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48年12月解放後,分屬寧河縣六區、天津縣三區。
1949年8月,歡坨、南孫莊、南何莊從寧河縣劃歸天津縣。
1953年5月14日撤銷天津縣制,屬津東郊區。
1958年9月大畢莊、徐莊子、歡坨 、南孫莊、南何莊劃歸河北區,屬興淀公社。
1964年4月,重新劃歸東郊區,稱大畢莊公社。
1983年7月建立大畢莊鄉人民政府,同時撤銷大畢莊人民公社管委會。
1993年12月31日,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大畢莊鄉,改稱大畢莊鎮。
2008年10月6日,經天津市政府批准,撤銷大畢莊鎮,設立金鐘街道辦事處。
行政區劃
大畢莊鎮轄:大畢莊、徐莊子、歡坨、南孫莊、南何莊、趙沽里、河興莊、長青、新中村9個行政村。
傳說
金鐘河於明天順二年(1458年)開挖,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挑浚金鐘河。1919年三岔河口裁彎取直,自海河引水至北塘入海。因其入海處潮來汐至,噌吰如鍾。另據傳說有一對漁民夫婦,一日夜晚,做夢捕到一條金色鯉魚。轉天打魚時,漁網裡果然出現一口光彩奪目的黃金鐘。從此,這條河被稱為金鐘河,金鐘街道以此得名。
交通
界內道路四通八達,205國道縱貫全街,是華北地區通往東北三省的唯一一條公路。周邊有“三鐵”(京山、津薊、北環鐵路)、“六路”(津漢路、楊北公路、外環線、金鐘路、京津塘高速公路、津薊高速公路)交叉縱橫。所轄的九個行政村,其中長青村、河興莊村、趙沽里村位於外環線以內,其他村莊沿金鐘路兩側分布。
經濟發展
2007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 23.01億元,固定資產投入9.51億元,三級財政收入2.3億元,本級財政收入617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5萬元。年內,吸引內資到位額6.77億元,吸引外資104萬美元。標準廠房建設開工面積30.23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9.55萬平方米。培訓農村勞動力473人,安置勞動力就業1363人。住宅樓建設開工面積 22萬平方米,竣工面積27.7萬平方米。
實施項目帶動戰略,高質量落實重點項目。新中村鑫泰建材裝飾城、南何莊金源商貿中心、中國北方五金城、南何莊物流園趙沽里工業小區四期、大畢莊經濟功能區等一批重大項目主體建設基本完成。天津市長途客運站、長青村標準廠房和濱海木材交易市場在建。
制訂商貿物流產業率先發展實施方案,改造提升現有商貿物流業檔次。實施金鐘市場改造工程,總投資2700萬元,改造水產品市場,並升級信息系統,安裝電子結算和食品安全監控系統,完善硬體設施。建設垃圾烘乾處理車間,改進配套設施,提高商貿物流產業經營檔次。
推進文明生態村建設,完成大畢莊村、南孫莊村創建任務。實施農村管網入戶工程。完成南孫莊管網入戶改造工程,徹底解決7000多人生活用水問題。2007年5月18日,市重點工程東北郊熱電廠項目破土動工。年內,完成土地流轉工作。南何莊村投資5000萬元建設的天津市四通駕駛員培訓中心8月正式投入使用,是天津市最大的駕駛員培訓學校之一。趙沽里村建設的占地9570平方米的豆製品加工基地12月完工投入使用,實現豆製品規範化生產,成為全市第一家專業豆製品加工基地。
加大環境建設力度,在20項民心工程之一的津薊、京津塘高速兩側拆遷綠化工程中,拆除違章建築7308平方米,在全區率先完成拆遷、墊土工程,並開始植樹綠化。完成市重點工程京津塘高速徐莊子出入口100米寬範圍內的環境綜合治理任務。完成11個生活垃圾轉運點建設,購置垃圾擠壓車6輛,首次實現垃圾定點管理。
社會事業長足進步。2007年5月19日,全區退養補助發放試點工作啟動儀式在該街舉行,區委書記張有會、區長尚德來、副區長張傳捷親臨趙沽里村、徐莊村為老人們發放退養補助。該街首創的流動人口計畫生育服務站獲得市、區好評,被市計生委確定為全市試點單位,作為典型向全市推廣先進經驗。
大畢莊信用銀行行長武秀芬作為天津市代表,光榮出席黨的十七大。徐莊村黨總支書記趙治明在天津市最具影響力勞動模範評選中獲得入圍獎,並被選為市九次黨代會代表。趙沽里村黨總支書劉桂泉獲得市“五一”勞動獎章,並當選為市人大代表。街黨委副書記張玉明被市委組織部授予天津市優秀組織工作者稱號。
百度地圖
地址:天津市東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