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胡埠社區居委會

2004年8月,大胡埠村改為大胡埠社區,有耕地面積1200畝,居民350戶,1113人。 2004年,社區總收入957萬元,集體可支配財力64萬元,居民人均收入5633元。 2003年,推行了農村養老保險制度,612名村民參加了農村基本養老保險,投保金額達117.9萬元。

村莊由來 明永樂年間,王氏祖由雲南遷至即墨藍埠,宣德年間復遷桃源河東側立村。因村南有大湖泊,村北有小湖泊,村莊位居高埠之上,故名“大湖埠”,後演化為“大胡埠”。
政區人口 地處街道西南部,距街道駐地3公里。東靠棘洪灘社區,西同魏家莊社區相連,南和下崖、沈家莊社區接壤,北與小胡埠社區毗鄰。2004年8月,大胡埠村改為大胡埠社區,有耕地面積1200畝,居民350戶,1113人。
經濟狀況 社區適時調整產業結構,建起苗圃20畝,種植蔬菜30畝。2000年,投資300多萬元的大山花卉園藝場落戶大胡埠,種植君子蘭、蘭花、杜鵑等高檔名貴花卉。共有養殖業戶14家,飼養奶牛36頭,蛋雞3.5萬隻,生豬260頭,羊160隻。同時,個體私營經濟也有了較快發展,全社區有102輛機動車從事運輸,從事廢舊物資回收、建築材料生產餐飲服務等的業戶11家。靠廢舊物資回收發家致富的事跡,還作為頭版新聞在《農村大眾》報上發表。社區發揮地處金嶺工業區、交通便利等地域優勢,先後引進外資企業1家,年產值100萬美元;生產健身器材和水泥製品的內資企業2家,年產值160萬元。2004年,社區總收入957萬元,集體可支配財力64萬元,居民人均收入5633元。
社會事業 在結合村莊規劃,拓寬了進村路和村主要街道的基礎上,1997年10月,村里投入資金30萬元,整修、硬化了進村路和村主要街道,栽植了花卉樹木,安裝了路燈。2003年,又投資60萬元硬化路面,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社區成立衛生保潔隊,對生活垃圾日產日清。有幼稚園1處,教學設施達到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有衛生室2個,醫護人員2名。2003年,推行了農村養老保險制度,612名村民參加了農村基本養老保險,投保金額達117.9萬元。2004年,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0%;955人參加農村醫療合作保險,參保率達92.6%。先後被評為城陽區文明村莊和省級衛生社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