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園區簡介
其中:田1.51萬畝,土2.08萬畝),林地面積3.57萬畝,蓄水池共173口,總容積為1.67萬立方米,山坪塘共195口,總容積為59.28萬立方米,電力提灌設施共106座,共3925千瓦。到2015年末,園區力爭建成面積達到5萬畝,其中核心區面積達到2萬畝以上,園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15000元,農民集中居住或相對集中居住達到80%以上;引進投資5000萬以上的農業開發企業5家以上,投資 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20家以上,園區產值突破5億元。
園區區位優勢明顯
園區位於成都、重慶的黃金節點,離大英縣城和射洪矽化木國家地質博物館約5㏎。成(渝)南高速、成達高鐵,大遂快捷通道,羅桂路貫穿全境,形成了“四橫一縱”的交通骨架網,通鄉、通村公路全覆蓋,入戶道路和農業耕作便道達80%以上。
園區自然條件優越
園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多年平均氣溫17.8℃,年總積溫6200℃,10℃積溫5388℃,無霜期300天。年平均降水量932毫米,年平均蒸發量994.3毫米,相對濕度79%,年平均日照時數1472小時。森林覆蓋率32.4%。園區內水資源極為豐富,郪江貫穿整個園區,各類水利工程眾多。土壤類型主要為紫色土、水稻土和新沖積土。土壤呈微鹼性,PH值7.5—8.0,速效鉀113.65ppm—203.81ppm。土壤宜種性廣,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是我縣的糧油主產區。
園區配套設施日趨完善
近年來,通過在園區內實施國有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小農水項目和百億斤糧食建設項目,園區內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萬畝,田網、路網、渠網基本配套,農業灌溉、光纖網路實現了園區全覆蓋。
園區定位及發展目標
按照“謀劃在先,規劃在後,規劃生成項目,項目聚集資本的發展”理念,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服務城市、富裕農民為主要任務,以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業物質裝備、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健全農業服務體系、培育新型農民為重點,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抵禦風險能力、市場競爭力,著力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著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把園區建成規劃布局合理、生產要素聚集、設施裝備先進、科技水平領先、經營機制完善、輻射帶動明顯的省內一流、國內領先的現代農業科技區。實現“一年基礎、兩年成型、三年見效”的宏偉目標。
園區建設的主要任務
堅持建設現代農村、成片整體推進、產村相融發展、改革突破創新“四大理念”,按照“核心示範區、特色產業區和輻射帶動區”分層推進的方式進行規劃建設。核心示範區以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集中育苗供種、精品農業開發、創意農業旅遊為重點,建設技術含量高、設施設備一流的工廠化現代農業示範視窗1000畝以上。特色產業區重點規劃建設種植產業區、養殖產業區、精深加工區、田園體驗區、新型聚居區。種植產業區以優質水果(柑橘、葡萄)、綠色蔬菜(設施栽培)、花卉苗木等特色產業為重點,實行一片一品種的專業化生產,體現地域特色,每片規模5000畝以上;養殖產業區以綠色、特色養殖為重點,運用現代化養殖技術與管理手段,實行人畜分離,全封閉、無害化養殖,建成適度規模化養殖區3個以上;精深加工區依託園區主導產業,以果蔬飲料、冷鏈儲藏等農產品加工為重點,引進農產品加工企業1—3個;田園體驗區根據園區區位優勢和產業形態,充分利用園區內山水、田園、林盤等資源特色,深度挖掘鄉村旅遊、農耕文化休閒觀光等獨特項目,建設“一產變三產”的觀光休閒農業區1—3個,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新型聚居區突出城鄉規劃“一盤棋”思想,將園區和城鎮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定位和謀劃,按照“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體現田園風光、鄉村情趣、農家特色,將農民新村建設與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環境整治、社會管理等進行統籌考慮、同步推進,精心打造世界風情特色村莊5個以上。輻射帶動區以規劃建設的核心示範區和特色產業區為引領,帶動區域周邊農民新村建設和5—10萬畝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