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菌病

大腸菌病

大腸桿菌病(本病是由大腸桿菌埃氏菌的某些致病性血清型菌株引起的疾病總稱),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腸桿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種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各年齡兔都易感,主要對斷乳至4月齡小兔的威脅最大。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大腸桿菌病
大腸桿菌病
中文名稱:
大腸桿菌病典型症狀:下痢易感種群:疾病類型:傳染性疾病

疾病介紹

大腸桿菌病(本病是由大腸桿菌埃氏菌的某些致病性血清型菌株引起的疾病總稱),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腸桿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種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各年齡兔都易感,主要對斷乳至4月齡小兔的威脅最大。

臨床症狀

臨床症狀及解剖特點以下痢為主要特徵,排出黃棕色水樣稀糞。急性病例一般1~2天死亡,亞急性1周左右死亡。體溫正常或偏低,腹部膨脹,敲之有擊鼓聲,晃之有流水聲。患兔四肢發冷、磨牙、流涎。剖檢可見,肝臟腫大質脆;肺炎性水腫,有出血點;胃黏膜脫落,胃壁有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潰瘍斑;結腸、盲腸的漿膜和黏膜充血或出血,腸內充滿氣體和膠腖樣物。有的病例肝臟和心臟有局灶性壞死病灶。

治療方法

螺鏇黴素,每天每千克體重20毫克,肌肉注射;多粘菌素E,每天每千克體重0.5~1毫克,肌肉注射;慶大黴素,每千克體重1~1.5毫克,肌肉注射,每天3次(以上三者交替套用或合用效果更好);硫酸卡那黴素,每千克體重5毫克,肌肉注射,每天3次;恩諾沙星,每千克體重0.25~0.5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續3~5天。為了提高治療效果,應與補液同時進行。

預防指南

本病與飼料和衛生有直接關係。應合理搭配飼料,保證一定的粗纖維,控制能量和蛋白水平不可太高;飼料不可突然改變,應有7天左右的適應期;加強飲食衛生和環境衛生,消除蚊子、蒼蠅和老鼠對飼料和飲水的污染;對於斷乳小兔,飼料中可加入一定的藥物,如痢特靈、喹乙醇、氟哌酸或氯黴素等;飼料中加入0.5%~1%的微生態製劑,連用5~7天;對於經常發生該病的兔場,可用本場分離出的大腸桿菌製成氫氧化鋁滅活苗進行預防,20~30日齡的小兔每隻注射1毫升,可有效地控制該病的發生。[1]

雞-疾病

疾病簡介

雞大腸桿菌病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常見多發病。其中包括大腸桿菌性腹膜炎、輸卵管炎、臍炎、滑膜炎、氣囊炎、肉芽腫、眼炎等多種疾病,對養雞業危害較大。

流行特點

各種年齡的雞均可感染,但因飼養管理水平、環境衛生、防治措施的效果,有無繼發其它疫病等因素的影響,本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較大差異。集約化養雞在主要疫病得到基本控制後,大腸桿菌病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已成為危害雞群主要細菌性疾病之一,應引起足夠重視。大腸桿菌在自然環境中,飼料、飲水、雞的體表、孵化場、孵化器等各處普遍存在,該菌在種蛋表面、雞蛋內、孵化過程中的死胚及毛液中分離率較高。因經構成了養雞全過程的威脅。本病在雛雞階段、育成期和成年產蛋雞均可發生,雛雞呈急性敗血症經過,火雞則以亞急性或慢性感染為主。多數情況下因受各種應激因素和其它疾病的影響,本病感染更為嚴重。成年產蛋雞往往在開產階段發生,死淘率增多,影響產蛋,生產性能不能充分發揮。種雞場發生,直接影響到種蛋孵化率、出雛率,造成孵化過程中死胚和毛蛋增多,健雛率低。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每年在多雨、悶熱、潮濕季節多發。大腸肝菌病在肉用仔雞生產過程中更是常見多發病之一。

臨床表現

雞大腸桿菌病沒有特徵的臨床表現,但與雞隻發病日齡、病程長短、受侵害的組織器官及部位、有無繼發或混合感染有很大關係。(1)初生雛雞臍炎,俗稱“大肚臍”。其中多數與大腸桿菌有關。病雛精神沉鬱,少食或不食,腹部大,臍孔及其周圍皮膚發紅,水腫。此種病雛多在一周內死亡或淘汰。另一種表現為下痢,除精神、食慾差,可見推出泥土樣糞便,病雛1-2天內死亡。死亡不見明顯高峰。(2)在育雛期間其中包括肉用仔雞的大腸桿菌病,原發感染比較少較少見,多是由於繼發感染和混合感染所致。尤其是當雛雞階段發生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過程中,或因飼養管理不當引起雞慢性呼吸道疾病時常有本病發生。病雞食慾下降、精神沉鬱、羽毛松亂、拉稀。同時兼有其它疾病的症狀。育成雞發病情況大致相似。(3)產蛋階段雞群發病,多由飼養管理粗放,環境污染嚴重,或正值潮濕多雨悶熱季節發生。這種情況一般以原發感染為主。另外可繼發於其它疾病如雞白痢、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發生的過程中。主要表現為產蛋量不高,產蛋高峰上不去,產蛋高峰維持時間短,雞群死淘率增加。病雞臨床表現有如雞冠萎縮、下痢、食慾下降等表現。3、病理剖檢變化初生雛雞臍炎死後可見臍孔周圍皮膚水腫、皮下瘀血、出血、水腫,水腫液呈淡黃色或黃紅色。臍孔開張,新生雛以下痢為主的病死雞以及臍炎致死雞均可見到卵黃沒有吸收或吸收不良,卵囊充血、出血、囊內卵黃液粘稠或稀薄,多呈黃綠色。腸道呈卡他性炎症。肝臟腫大,有時見到散在的淡黃色壞死灶,肝包膜略有增厚。與霉形體混合感染的病死雞,多見肝脾腫大,肝包膜增厚,不透明呈黃白色,易剝脫。在肝表面形成的這種纖維素性膜有的呈局部發生,嚴重的整個肝表面被此膜包裹,此膜剝脫後肝呈紫褐色;心包炎,心包增厚不透明,心包積有淡黃色液體;氣囊炎也是常見的變化,胸、腹等氣囊囊壁增厚呈灰黃色,囊腔內有數量不等的纖維素性滲出物或乾酪樣物如同蛋黃。有的病死雞可見輸卵管炎,黏膜充血,管腔內有不等量的乾酪樣物,嚴重時輸卵管內積有較大塊狀物,輸卵管壁變薄,塊狀物呈黃白色,切面輪層狀,較乾燥。有的腹腔內見有外觀為灰白色的軟殼蛋。較多的成年雞還見有卵黃性腹膜炎,腹腔中見有蛋黃液廣泛地布於腸道表面。稍慢死亡的雞腹腔內有多量纖維素樣物粘在腸道和腸系膜上,腹膜發炎,腹膜發炎,腹膜粗糙,有的可見腸粘連。大腸桿菌性肉芽腫較少見到。小腸、盲腸漿膜和腸系膜可見到肉芽腫結節,腸粘連不易分離,肝臟則表現為大小不一、數量不等的壞死灶。其它如眼炎、滑膜炎、肺炎等只是在本病發生過程中有時可以見到。總之,根據本病流行特點和較典型的病理變化,可以作出診斷。

臨床診斷

用實驗室病原檢驗方法,排除其他病原感染(病毒、細菌、枝原體等),經鑑定為致病性血清型大腸桿菌,方可認為是原發性大腸桿菌病;在其他原發性疾病中分離出大腸桿菌時,應視為繼發性大腸桿菌病。

防治方法

鑒於該病的發生與外界各種應激因素有關,預防本病首先是在平時加強對雞群的飼養管理,逐步改善雞舍的通風條件,認真落實雞場獸醫衛生防疫措施。種雞場應加強種蛋收集、存放和整個孵化過程的衛生消毒管理。另外應搞好常見多發疾病的預防工作。所有這些對預防本病發生均有重要意義。雞群發病後可用藥物進行防治。近年來在防治本病過程中發現,大腸桿菌對藥物極易產生抗藥性,如青黴素、鏈黴素、土黴素、四環素等抗生素幾乎沒有治療作用。氯黴素、慶大黴素、氟哌酸、新黴素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對這些藥物產生抗藥性的菌株已經出現且有增多趨勢。因此防治本病時,有條件的地方應進行藥敏試驗選擇敏感藥物,或選用本場過去少用的藥物進行全群給藥,可收到滿意效果。早期投藥可控制早期感染的病雞,促使痊癒。同時可防止新發病例的出現。雞已患病,體內已造成上述多種病理變化的病雞治療效果極差。本病發生普遍,各種年齡的雞均可發病,藥物治療效果逐漸降低而且又增加了養雞的成本。近年來國內已試製了大腸桿菌死疫苗,有雞大腸桿菌多價氫氧化鋁苗和多價油佐劑苗,經現場套用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效果。由於大腸桿菌血清型較多,制苗菌株應該采自本地區發病雞群的多個毒株,或本場分離菌株製成自家苗使用效果較好。種雞在開產前接種疫苗後,在整個產蛋周期內大腸桿菌病明顯減少,種蛋受精率、孵化率,健雛率有所提高,減少了雛雞階段本病的發生。在給成年雞注射大腸桿菌油佐劑苗時,注苗後雞群有程度不同的注苗反應,主要表現精神不好,喜臥,吃食減少等。一般1-2天后逐漸消失,無須進行任何處理。因此應在開產前注苗較為合適。開產後注苗往往會影響產蛋。

預防指南

1、最佳化環境(1)選好場址和隔離飼養,場址應建立在地勢高燥、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排水方便、遠離居民區(最少500m),特別要遠離其他禽場,屠宰或畜產加工廠。生產區與生產區及經營管理區分開,飼料加工、種雞、育雛、育成雞場及孵化廳分開(相隔500m)。(2)科學飼養管理:禽舍溫度、濕度、密度、光照、飼料和管理均應按規定要求進行。(3)搞好禽舍空氣淨化:降低雞舍內氨氣等有害氣體的產生和積聚是養雞場必須採取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常用方法如下:①飼料內添加複合酶製劑:如使用含有β~葡聚糖的複合酶,每噸飼料可按1kg添加,可長期使用。②飼料內添加有機酸:如延胡索酸、檸檬酸、乳酸、乙酸及丙醇等。③使用微生態製劑:A:賜美健;B:EM製劑,國產商品名稱為“億安”。④藥物噴霧:A、過氧乙酸,常規方法是用0.3%過氧乙酸。按30ml/m3噴霧,每周1~2次,對發病雞舍每天1~2次。B、多聚甲醛:在25m2墊料中加入4.5kg多聚甲醛,它可和空氣中氨中和,氨濃度很快下降到5×10-6,但21d後又回升到100×10-6,因此應重新使用。⑤惠康寶使用:該製劑是由絲蘭科植物莖部提取物,主要成分是沙皂素。⑥寡聚糖又稱寡糖,A、糖萜素,使用方法,蛋雞(鴨)400×10-6(配以25%大蒜素50×10-6),肉仔雞400~450×10-6,豬300~350×10-6拌料。B、飛爾達2000,使用添加劑0.1%(抖料或飲水),發病群(如MD、ND、IB、IBD、AI)等增加0.2%~0.5%,連用3~5d後,再按0.1%添加使用。C、速達菌毒清,使用方法:肉仔雞保健程式,1~10日齡、21~30日齡、31~40日齡及41~50日齡各階段飲用4~5d,每毫升速達菌毒清加水1kg飲用。蛋雞保健程式,每隔10d飲水4d,其他同上。⑦機械清除:及時清糞,並堆積密封發酵,及時通風換氣。⑧重視環境治理,飼養場地綠化,種草植樹。2、加強消毒(1)種蛋,孵化廳及禽舍內外環境要搞好清潔衛生,並按消毒程式進行消毒,以減少種蛋、孵化和雛雞感染大腸桿菌及其傳播。(2)防止水源和飼料污染:可使用顆粒飼料,飲水中應加酸化劑(唬利靈)或消毒劑,如含氯或含碘等消毒劑;採用乳頭飲水器飲水,水槽料槽每天應清洗消毒。(3)滅鼠、驅蟲。(4)禽舍帶雞消毒有降塵、殺菌、降溫及中和有害氣體作用。3、加強種雞管理(1)及時淘汰處理病雞。(2)進行定期預防性投藥和做好病毒病、細菌病免疫。(3)采精、輸精嚴格消毒,每雞使用一個消毒的輸精管。4、提高禽體免疫力和抗病力(1)疫苗免疫:可採用自家(或優勢菌株)多價滅活佐劑苗。一般免疫程式為7~15日齡,25~35日齡,120~140日齡各一次。(2)使用免疫促進劑:如VE300×10-6,左鏇咪唑200×10-6。Vc(高穩西為微囊化Vc)按0.2%~0.5%拌飼或飲水;VA1.6~2萬u/kg飼料拌飼;電解多維按0.1%~0.2%飲水連用3~5d。億妙靈:可以用於細菌或細菌病毒混合感染的治療,提高疫苗接種免疫效果,對抗免疫抑制和協同抗菌素的治療。使用方法,預防:1:2000倍,治療:1000倍,加水稀釋,每天1次,1h時內飲完,連用3d(預防)及5d(治療)。(3)搞好其他常見病毒病的免疫:如ND、IB、IBD、MD、及AI等。(4)控制好枝原體,傳染性鼻炎等細菌病,可做好疫苗免疫和藥物預防。5.藥物防治應選擇敏感藥物在發病日齡前1~2d進行預防性投藥,或發病後作緊急治【1】抗生素(1)青黴素類A、氨苄青黴素(氨苄西林):按0.2g/l飲水或按5~10mg/kg拌料內服。B、阿莫西林:按0.2g/l飲水。(2)頭孢菌素類頭孢菌素類是以冠頭孢菌培養得到的d然頭孢菌素作原料,經半合成改造其側鏈而得到的一類抗生素,常用的有20種,按其發明年代的先後和抗菌性能不同而分為1~4代。第三代有頭孢噻肟鈉(頭孢氨噻肟),頭孢曲松鈉(頭孢三嗪),頭孢呱酮納(頭孢氧哌唑或先鋒必),頭孢他啶(頭孢羧甲噻肟、復達欣),頭孢唑肟(頭孢去甲噻肟),頭孢g肟(世伏素,FK207),頭孢甲肟(倍司特g),頭孢木諾納、拉氧頭孢鈉(羥羧氧醯胺菌素、拉他頭孢)。先鋒必1g/10l水,飲水,連用3d,首次為1g/7l水。八仙寶:0.5g/l水,連用3d,首次為1g/7l水。(3)氨基糖苷類慶大黴素:2~4萬u/l飲水。卡那黴素:2萬u/l飲水或1~2萬u/kg肌注,每日一次,連用3d。硫酸新黴素:0.05%飲水或0.02%拌飼。鏈黴素:30~120mg/kg飲水,13~55g/噸拌飼,連用3~5d。(4)四環素類土霉類:按0.1%~0.6%拌飼或0.04%飲水,連用3~5d。強力黴素:0.05%~0.2%拌飼,連用3~5d。四環素:0.03%~0.05%拌飼,連用3~5d。(5)醯胺醇類氯黴素:按0.1%~0.2%拌飼,連用3~5d或按40mg/kg肌汪。甲碸黴素:按0.01%~0.02%拌飼,連用3~5d。(6)大環內脂類紅黴素:50~100g/噸拌飼,連用3~5d。泰樂菌素:0.2%~0.5%拌飼,連用3~5d。泰妙菌素:125~250g/噸飼料,連用3~5d。【2】合成抗菌藥(1)磺胺類磺胺嘧啶(SD):0.2%拌飼,0.1%~0.2%飲水,連用3d。磺胺喹惡啉(SQ):0.05%~0.1%拌飼,0.025%~0.05%飲水,連用2~3d,停2d,再用3d。(2)硝基呋喃類呋喃唑酮:0.03%~0.04%混飼,0.01%~0.03%飲水,連用3~5d,一般不超過7d。(3)喹諾酮類環丙沙星、恩諾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等,預防量為25×10-6,治療量50×10-6,連用3~5d。(4)抗感染植物藥(中草藥)黃連、黃岑、黃柏、秦皮、雙花、白頭翁、大青葉、板蘭根、穿心蓮、大蒜、魚腥草。

病原學

根據抗原結構不同,已知大腸桿菌有菌體(O)抗原170種,表面(K)抗原近103種,鞭毛(H)抗原60種,因而構成了許多血清型。最近菌毛(F)抗原被用於血清學鑑定,最常見的血清型K88,K99,分別命名為F4和F5型。在引起人畜腸道疾病的血清型中,有腸致病性大腸桿菌(簡稱EPEC)、腸毒素性大腸桿菌(簡稱ETEC)和腸侵襲性大腸桿菌(間稱EIEC)等之分,多數腸毒素性大腸桿菌都帶有F抗原。在170種“0”型抗原血清型中約1/2左右對禽有致病性,但最多的是O1、O2、O78、O35四個血清型。大腸桿菌能分解葡萄糖、麥芽糖、甘露醇、木糖、甘油、鼠李糖、山梨醇和阿拉伯糖,產酸和產氣。多數菌株能發酵乳糖,有部分菌株發酵蔗糖。產生靛基質。不分解糊精、澱粉、肌醇和尿素。不產生硫化氫不液化明膠、V~P試驗陰性,M.R試驗陽性。
編輯本段流行病學
大腸桿菌是人和動物腸道等處的常在菌,在1g糞便中約含有106個菌。該菌在飲水中出現被認為是糞便污染的指標。禽大腸桿菌在雞場普遍存在,特別是通風不良,大量積糞雞舍,在墊料、空氣塵埃、污染用具和道路,糞場及孵化廳等處環境中染菌最高。大腸桿菌隨糞便排出,並可污染蛋殼或從感染的卵巢、輸卵管等處侵入卵內,在孵育過程中,使禽胚死亡或出殼發病和帶菌,是該病傳播過程中重要途徑。帶菌禽以水平方式傳染健康禽,消化道、呼吸道為常見的傳染門戶,交配或污染的輸精管等也可經生殖道造成傳染。齧齒動物的糞便常含有致病性大腸桿菌,可污染飼料、飲水而造成傳染。本病主要發生密集化養禽場,各種禽類不分品種性別、日齡均對本菌易感。特別幼齡禽類發病最多,如污穢、擁擠、潮濕通風不良的環境,過冷過熱或溫差很大的氣候,有毒有害氣體(氨氣或硫化氫等)長期存在,飼養管理失調,營養不良(特別維生素的缺乏)以及病原微生物(如支原體及病毒)感染所造成的應激等均可促進本病的發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