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大紅袍石](/img/2/abd/nBnauM3XzATOyETOyMzNxgTN0MTM0UzNxIDOwADMwAzMxAzLzczLy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大紅袍石專指壽山石大紅袍,是從壽山村高山西坡通往芹石村的一條狹谷中,僅一畝左右的田地里挖掘出來的一種塊狀獨石。
大紅袍為掘性高山石,除少數裸露於自然界外,多數在地表深層。由於土壤的長期滋養,奇趣天成,其性凝結通靈。質佳者多為牛角凍地,呈半透明或微透明。以大紅為主調,且色界分明,條紋呈不規則公布,間有橙、黃、綠、青、藍、紫、灰各色,精品色調濃淡相間,神采飄逸,七彩斑斕,十分耐看。偶爾在牛角晶凍地的肌理上還可見到點點金砂,星光閃爍,更是增添了大紅袍的風韻。大紅袍質感尊貴典雅、喜慶吉祥,非常切合中華民族的審美情結和東方傳統文化的深沉內涵。大自然的神奇蘊育使得大紅袍風姿卓絕,獨具個性與魅力。觀賞大紅袍宛若飽覽漢唐風範,紫氣東來,氣勢恢宏;猶如花港觀魚,香山賞秋,妙趣無窮;更似花仙下凡,牡丹盛開,紅梅吐艷,美不勝收。大紅袍的神韻無與倫比,它不僅集納了天地精華,而且涵蓋了人世間古往今來的大朴與大美,不愧為天工妙造,是大自然恩賜給八閩的瑰寶。
壽山石有史以來,反覆開採沙裡淘金,產量極其稀少,而大紅袍已面世者不過數百公斤。稱斤論兩的惟田黃和大紅袍,由此足見其珍貴。
認知過程
大紅袍石發現開採於20世紀80年代末壽山村高山南坡一塊不到一畝面積的山坳中。由於該地形如當地農家廚房用具鱟(hòu)箕,故地名鱟箕;從其中開採的獨石統稱鱟箕石,當地石農取其名曰紅鱟箕花坑。後來發現鱟箕石上的紅色為純正的中國紅,質地不輸雞血石,也不會發生昌化雞血石見光會發暗變成死血的現象,且美侖美幻,在眾多的比賽中功城拔寨奪得多項大獎,於是就被慢慢重視起來。加之產量的限制和廣東、海外收藏家竭力購入收藏,鱟箕石價格一路飈升,也漸漸有了大紅袍的雅稱。現在,這個稱呼已基本被壽山石界接受。
與雞血石的區別
“千秋神韻大紅袍”發現於上世紀80年代末,是壽山石中的一個新品種。它產於壽山高山西北面不到一畝地的山坳中,屬鱟箕花坑高山系掘性獨石。由於土壤的長期滋養,
![昌化雞血石](/img/6/849/nBnauM3X0YzM4IzN1czMyMjN0MTM1gjM2ADMxADMwAzMxAzL3MzL1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千秋神韻大紅袍是大自然的恩賜,天工妙造的閩中瑰寶。千秋神韻大紅袍是掘性獨石,其紅色的成份是三氧化二鐵,故其紅不畏光,不怕熱,無毒無害,越摩挲把玩越通靈光澤,滋潤可愛。浙江昌化雞血石和內蒙古巴林雞血石是礦產石,見光、遇熱會發黑,血的成分是硫化汞,汞有毒,玩賞當有度。世間物以稀為貴,壽山石自開採以來,沙裡淘金,論金稱兩的唯田黃和大紅袍兩個品種。福建省參加國石評選組委會印發的宣傳冊中說:“大紅袍已面世者不過數百千克……”可見其存世量的珍稀。
圖片賞析
![]() |
![]() |
大紅袍石是“壽山石中的珍稀品種”,“其渾厚古樸、沉穩溫潤、色塊飄逸之‘複合美’,無可比擬”。因為大紅袍石是從高山母礦中脫離出來的掘性獨石,歲月積澱的紋絡和筋格,深埋於富含氧化鐵的紅壤中,億萬年汲取天地精華,形成這種“複合美”,符合中華民族傳統的大美無言、大成若缺的審美情趣。
大紅袍石大多利用其天然色澤和肌理磨光後留作觀賞石,很少用作雕刻品,右圖為一件題為:“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藝術作品讓人拍案叫絕。作品用一塊色澤紋理似波滔水渦翻滾騰躍的大紅袍石做材質,用圖像化方式把一千八百多年前的銅雀台以立體畫面呈現在世人面前;並透過波滔翻滾大江水浪和歷史迷霧,把“銅雀春深鎖二喬”景象突現出來。
作品從另一角度來思考這段歷史,借千古名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以微畫雕方式為這段歷史增添些新意。該大紅袍石作品現收藏在初山微畫雕工作室。
壽山大紅袍石圖片賞析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