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頂草[中藥]

大白頂草[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白頂草,中藥材名。本品為菊科植物大白頂草的全草。夏、秋採收。功能主治為:清熱解毒。治小兒白口瘡,疔瘡。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大白頂草的全草。夏、秋採收。

性味歸經

《貴州草藥》:甘,平。

功能主治

《貴州草藥》:清熱解毒。治小兒白口瘡,疔瘡。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莖具縱條紋。葉互生,葉片長倒卵形,有不規則的羽狀渾裂,裂片邊緣具小尖齒。頭狀花序頂生,排成疏散的傘房狀;總苞鍾狀,苞片線狀披針形,基部有數枚線狀小苞片;花多為管狀,黃色,先端5裂。瘦果短,圓筒形,具縱棱,冠毛多數。花期春夏季。

分布區域

分布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村邊路旁。

用法用量

外用:搗敷或搗汁搽。

毒理作用

1.對肝臟之毒性千里光生物鹼主要之毒性為引起肝臟之病變,牛、馬、羊、豬、雞、鵝等食之皆可中毒,引起死亡。急性中毒乃嚴重之肝臟損害、壞死;慢性中毒則為進行的肝變性,乃至肝硬化,直至腹水、昏迷而死。主要病變可能是肝中央小葉靜脈發生部分或完全的阻塞,故名肝靜脈阻塞症(V.O.D.或HepaticVeno-occlusiveDi-sease),此外尚有肝中央小葉的出血性壞死、肝細胞的巨細胞症(Megalocytosis)。人類亦有食此植物而得病之報告。

2.其他作用本類生物鹼對肺臟的嚴重毒性,最近引起了重視。它們還多能傷害腎小管及腎小球;靜脈注射可引起血壓升高、驚厥、子宮收縮、腸管鬆弛。對氨甲酞膽鹼(Carbachol)引起大鼠及兔的離體腸管的痙攣,本類生物鹼以千里光靈鹼、千里光菲靈鹼之解痙作用最強;它們的N-氧化物,一般即喪失了此種抗膽鹼的作用;雙稠吡咯定環的飽和,卻可增加此種活性。某些生物鹼(天芥菜鹼、毛果天芥菜鹼等)對神經-肌接頭(大鼠、貓)有阻斷作用,與十烴季銨有類似處,如低濃度或作用開始時有增強收縮現象;但也有不同處,如箭毒不能拮抗其抑制等。對膽鹼酯酶無抑制作用。另外,根據其能引起大鼠的肝、肺中實質細胞的增大及巨形核,有抗腫瘤作用,還能引起果蠅(Drosophilamelanogaster)的遺傳突變,植物及大鼠細胞中染色體之破裂,大鼠的胎仔畸形等,因而認為它對細胞分裂有干擾作用;在體外、體內本類中某些生物鹼及其代謝產物(吡咯衍生物),皆屬強的烴化劑,因此有人認為,雙稠吡咯定對肝、肺、血管內皮細胞的毒性及其他作用,皆與其烴化作用有關。

化學成份

含生物鹼(senecioalkaloids)。

相關論述

《貴州草藥》:清熱解毒。治小兒白口瘡,疔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