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別名:野蠶豆、見水消、三愣金剛、三角西花、爬山豆、山落花生、三愣草、三棱枝爬山豆
科屬分類:豆科
大發表
藥性特徵
性味歸經:
歸肝、大腸、心經;味辛、微甘、澀,平。
功效分類:
涼血藥;清熱解毒藥。
功能主治:
發汗解表,清熱利濕。用於感冒發熱,鼻炎、腸炎,痢疾,膀胱炎,腎炎,風濕性關節炎;外用治跌打損傷。
主治:感冒發熱;濕熱痢疾;黃疸;腸風下血;風濕痹痛;水腫;跌打損傷;乳癰。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貴州民間藥物》:解熱,止血。治高熱,赤痢,腸風下血,吹乳,跌打損傷,月家病。
來源
豆科秔子梢屬植物三棱枝秔子梢Campylotropis trigonoclada (Franch.) A. K. Schindl.,以根及全株入藥。夏秋采,曬乾或鮮用。
資源分布
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300-2000m的山坡林下或草叢中。
採收和儲藏
秋季採挖根部,洗淨,切片,曬乾。
備註:
1)、三棱梢為同屬植物毛三棱枝秔子梢Campylotropis bonatiana (Pamp.) A. K. Schindl.在雲南與前種同用於臨床。
2)、壯筋草為同屬植物秔子梢Campylotropis macrocarpa (Bnnge) Rehd,又名見腫消、萬年消。性味微苦、微辛,溫。功能發汗解表,舒筋活血。主治感冒,腎炎,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用量3~5錢,水煎或泡酒服。
資料來源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考證:出自《貴州民間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