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於8月10日攻占因斯特堡之後繼續向東普魯士腹地挺進。普軍在韋勞占領陣地,切斷了通向柯尼斯堡的去路。阿普拉克辛查明普軍陣地堅固,遂揮師阿倫堡城,從南面迂迴普軍陣地。俄軍到達普雷格爾河,渡到左岸並配置在大耶格爾斯多夫東北的多林地。阿普拉克辛認為普軍不會首先投入戰鬥,而將會竭力阻撓俄軍向柯尼斯堡挺進,於是開始率軍抄捷徑穿過密林,沿著唯一的、難以通行的道路奔向普軍陣地。萊瓦爾德識破了阿普拉克辛的意圖,利用俄軍行動遲緩的弱點突然發起衝擊。這在阿普拉克辛軍中引起了混亂。但是萊瓦爾德急於利用有利的形勢,既未組織偵察,也未向既定的俄軍翼側,而是向其中央實施突擊(向洛普欣的第2師)。普軍的第一次衝擊被打退。但俄軍未能頂住這個方向上的再次衝擊。普魯士步兵遂向第2師後方迂迴並迫使它退卻。普軍不讓俄軍其他部隊從森林中出來展開戰鬥隊形就直接向其衝擊。當時指揮一個旅的魯緬采夫將軍使俄軍擺脫了困境。他定下向普軍反衝擊的大膽決心,帶領2個團迅速穿過森林,在林緣展開並向普軍的翼側和後方實施突擊。這使正在退卻的俄國部隊有可能變換隊形並使戰鬥進程變得對自己有利。在左翼行動的頓河哥薩克打得出色。他們在普魯士騎兵前面後撤,將普軍引至俄國步兵和炮兵的火力之下,當普軍騎兵被打散並開始後撤時,轉而追殲之。騎兵的潰敗和俄軍加強突擊導致普軍總退卻。俄軍獲得來之不易的,但卻是重要的勝利。普魯士軍隊損失5000人和29門火炮。點評:此戰,俄軍取勝的決定性因素是,士兵的堅定性,魯緬采夫機動行事,正確確定反衝擊方向和時刻,以及其他許多指揮官的勇敢行動。萊瓦爾德軍敗退到普雷格爾河右岸,從而讓開了通向柯尼斯堡的道路。但阿普拉克辛並未乘勝前進。他於9月5日占領阿倫堡之後,把軍隊引向蒂爾西特,理由是軍隊物質保障過差。他消極行動的真正原因在於他竭力討好保皇黨人,因為保皇黨人的靠山彼得·費多羅維奇皇儲反對同普魯士進行戰爭。
相關詞條
-
哈爾科夫戰役
哈爾科夫戰役是蘇德戰爭中,納粹德國和蘇聯為了搶奪哈爾科夫這個戰略城市而發動的戰役。 第一次哈爾科夫戰役:此役是德意志國防軍在1941年的巴巴羅薩行動最後...
哈爾科夫城 第一次戰役 第二次戰役 第三次戰役 總結 -
利沃夫—桑多梅日戰役
1944年7月13日—8月29日,在蘇德戰爭中,烏克蘭第1方面軍為解放烏克蘭西部各州和波蘭東南部而實施的進攻戰役,是蘇軍1944年對德軍十次打擊的第六次...
戰役情況 戰爭人物 戰役分析 戰役成果 參考資料 -
米哈依爾·尤利耶維奇·萊蒙托夫
1840年6月,萊蒙托夫到達流放地,7月參加對山民的戰鬥。 1837年2月l8日萊蒙托夫被捕,“禁詩”政治案件的調查開始了。 萊蒙托夫1841年2月初,...
個人簡介 個人生平 職業生涯 個人軼事 個人詩選 -
別列茲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戰役
別列茲涅戈瓦托耶—斯尼吉廖夫卡戰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烏克蘭第3方面軍對德軍實施的進攻戰役,是右岸烏克蘭戰役的組成部分。
戰役前序 戰役過程 戰爭結局 戰爭意義 戰爭將領 -
坦嫩貝格戰役
1914年8月28日,埃里希·魯登道夫將軍發出了追擊被打敗的俄國第2集團軍的命令。他在命令中將東普魯士的一個小鎮弗羅根瑙的名字用作該戰役行動的名稱,因為...
概述 過程 -
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戈爾巴托夫
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戈爾巴托夫Александр Васильевич Горбатов(1891.3.9(21),波霍季諾村,今屬伊萬諾沃州帕列赫...
生平簡介 苦澀的初戀 肅反時期 衛國戰爭 榮譽 -
《亞爾斯蘭戰記》
《亞爾斯蘭戰記》一書講述了強盛的帕爾斯王國,因為連線東西方的大陸公路貫穿王國,故其文化和經濟都非常繁盛,王都——葉克巴達那更是可以媲美東方絹之國首都的繁...
內容簡介 作品介紹 人物介紹 聲優訪談 STAFF -
納爾瓦戰役
納爾瓦戰役,是1700年11月30日在俄瑞北方戰爭(1700—1721)時期, 彼得一世率俄軍同查理十二世的瑞典軍隊在納爾瓦城附近進行的首次大規模戰役。...
簡介 過程 點評 1944年的納爾瓦戰役 -
坦能堡戰役[坦嫩貝格戰役]
1914年坦能堡會戰,又稱為坦嫩貝格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一次戰役。這次戰役是在1914年8月17日至9月2日爆發的。 在1914年8月17日...
名字由來 作戰計畫 戰役經過 戰役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