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
大田縣,別稱“岩城”,福建省三明市轄縣,位於福建省中部,戴雲山脈西側。介於北緯25°29′-26°10′,東經117°29′-118°03′之間。東鄰德化,西靠永安,南連永春、漳平,北與三明、沙縣、尤溪毗連。明嘉靖十四年(1535)建縣,從尤溪、德化、永安和漳平各劃一部而成。初名節愛、新民,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改名為大田縣。1949年9月解放,隸屬永安專區,1950年9月劃歸晉江專區,1963年3月改屬三明。
境內有礦藏三十多種,其中煤、鐵、硫磺產量居三明首位。石灰礦儲量占全市一半,有“閩中寶庫”之美稱。大田山多田少,有大體“九山、半水、半田”之稱,遍地峰巒溝壑,千米以上高峰107座,最高的大仙峰海拔1553米。河水東西流向,南部均溪與北部文江溪匯合尤溪流入閩江;西南桃源溪、上京溪經漳平長潭匯入九龍江。境內有“白鶴洞”、“空洞山”、“黃岩洞”等石灰岩洞。
該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常青,溫濕適中。年平均氣溫15.3--19.6℃,無霜期280~300天,年降水量1491~1809毫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適於發展農、林和畜牧業。農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茶葉、大豆、甘蔗、花生;林以松杉為主。
國土面積2294平方公里,占福建省的1.89%,占三明市的9.91%。1993年,全縣設5個鎮、13個鄉、265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2003年末,戶籍人口45.76萬人,漢族占絕大多數,有回、滿、畲等13個少數民族。閩南方言大田話。
自然環境
地形地貌
自然條件為“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形屬山區丘陵地帶,山巒蜿蜒,高峰峻立,溝澗密布。地勢大致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東西寬57公里,南北長75公里。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75座,最高處為南端的大仙峰,海拔1553.4米,最低處為北部的文江溪下遊河谷,海拔不到200米。境內溪流縱橫,河網密布,是閩江、九龍江、晉江三大水系支流的發源地之一。
氣候
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3~19.6℃,年平均降雨量1491.7~1809.6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23.8小時,無霜期297天,適宜農作物生長。1993年,全縣有耕地225202畝(其中水田199599畝),人均耕地0.67畝,高於全省的0.59畝、低於三明市的0.99畝水平。耕地中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山壠田、梯田占71%,農地坡度在15%以上的占60%。多數耕地畦面小、坡度大、土層薄,是較典型的山區縣
資源環境
水力資源
論蘊藏量20.67萬千瓦,可開發9.58萬千瓦。主要河流有均溪、仙峰溪、文江溪和桃源溪。均溪系全縣最大河流,境內主幹流長81.7公里,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占全縣的53.3%,可作七級電站開發
礦產資源
大田縣礦產資源得天獨厚,被譽為“閩中寶庫”,是福建省主要礦產地和全國首批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已發現和探明的礦產有煤(儲量3億噸)、石灰石、鐵鐵礦石儲量1.5億噸)、銅、鉛、鋅、鎢、錳、硫和瓷土等37種,礦產種類、藏量和價值居福建省前列、三明市之首位。其中有煤3億噸,遍及13個鄉(鎮),煤系700多平方公里;鐵礦石1.5億噸,是省內五大鐵礦區之一;石灰石5億噸,是全省建材水泥原料基地縣;瓷土3000萬噸,質地潔白、均勻、鬆軟,適宜生產各種中高檔陶瓷。
森林資源
森林面積155.1萬畝,占宜林地面積67.9%,森林覆蓋率48.6%,綠化率71.03%。活立木蓄積量526.9萬立方米,其中用材林木425.4萬立方米。植物種類141科621種,珍稀樹種20多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水杉,二級保護的有銀杏、杜仲、福建柏、紅豆杉、鐵堅杉、三尖杉、金錢松等。
野生動物
有虎、豹、羚羊、狐狸、黑熊和穿山甲等110種。藥材資源也較豐富,可藥用的有957種,尤其是素有中國南方人參之譽的絞股藍,1993年產乾品700噸,其系列產品開發初具規模,行銷國內外。
糧食作物
以水稻為主,次為甘薯、大豆、馬鈴薯、大小麥、玉米;經濟作物有茶葉、油菜、菸葉、苧麻、甘蔗、木薯和柑桔、西瓜、梨、柿、桃、李、板栗、柰等。主要名優特產有絞股藍茶系列產品、豆乳晶、兔肉、米粉、三寶糟菜、啤酒、松香、瓷器、麻紡產品、礦山機械和水泥等。其中岩泉啤酒榮獲巴黎國際博覽會金獎;絞股藍茶1992年獲全國絞股藍學術研討會及產品展示會“神草杯”獎,1993年首屆中外保健品營養交易會特別推薦金獎。精製兔肉,風味獨特,噴香可口,不腥不膩,馳名縣內外,全縣年產肉兔54萬隻,占全省產量1/10以上。
歷史沿革
隸屬
大田境內,新石器時代便有人類活動。夏屬揚州地。
周屬七閩地。秦屬閩中郡。漢為南平地。唐屬江南東道福州,南唐歸劍州。宋隸南劍州。元歸福建道延平路。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建縣時,隸屬延平府。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永春縣升為永春州,大田縣隸屬永春州。
民國元年(1912年),福建省實行省、道、縣三級地方政制,大田縣隸屬南路道。民國3年南路道改稱廈門道,大田縣仍隸屬之。
民國16年,廢道,福建省實行省、縣二級地方政制,大田縣直屬福建省。
民國22年11月,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在福州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大田縣隸屬興泉省。
民國23年7月,實行行政督察專員制度,設定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全省劃分為10個行政督察區,大田縣隸屬第四區(區署在仙遊)。
民國24年10月,全省改劃為7個行政督察區;民國32年,全省又改劃為8個行政督察區,大田縣隸屬第六區(區署在龍巖)。
民國35年1月,全省劃為9個行政督察區,大田縣隸屬第九區(區署在永安)。
民國36年4月至38年9月5日,全省行政區劃重新調整設7個行政督察區,大田縣隸屬第六區(區署在永安)。
1949年8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全省行政區劃為8個專區、2個市,大田縣劃歸福建省第七行政督察區(區署在永安)。
1949年9月6日大田解放,隸屬永安地區專員公署。
1956年6月,永安地區專員公署撤消,大田縣改屬晉江地區專員公署。
1963年3月,設三明地區專員公署,大田縣改屬之。
1983年7月,撤消三明地區專員公署,設三明市,大田縣隸屬之
行政區劃
明嘉靖十四年(1535)析尤溪、永安、漳平、德化縣地置大田縣,歷屬延平府、永春州、廈門道。1949年9月6日解放,歷屬永安專區、晉江專區、三明專區(地區)、三明市。
1995年,大田縣轄均溪鎮、上京鎮、廣平鎮、早興鄉、石牌鄉、屏山鄉、吳山鄉、濟陽鄉、武陵鄉、謝洋鄉、桃源鄉、太華鄉、建設鄉、奇韜鄉、文江鄉、梅山鄉、湖美鄉、前坪鄉,1個居委會、205個村委會。
2000年,大田縣轄8個鎮、10個鄉:均溪鎮、上京鎮、廣平鎮、桃源鎮、太華鎮、建設鎮、石牌鎮、奇韜鎮、華興鄉、屏山鄉、吳山鄉、濟陽鄉、武陵鄉、謝洋鄉、文江鄉、梅山鄉、湖美鄉、前坪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3101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均溪鎮70784石牌鎮15393上京鎮23430廣平鎮34496桃源鎮17832太華鎮30446建設鎮21419奇韜鎮12555華興鄉9403屏山鄉11039吳山鄉7807濟陽鄉6735武陵鄉9396謝洋鄉6085文江鄉16493梅山鄉20042湖美鄉11526前坪鄉6138
2003年,大田縣轄8個鎮、10個鄉:均溪鎮、上京鎮、廣平鎮、桃源鎮、太華鎮、建設鎮、石牌鎮、奇韜鎮、華興鄉、屏山鄉、吳山鄉、濟陽鄉、武陵鄉、謝洋鄉、文江鄉、梅山鄉、湖美鄉、前坪鄉。
旅遊資源
大田地處福建省地理中心,全境面積2294平方公里,與七個縣市接壤,分別是永春縣、安溪縣、尤溪縣、德化縣、永安市、漳平市、三元區。現有人口36.8萬,城區人口約11萬,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9℃。省道306、307線貫穿全境,泉三高速貫穿全境分別在桃源、石牌、吳山三處設立互通,鷹廈鐵路穿過境內的桃源鎮,縣城距泉州196公里,至廈門262公里,到福州334公里。是閩西北連線閩南沿海地區的重要通道。
大田境內山巒疊翠,雲峰聳峙,林茂草豐,生態旅遊資源好。昔有“田陽八景”,現開發建設的景點有白岩公園、仙亭山森林公園,福建省最大的內陸草場、有“南方天山”之稱的——象山生態旅遊區,大仙峰省級自然保護區、大鼓山和一頂尖省級森林公園、中國第一座碾壓混凝土壩、全省第二大的水庫——七星湖,古堡、古寨、寺廟,古瓷窯、冶煉遺址、古民居建築等物質文化遺產。有石牌上坡、太華湯泉和桃源廣湯等山地高溫溫泉,旅遊商品主要有石牌骨頭肉、武陵烤兔、九層粿、山寶臘鴨、白斬太監雞、紅菇、絞股蘭、阿佳苦菜、黃花菜、雪山蘿蔔、水粉等。
文昌閣
位於大田一中校園內,建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先民為供奉祭祀文昌帝君,在城南郊赤岩的重樓之間建文昌閣。清康熙六年,移建於鳳凰山南麓的明倫堂前泮池只東南隅。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進行重修。閣內供奉文昌帝君、魁星、朱熹神像。1984年8月,政府把文昌閣遷建於大田一中科學樓前泮池之北。文昌閣“毓秀園”。
革命烈士陵園
建國初期,縣政府在原體育場(現文山路)建一座4層木質結構的烈士紀念亭。1958年拆遷,並於城關東北側新建烈士紀念碑,正面鐫刻朱德親筆題詞“為革命事業而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碑座正面刻有中共大田縣委和縣人民委員會題寫的碑文,兩側刻有大田地下黨林大蕃等65位烈士英名。1988年遷建於白岩公園西側仙跳侖。碑體呈方柱形,高12米,碑頂豎立著鋁合金鑄成的緊握步槍的革命戰士形象。碑身正面鐫刻朱德題詞,座基兩側刻有烈士英名,碑座正面刻有中共、大田縣委和縣人民政府題詞。
通駟橋
早興鄉杞溪村永尾的通駟橋,明弘治9年(1497)建。全長24米,寬5.3米,高8米。橋基原用全木重疊,相對伸進,平鋪而越,因年久腐朽,1980年改用水泥拱徹。橋上亭閣,原貌不動,重檐歇山式木結構,底層排立四行,每行十柱,中道寬3.3米,兩側各1米。第二層全部原斗拱承托,依次升高,疊成圓尖藻井,雀替雕動物像,頂部繪有龍鳳呈祥,四周雕花鳥、人物,造工精細,栩栩如生。橋頭古樹蒼蒼,橋下幾口浮潭,綠水波粼,游魚悠悠,構成一幅優美天然畫圖。
【改革與發展中的大田】
大田縣地處福建省中部,簡稱“岩城”,東與德化為鄰,西和永安、三元交界,南同永春、漳平接壤,北跟沙縣、尤溪毗連。全境面積2294平方公里,轄10個鄉、8個鎮,263個行政村、8個居委會,現有人口
36.6萬。1992年,大田縣經國務院批准被列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和對外國人開放區。改革開放以來,大田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發展這一執政興縣的第一要務,立足實際、發揮優勢,大力實施“農業穩縣、工業立縣、科技興縣”和“依法治縣”方略,抓項目、興產業、創品牌、重特色,這座以石的精氣為魂魄的閩中山區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煥發了勃勃生機,經濟繁榮、社會進步、“三個文明”建設成果豐碩,成為一個嶄新、繁榮、開放、文明的山城,被譽為“閩中之秀”。 回首往事,滄桑巨變,展望未來,前程似錦。面對新形勢,新任務,37萬大田人民將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認真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參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聚集發展要素,主動承接輻射,實行大開放,促進大發展,構築三明市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對接沿海的“連線帶”,努力把大田建成海峽西岸經濟區山海協作的“閩中經濟走廊”,朝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奮勇拼搏、闊步前進!
【經濟社會概況】
2004年,全縣生產總值28.15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78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0.15億元,增長17.5%;第三產業增加值8.22億元,增長10.6%;一、二、三產業結構為34.7∶36.1∶29.2。全縣完成縣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018萬元,增長22.1%;財政一般預算支出20576萬元,增長11.5%。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13元,增長7.6%;農民人均純收入3613元,增長9.7%。小城鎮建設紮實推進,完成新村建設面積11.5萬平方米,集鎮建設面積5.5萬平方米。
農村經濟。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6億元,增長6.1%。糧食生產呈現恢復性增長,糧食總產量達11.65萬噸,增長4.7%。農業內部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新開茶園533公頃,發展茶葉加工廠20多家,新建廠房6000平方米;種植木薯2000公頃;菸葉收購量繼1997年之後重新突破5萬擔規模。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新發展了聚祥澱粉、九龍峰茶葉、鴻輝水產、鑫豪木業等一批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農產品品牌創建力度加大,“仙頂”牌烏龍茶等4個農產品獲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標誌使用權。
工業經濟。全縣工業總產值22.4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7.49億元,增長19.4%。工業經濟呈現了近年少有的良好勢頭。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深化,組織實施國有工業企業改制6家,全縣企業養老、失業保險和城鎮醫療保險覆蓋率分別達到91%、92%和91%;城鎮下崗失業職工有1415人實現了再就業。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加大,縣屬工業企業共實施技改項目6項,完成投資1.34億元,增長1.7倍,改變了近幾年來低位運行的狀態。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總額2.35億元,增長1.3倍,其中利潤1.0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15倍;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49.83%,比上年提高45.7個百分點,創該統計口徑歷史最高。
投資消費。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58億元,增長87.8%。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22億元,增長127.7%。26個縣級(含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3億元。農村公路建設全面實施,完成投資6633萬元,開工267.75公里,竣工127.07公里。新建和續建水電站25座,在建規模2.14萬千瓦,完成1.2萬千瓦,全縣水電裝機容量已突破10萬千瓦;總投資5億元的益源熱電有限公司10萬千瓦技改擴容項目的可研報告通過內審,已開工建設;城區電網改造完成投資591萬元。社會消費需求進一步擴大,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8.20億元,增長11.3%。
外向型經濟。組織參加了“9·8”投洽會、“6·18”項目成果交易會和各項專場招商活動,新引進12家外資企業,實際利用外資941萬美元,增長32.9%。外貿出口1173萬美元,增長40.8%;創歷史新高。引進內聯項目10個,吸納區外資金1.29億元,增長69.5%。
個私經濟。全縣共有個體工商戶4118家,私營企業364家,增長24.6%;新增個體工商戶702戶,新辦私營企業99家,其中新增規模以上私營企業12家,新增從業人員1980人。個私經濟完成工業產值(銷售收入)16.69億元,增長28.1%;實現利稅9648.26萬元,增長56.22%;新上項目142個,總投資3.6億元,投資總額為歷年之最。
社會事業。組織實施了16項市、縣科技攻關項目,新成立的民營科技企業順欣公司獲得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填補了本縣輕工行業在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方面的空白。高考上高專線人數為2137人,上線率達88.6%,其中本科批上線人數1133人,增幅為58.68%。大田一中、五中、六中分別通過了省一級達標學校複評和省二級達標學校、省級示範國中驗收。計畫生育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出生率9.17‰,政策符合率94.56%,人口自然增長率4.45‰。室內競技體育訓練館、“全民健身工程”、田徑場改造工程相繼竣工,首屆農民運動會成功舉辦。縣、鄉、村廣播電視光纜聯網工程實施步伐加快。
【“54321”優勢農業產業群】
大田縣著力規劃建設特色產業突出、規模效益良好、輻射帶動力強的“54321”優勢農業產業群,即培植髮展5萬畝高山優質烏龍茶、4萬畝無公害反季節蔬菜、300萬隻肉兔、20萬畝竹林、10萬畝木薯,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截至2004年,共完成高山優質烏龍茶0.18萬公頃、反季節蔬菜0.21萬公頃、肉兔271萬隻、竹林1.34萬公頃、木薯0.24萬公頃,有力地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高山優質茶】
近年來,大田縣利用當地獨特的氣候、自然條件,尤其是高山氣候、土壤優勢,大力發展茶葉生產,茶葉產業化步伐不斷加快。全縣現有茶園面積0.2萬公頃,產量0.28萬噸,產值近億元,有132座加工廠房,136套748台加工設備,規模以上企業26家,外資企業4家。2004年10月,大田縣烏龍茶、綠茶產品被福建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無公害產品,屏山鄉被福建省農業廳認定為無公害產品產地,“仙頂”牌茶葉被國家工商局正式登記受理。為大力弘揚茶文化,營造濃厚的愛茶氛圍,2003年、2004年連續舉辦兩屆“大田縣制茶能手賽”,每屆參賽的茶樣達40隻以上。同時,成功承辦三明市名優茶鑒評會,積極參加省、市名優茶的鑒評活動,選送的“雪山毛尖”、“五龍針螺”、“梅劍”、“黃珍珠”、“茉莉銀針”、“大仙峰金萱”等樣品獲省名優茶獎,“東方美人”、“台式烏龍”等產品獲國際名茶銀獎和中國星級茶王賽名茶獎。
大田論壇www.fjdatian.cn
大田縣人民政府網www.datian.gov.cn
編輯本段韓國城市大田
大田位於韓國中部,漢城以南170公里處,忠清南道首府。在錦江支流大田川沿岸,位京釜線、湖南鐵路線與高速公路的交叉點上。人口23.2萬(1987)。原為小村,1905—1914年鐵路通過後興起。1943年設市。是韓國中部最大的城市和交通樞紐,韓國的六大城市之一。
作為韓國第二大行政與科技城市,這裡集中了大量政府機構。大田也是韓國的科技中心,大約70家領先的研究所都設在大德研究基地內,大德科技園區內有近800個高科技企業,相當於中國的中關村科技園和美國的“矽谷”。因此,人們暱稱大田為“韓國的矽谷”,同時也是作為大德研究基地和國內外27個科學城市之間結成的WTA(世界科學城市聯合)事務局所在地。城郊農業發達。工業以紡織(棉、絲、化學纖維)、皮革、釀造、造紙為主。有儒城溫泉、蘇堤湖等名勝地。
據中方統計,現有500多中國留學生在大田地區學習,其中博士和博士後占近四分之一。
編輯本段浙江大田
浙江省台州市臨海市大田街道
大田街道地處臨海市區東部。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清雍正年間,就設有“大田市”,素有“走過大田,誦過三年”之美譽。是臨海的工業新城、城市新區。
大田街道區域面積63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2.6平方公里,下轄38個行政村,人口37810人,耕地面積17713畝、山林面積49999畝。大田街道歷來是台州北上的交通要道,交通便捷,34省道、甬台溫高速公路橫貫全境,臨海北互通道口就設在該街道寺後村。
大田街道地處臨海唯一一家省級經濟開發區內。近幾年經濟發展較快,特別是實施市委提出的“中部騰飛”和工業立市戰略以來,工業經濟迅猛發展,去年街道實現工業產值29億元,創稅7792萬元,形成機械、工藝品、電腦刺繡、戶外旅遊休閒用品、五金、模具等六大產品生產基地。目前擁有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39家,實力企業3家,希望企業11家。農業以草莓、席草、藺草、東魁楊梅、梨、西瓜、茭白、甘蔗及各種苗木花卉為主,其中藺草、東魁楊梅、席草、草莓在各地享有較高知名度。2006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7155元。
隨著經濟的突飛猛進,社會各項事業也得到長足發展。曾獲“全國億萬農民體育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浙江東海文化明珠”;“省教育強鎮”;“省科普示範街道”;“台州市文化明星鄉鎮”;“台州市防洪抗台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編輯本段詩經·大田
《詩·小雅》篇名。是周王祭祀田祖而祈年的詩。
本詩是研究中國古代土地制度、農業生產、生產關係等的重要史料。如公田與私田的關係,曾孫與農夫的關係,生產果實分配問題等。《小雅》中《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雖為祭祀樂歌,但內容多寫農業生產,後人將這幾首和《周頌》中之《載芟》《良耜》等稱為農事詩。
《毛序》:“刺幽王也。言矜寡不能自存焉。”朱熹駁得好:“此序專以‘寡婦之利’一句生說。”甚當。
大田多稼,既種既戒,既備乃事。以我覃耜,俶載南畝。播厥百穀,既庭且碩,曾孫是若。
既方既皁,既堅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穉。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興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獲穉,此有不斂穧;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來方禋祀,以其騂黑,與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注釋】:[覃]剡的假借。 [若]順。 [方]通房。穀粒初生嫩殼。 [皁]穀粒初生而未堅實。 [穉]嫩禾。 [秉畀]《韓詩》作卜畀。 [萋萋]《齊詩》作淒淒。 [興雨]《呂氏春秋》《韓詩外傳》等引作興雲。 [穧]禾捆。 [秉]禾把。 [騂]赤黃的牛。 [黑]黑色的豬、羊。
網路媒體的發展
大田線上是大田方寸廣告傳媒有限公司運營,城市中國提供技術支持的大田綜合入口網站,於2011年5月開始運營上線,是大田目前比較成熟的一家網路媒體,免費為大田人民發布各種信息提供服務!
她既是本地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又是本地網民了解世界的入口,大田線上開闢了豐富的頻道和子頻道,內容豐富多彩,為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提供多種信息服務。
大田方寸廣告傳媒有限公司和城市中國的強強聯合,各兄弟網友互相支持,共同打造大田本地綜合信息服務平台,成為當地大田人自己的一家百姓網路平台!
大田線上,帶大田人民進入精彩的網際網路世界,幫大田的企業商家踏上信息高速公路,名揚全國!