾燥時呈粉狀。病斑大小1.0~2.5×0.5~0.8cm,少數7.5×1.2cm。病害流行時一張葉片往往有數個病斑,致全株枯死。其上著生厚的深橄欖色絨毛狀物。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良種,如四川什洛水大蒜,陝西蔡家坡大蒜較抗病,可根據各地條件選用。
2.適時播種,合理密植,施足底肥,及時追肥,施用氮、磷、鉀全效性有機肥,或增施鉀肥及腐殖質肥,加強田間管理,提高大蒜的抗病力。
3.清除病殘體,特別是越夏的病殘體,應在播種前燒毀,帶有病殘體的肥料不能作種肥或蓋種基肥。
4.藥劑防治,可選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或1:1:100波爾多液,於發病初期開始噴灑,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